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今周刊〉看見大學角落裡的研究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4-04 16:18


图片说明
隨著教育部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部分公立大學的國際排名正在提升,然而事實上,不少私立大學的學術研究成績同樣斐然,他們的努力也需要被看見。

三月十五日,英國《泰晤士報》公布「二○一二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台灣大學從去年的八十一到九十名間,進步至今年的「全球前七十強」之列。自○六年教育部推動五年五百億元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起,台大在國際各項大學評比上屢有斬獲,「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執行成果,的確已讓國內高等教育的全球聲譽向上提升。


但,對於提升台灣的高等教育水準,這樣的作法足夠嗎?

「平平都是學生,為什麼頂尖大學的學生獲得比較多的經費、擁有比較好的設備?」目前就讀世新大學新聞系的王可元,從一位大學學生的角度,提出他對五年五百億元政策的評論:「五年五百億元擴大了公立與私立大學間的差距。」王可元雖然只是一位學生,但他的說法並非全無參考價值。

■ 大學M型化的隱憂

事實上,早在一○年間,監察院也曾糾正教育部,認為推動以「發展國際一流大學」為目的五年五百億元計畫,有造成「大學M型化」之虞;此外,監察委員葛永光當時曾說,偏重人文領域的政大,要和設有工程、生化學院的大學相爭補助經費,這種競爭明顯不公。

王可元的評論、監察院的糾正,從五年五百億元計畫獲得補助的學校名單中已可窺見。

五年五百億元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規畫為十年期、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已於一一年三月結束,第二階段緊接展開,獲補助的十二所學校包括台大、成大、清華、交通、中央、陽明、中山、中興、台科大、台師大、長庚以及政大。其中,政大是唯一一所以人文社會專長領域著稱的學校,但相較於台大的三十一億元,政大僅獲得二億元的補助,理工醫農與人文社會領域明顯失衡。此外,十二所學校中,也僅有長庚一所私立大學。

造成這種「重理工輕人文」、「重名校輕私校」結果的原因,在於國際間的大學評鑑主要多以國際資料庫表現為依據。最知名的是WOS(Web of Science),它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出版的資料庫,內含SCI(科學)、SSCI(社會科學)與A&HCI(人文與藝術)三大引文索引資料庫。由於頂尖大學是以評鑑的排名來審核成果與經費,且只參考國際資料庫的表現,促使頂尖大學一味地將論文投往國際資料庫,提高國際能見度。

理工醫農與人文社會明顯失衡

由於投往國際資料庫的論文必須深入探討全球議題,且多以英文為主,導致許多人文社會領域的本土議題研究不受青睞,因此,如果端看國際資料庫的統計,是無法完全彰顯各校在人文社會領域的表現。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一生宋冠嫺,提出她的看法,「雖然重視SCI及SSCI很具國際性,但是一味追求這樣的方向,只會讓台灣本土社會發展經驗背離,進而導致學術界愈來愈忽視本土研究,造成學術研究和真實社會的脫鉤。而且,人文社會領域在學術及實務上的貢獻也許不是短期內能見到成效,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應該要更被重視。」

基於語言與文化的差異,許多學者為了提高論文能見度,就將人文社會的論文投至中文期刊中,但卻沒有資料庫能統整期刊論文,無法發現角落的研究力。

從肯定學校在學術研究的努力來說,顯然五年五百億元的補助計畫仍有不足;從一位社會組學生的角度來看,因為沒有一個本土的評鑑機制,往往也只能摸黑選填「印象中很好」的學校。

為補足缺憾,《今周刊》首度與華藝數位合作,針對台灣地區中文人文社會領域的學術表現,深入研究。華藝自○五年起,著手建置ACI(Academic Citation Index)資料庫,收錄近五百本台灣出版的人文社會期刊,完整收錄TSSCI(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HCI(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中的核心期刊及國科會優良期刊,內含逾三百多萬筆的參考文獻。

政大學術表現不遜於台大

台灣共有一六三所大學,其中有五十四所是公立的、一○九所是私立的,私校的學生數多達公立學校的二倍,換言之,每年大約都有十萬名考生必須面臨「如何選擇一間適合的私立學校」問題。《今周刊》希望透過ACI資料庫,提供家長與學生一個大學的參考指標,也讓國內多所默默為了學術研究不遺餘力的大學同樣能有被肯定的空間。

「我想要念經濟,但是我的成績上不了台大,只能選擇政大了。」這是很多家長與學生的名校迷思,但是事實卻不然。從統計資料中,可以發現政大在幾個學門的表現並不遜於台大,尤其是政大擅長的「經濟」、「傳播」、「心理」與「政治」學門,論文被引用次數部分都優於台大,表示政大在這些領域裡,學術研究力更勝台大,顛覆了大部分人的名校迷思。

目前就讀政大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一年級的羅芽里覺得,「其實政大並沒有比台大差,為什麼經費卻差這麼多,當台大的同學說他們拿到好幾十億元的經費,心裡就有點不是滋味。」

雖然國內有眾多學者認為,學術研究的表現只是大學排名的指標之一,若以期刊論文來評斷一所學校的好壞,恐怕失之狹隘。對此,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任教授劉維琪則表示,「雖然用論文表現判斷是不夠的,但不可諱言地,期刊論文是唯一客觀的量化數據,用來推論一所學校的學術研究力,雖不完整,但仍然有其代表意義。」

「期刊論文的統計雖然偏重學術,但是透過ACI資料庫,你可以發現有些學校在特定學門中是很優秀的,像世新大學的傳播,其實傳播人的殿堂不是只有台大、政大而已。」華藝數位董事長常效宇認為,各界的目光都投注在有被補助的頂尖大學上,忽視了某些人文社會領域表現優異的大學,實在是很可惜!

私校學術研究力不容小覷

一般的認知當中,學術研究屬於「頂尖大學」或「研究型大學」該重視的,而私立大學主要是培育就業人才,較注重實務上的教學、不重視學術上的研究;但是,透過ACI資料庫可以發現,其實有很多「非頂尖大學」的學校也默默在學術研究上努力,尤其是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學,如東吳、淡江等,除了在部分領域的研究成果超越不少公立學校之外,也能兼顧教學實務上的突破創新。

在ACI資料庫中外語學門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第三的淡江大學,除了學術研究的成果不俗,也積極鼓勵學生出國拓展國際觀,每年甄選三、四百位的學生至國外姊妹校交換學生一年,而且,近年設立的「全球創業發展學院」重視全人教育,各系有九○%的課程採用英語授課,並且全部學生在大三出國,從實際體會國際經驗中,學習全球觀點並深究探討。

而以設計聞名的樹德科技大學,是各大設計競賽的常勝軍,雖然學術研究並不是首要目標,但是樹德卻兼顧教學與研究,透過ACI資料庫,可看出樹德在期刊論文的表現也十分優越。

政策應兼顧強化人文社會領域

雖然單看期刊論文無法看出一間學校的全貌,但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這些大學辦學的方向,不僅重視「教學」,也同樣重視「學術研究」,讓學生不只能擁有一技之長,進入職場,還能夠透過研究充實自己的知識與創見,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在角落默默付出的私立大學不盡其數,他們的學術研究力,因為政府重點扶植的領域不同,而往往受到忽略。

雖然教育部仍有其他計畫撥用經費挹注私立大學,但那些經費仍遠不及「頂尖大學」。像東吳的八五○○萬元、銘傳的七○○○萬元、淡江的四五一○萬元,這都遠不及台大的三十一億元。

「五年五百億元」計畫成功讓國內多所大學躋身國際一流大學,但「偏重公立學校與理工領域」是不爭的事實,該如何強化人文社會領域的發展,仍是台灣高等教育該面對的課題。

另外,華藝數位的業務部經理鄭茗襄強調,「近年來,由於兩岸的學術交流愈來愈頻繁,有許多學者傾向將論文發表至中國的期刊,不在台灣發表,久而久之,將使台灣的學術競爭力大幅降低,甚至影響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鄭茗襄建議,政府與學者應該要重視台灣本土的學術研究,讓台灣期刊發揮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為台灣保住華文學術研究領域的發言權。

一一年,《今周刊》從政府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趨勢著手,帶你認識與重點產業相關的大專院校,挖掘你不知道的新鮮科系;一二年,《今周刊》與華藝數位合作統計大專院校的期刊論文,讓你發現存在於台灣各個角落的學術研究力,知道台灣私立大學默默在做的事情。

一四年,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選對大學」是人生的第一個關鍵,在大學錄取率愈來愈高、大學文憑愈來愈不值錢的時代,進入大學只是個開始,大學四年的知識加值才是決定你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所以,選擇一所有「前途」、又有「錢途」的大學吧!(本專題將以系列方式報導)

/撰文/
陳兆芬

■【今周刊部落格文章推薦】看電影 學理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