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的「利害三角」關系決定了三種結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5 08:50
和訊網消息 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華出席G20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雙方圍繞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進行了交流,達成35項成果,主要包括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經貿合作、合作反恐、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等方面。
但中美緊密合作的另一面也存在激烈的競爭,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尤其是近期的戰略沖突明顯升級。
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張庭賓指出,隨着美國「重返亞太」和中國「一路一帶」在重要重合部——南海博弈升級,「美國秩序」還是「中國秩序」主導南海、亞太,乃至歐亞大陸,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話題,也成為國內外各方專家討論的焦點,也是全球投資者趨利避害的關鍵。
對於未來,基本三種看法:1、美國在東亞和中東遭受了一系列打擊後,回歸孤立主義,退出亞歐大陸。俄中歐建立歐亞大陸新秩序;2,中國因為內外部透支後續乏力,同時受美國強力反擊,無法繼續推進「一路一帶」。即中國階段性挫敗,反思再建低耗高效的可循環持續發展模式。其最壞情況是,中國社會崩潰,國家四分五裂,一蹶不振;3、中美斗而不破,可能有代理人戰爭,或小規模常規戰,但因雙方均恐懼於玉石俱焚的世界大戰,這倒逼中美解決各自內部問題,共同進化,為人類闖出一條出路。
張庭賓認為,這三種可能性都存在,但美國不會輕易退出歐亞大陸,而中國也不會輕易放棄「一路一帶」,至於雙方斗爭會激烈到什麼程度,除了都各自在國際上獲得更大利益的欲望外,更重要的是看中國、美國內部主導邏輯對外部資源利益的需求度。即中、美都會評估,內部主邏輯不可持續、外部博弈可獲得利益與付出代價是否能承受——這個「利害三角」關系。而沖突的激烈程度主要決定於內部主邏輯。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央行黔驢技窮,全球央媽已經減息了672次,美元第一次出現加息主要靠「喊」,十分尷尬無奈。
美國對世界的控制更加力不從心,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要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竭力保持霸主地位。但中美兩國又都面臨許多問題。
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恢復雖然在西方國家中較好,但是其平衡的基礎更脆弱了。中美之間的虛實轉換因為中國樓市泡沫、外匯儲備下降而大衰;美國試圖以TPP取代中國遇挫;美國再工業化重建工業體系困難重重。
現在美國大選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希拉里和特朗普代表了美國政策的兩個方向,也顯示美國內部的撕裂與分歧拉大,美國新領導人上台後必將給中美合作與博弈帶來新的變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