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高公糧收購價 農糧署籲外界勿反應過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農糧署近期將調漲公糧收購價格,卻引發正反兩極評價﹔農糧署強調,兩年來國際原物料飆漲,使得國內農民生產成本倍增,市售米價卻長期超低,如今適度調高公糧收購價只是幫農民反應成本,刺激米價回到合理價位,呼籲外界不需反應過度。(李河錫報導)
近年來國際糧價飆漲,國內米價卻不漲反跌,不少農民哀怨表示,以往每公斤批發榖價至少都可維持在二十二塊,近一年卻只有十七、八塊錢,眼看南部一期稻作即將收成,坊間米糧價格卻超低,憂心一期稻作可能又要賤價求售﹔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指出,兩年來國際原物料漲不停,使得國內農民生產成本倍增,市售米價卻長期超低,早已聽到農民心聲,如今適度調高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提高三塊錢,卻引發農民喝采、消費者叫苦,正反兩極評價﹔游勝鋒副署長強調,提高公糧收購價,主要是幫默默耕耘的農民合理反應生產成本,刺激米價回穩到合理價位,消費每公斤白米平均只增加六毛錢,卻能維持國內米糧供應穩定,呼籲外界不需反應過度,一起來照顧長期弱勢的農民。
不少農民表示,台灣所生產良質米品質國際一流,但價格卻只有日本與歐澳等國家的一半,在國際糧價高漲之際,希望消費者能下鄉體驗農民栽種水稻的辛勞,就可以知道所吃的白米飯粒粒皆辛苦的可貴,更希望國人支持台灣米、也支持台灣農民。
(攝影:李河錫)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