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非把股市「折騰死」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8 15:10
當中國股市運行到關鍵技術點位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謠言」或「不當言論」,讓中國股市不斷受傷。遠的不說,僅以近期為例,6月13日,當所有投資者期待上證指數向上突破60日均線的關鍵時點,市場出現「資本市場不能脫實向虛自娛自樂」的言論;7月27日,當市場投資者期待上證指數有效突破前期平台,而技術條件很有支撐力的時候,居然有人把中央置放於「降成本」范疇的「防泡沫」搬到了股票市場;這次又是,當市場投資者期待上證指數有效突破年線之時,市場又被「險資6000億元減持的謠言」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盡管此後在大盤股拉升之下,市場保持了平穩向上運行的姿態,但「關鍵時點折騰」的鬧劇,每每都會對市場信心構成重大影響,讓中央維護經濟和市場平穩運行、以及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努力大打折扣,大升成本,而且事倍功半。
仔細品味,有些言論十分荒謬。比如「資本市場不能脫實向虛自娛自樂」。這也是個深諳金融之道的「大人物」提出的觀點,但對嗎?我認為是錯誤的。因為,資本市場直接面向實體經濟,不存在脫實向虛、自娛自樂的問題。我們說,金融脫實向虛、自娛自樂的問題主要是針對貨幣政策過度膨脹,而占有大量金融資源,並使資本市場疲弱不堪。這是基本常識問題,那為什麼會把金融脫實向虛、自娛自樂安到資本市場的頭上?結果是什麼?當然是股市大跌。為什麼?因為投資者會把這樣的說法理解為:資本市場不讓短線買賣,去除投機,抑制泡沫。
這又是問題。我認為,中國最該治理的是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貨幣投機,是以套取利差為目的的金融商品,是需要把更多的錢引向資本市場,就算這些錢也有資本套利需求,那才是及其正常市場現象。因為,作為實體經濟為本的國家,其金融最核心的定價是資本定價,而不是貨幣定價。中國的實際情況是:實體經濟對中長期信貸(信貸資本)價格的敏感程度並不是特別高,是5%、還是5.5%不會特別在意,而只有金融機構對0.5個百分點的利率變化才會極其敏感。但是,如果我們為了金融機構的利益,把大量金融資源堆積在貨幣市場,只為了0.5個百分點的貨幣定價准確,而搞得資本市場貧血,那不僅得不償失,而且在我看來,這對中國相當於金融失敗。
所以,資本市場有些投機,不必擔心。因為它有助於資本定價的准確,有助於市場的活躍。當然,如果市場存在大量的操縱式投資,那是有大問題的。因為,操縱扭曲了資本市場定價,而且會使資本錯配,使中小投資者受到嚴重傷害。但這也不屬於「脫實向虛,自娛自樂」,因為資本並未離開實業,而僅僅是錯配。
還有就是「為降成本而防止資產泡沫」,明眼人看一眼就明白,這實際是說「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過高,企業地租成本過高的問題」,但偏偏有人要把它和股票市場聯系起來。請問:難道股市干癟,企業融資成本會降低嗎?我看,這不是糊塗,而是別有用心。因為說「降成本要防止股市泡沫的人」都頂着很大的學術名頭,如果它們連這麼一點最最簡單的道理或基本常識都不得,那他們憑什麼頂這個名頭?因為,普通投資者總是懷疑自己的認知和能力,而對「大牌兒」的見解頂禮膜拜,當這些「大牌兒」斷章取義,單單揪住「防范資產泡沫」的詞句大論特述之時,明白的投資者都會被攪糊塗,更何況絕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並不十分明白。
這就是中國股市殘酷的現實——就有這樣一群人,非要把中國股市「折騰死」。不妨到些研討會上去看看,多少「大牌兒」一談股市就是泡沫、就是一臉不屑?我見得太多了。在我看,這些人嘴上是為中國昌盛,而骨子里是希望中國垮掉。一個以實體經濟為本的國家,只有越來越繁盛的貨幣投機,而沒有願意投向實業的資本,這不是一條很可怕的事情嗎?我們需要一個良性經濟輿論環境。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