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是威脅?中國無法崛起才是真正全球威脅!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綜合外電
長期以來,已開發國家關注中國躍上世界舞台此一變化,但各國領袖更應該關心的是假如中國的經濟成長動能不足會發生什麼後果。
廉價勞動力、寬鬆貨幣政策、壓低人民幣匯率、大筆銀彈投入製造業以及聚焦出口,這些動因整合起來使得總人口13億的中國成為一個舉世驚豔的經濟發動機。從2008年到2010年,中國貢獻了超過40%的全球經濟成長。
然而,中國模式有其侷限,中國模式對歐美國家有重大意義,如今歐美國家日益仰賴中國。在全球出口中,中國的比重已經超過10%,1986年日本最高峰的年代也沒能拉高到這樣的水準。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家的研究顯示,若不壓低價格與利潤,中國出口業者的市佔率無法進一步擴大。中國依賴出口的結果,也造成中國特別容易受已開發國家經濟降溫的影響,貿易摩擦也越演越烈。美國參議院今天以79票對19票通過懲罰中國操縱人民幣法案,將交付眾議院表決。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經濟壓力也逐步增強。年輕有技能的工廠工人供應量減少、生活水準提高以及期望更高的工資,如今中國的勞動成本越來越高。而充沛的貸款所帶來的是過度投資,並把不動產價格推高到許多中國家庭無法負荷的地步,社會只會更加動盪。中國管理人民幣匯率的辦法,誘發通貨膨脹,官方數據顯示8月通膨率高掛6.2%。
這些問題中國政府官員當然了然於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7年在中共人大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成長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持續。」
中國政府的目標(已經規劃在最新五年計畫內),是減少依靠出口,並刺激中國消費者多花錢。通過中國對其他國家產品的需求,以及減緩貿易失衡的狀況,這樣的結果當有益於全球經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