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諾獎得主希勒:金融傳染性危機背后的愚人騙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28 09:43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撰文指出,憑著前人的教訓,我們多年前已經知道如果對金融傳染性危機不加制止的話會有何種后果。我們的分析顯示不僅存在導致金融市場高度波動的特有或自然力量;也意識到在面臨金融崩潰之際必須拿出迅速有效的干涉手段。我們需要給財政和貨幣當局更多自由度,好讓他們能在金融風波演變成危機前采取強力措施。須知人類只需要一個黑暗時代就夠了。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當年亞當•斯密(adam smith)提出了關於“看不見的手”的著名理論,認為每個個體在自由競爭市場中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會推動社會整體福利的增加。他是對的,自由市場無論是為個人還是社會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額財富,但由於我們會被操縱、蒙騙或者被動地引誘,自由市場同時也會說服我們去購買一些於己於社會都無益的東西。


這一觀察可以作為對亞當•斯密觀點的一項重要注解,也是喬治•阿克羅夫(george akerlof)和我本人在合著的新書《釣魚:操縱和騙術的經濟學》中所探究的現象。

大多數人都曾經被“下過餌”——就是那些專門設計來蒙騙我們的郵件和電話。而一個“愚人”則是那個並未意識到釣魚行為其實無所不在的人。他們只看到互不關聯的釣魚個案,卻不知道其中已經包含了大量的專業性工作,同時這些專業性工作又是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不幸的是,許多人都曾經是“愚人”——包括阿克羅夫和我,這也是我們寫這本書的原因。

日常的釣魚行為可以影響任何市場,但我們最重要的觀察則在於金融市場,考慮到2009年以來大規模的資產和地產市場泡沫,以及上個月以來全球資產市場的混亂,也是寫這本書的時候了。

正如太多樂觀主義者在教訓中學到的那樣,資產價格是極不穩定的,而且其中包含著海量的釣魚行為。借款者被誘使辦理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抵押貸款;企業自身資產被惡意剝離;會計師誤導投資者;金融顧問編造出不知從何而來的富人;而媒體則鼓動那些夸張的宣言。

但在下跌中的失敗者可不僅僅是那些受了騙的人。當以貸款去購買那些被高估的資產時還會招致額外的連鎖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破產以及對破產的恐懼導致向破產行為不斷蔓延,還強化了恐懼。而這一商業信心的嚴重螺旋狀下行,經常會暴露出釣魚行為,比如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的龐氏騙局受害者,也是在非理性繁榮結束之后才發現自己上了當。

而經濟上的傳染病就跟醫學上的一樣,都需要迅速果斷的應對。當年各國政府在1929年的“大暴跌”中出手既慢又小,結果世界隨之墮入了一個從1930年代“大蕭條”延續到二戰的“黑暗時代”。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本也預示著類似的后果,但這次全球政府和央行都聯合起來果斷地出手干預,拿出了規模足夠大的刺激政策。雖然復甦依然疲軟,但總不會讓我們陷入另一個“黑暗時代”。

為此我們應當感激。但如今有人質疑當危機爆發時財政和貨幣當局不應如此迅速強硬地出手。他們認為危機的主要成因是經濟學家所謂的“道德風險”:風險承受者預期當局會出手保護他們,所以加大賭注,冒更大的風險。

相反,我們的觀點(在大量數據支援下)認為價格的快速上升通常意味著非理性繁榮,而且是由釣魚行為的推動和唆使的。非理性繁榮的參與者根本沒想過如果當局出手維持經濟以及信貸流(或者在極端情況下援助銀行或者企業)后自己收回多少。這樣的可能性在2007年至2009年間那種極度興奮的情緒下被拋到了一邊:那些高價賣出者確實賺到了錢;而接盤者則“知道”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即便他們根本是錯的。

那種不愿承認危機來臨時需要當局介入的想法,是基於一個無法解釋的非理性繁榮,這我已經在別處探究過,以及忽視了《釣魚》一書中所闡述的數碼時代的強力行銷手段和其他現實情況。依賴於政府的干預,卻無視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無異於把消防局撤銷,等於寄望沒有這些干預措施,人們會更加小心防火,以為這就不會再有火災了。

憑著前人的教訓,我們多年前已經知道如果對金融傳染性危機不加制止的話會有何種后果。我們的分析顯示不僅存在導致金融市場高度波動的特有或自然力量;也意識到在面臨金融崩潰之際必須拿出迅速有效的干涉手段。我們需要給財政和貨幣當局更多自由度,好讓他們能在金融風波演變成危機前采取強力措施。須知人類只需要一個黑暗時代就夠了。

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凱斯-席勒美國住宅價格指數的聯合創立者。他的最新著作是與喬治•阿克羅夫合著的《釣魚:操縱和騙術的經濟學》(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