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 拉長流動性調控期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5 09:25
時隔逾半年,14天逆回購再度“出山”。
作為比7天期逆回購期限更長的流動性管理工具,14天逆回購此時被央行再度使用,凸顯出央行有意拉長流動性調控期限,雙管齊下穩定市場資金面之意。但同時,14天逆回購資金價格較7天逆回購高,昨日1400億元逆回購投放後,資金面緊張趨勢也並未緩解,一些機構認為央行有意抬高資金水平,令其在債市繼續加槓杆變得更加謹慎,昨日債市也以下跌來回應。
多期限配合意在“熨平”波動
8月24日,央行以利率招標的方式開展了總量14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包括900億元的7天逆回購和500億元的14天逆回購,這是半年多來公開市場首次出現14天逆回購的身影。
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種,14天逆回購此前並不少見,央行上次使用是在今年的春節前夕,當時操作量為1100億元,利率為2.40%,旨在保證春節前的資金供給。
回顧歷史操作,與7天逆回購每日滾動操作,滿足機構日常流動性需求不同的是,央行通常會在春節前、“十一”小長假前的季末等特殊時點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滿足月末等跨月期限的較長期資金需求,平抑資金面波動。
而央行昨日重啟14天逆回購,也恰是為了平抑近期市場出現的資金價格波動,意在平穩月末資金面。因為從上周四開始,跨月的14天逆回購資金價格開始出現明顯上漲,成為全周漲幅最大的資金品種。
事實上,自8月中旬以來,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呈現緊平衡態勢,有些超出市場預期。市場人士認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認為,在外匯占款持續減少,目前銀行體系超儲率水平不高的背景下,近期資金面的緊張可能與地方債發行密集導致繳款資金集中到國庫,以及銀行同業資金走款在途導致資金暫時無法融出等因素有關。
而7天和14天逆回購配合操作,多期限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意在緩解這種趨勢。不僅如此,市場關注的14天逆回購利率持平於2.40%,也填補了此前7天逆回購利率2.25%和3月期MLF利率2.75%之間的利率空檔,不僅完善了逆回購品種結構,也進一步加強了央行對短期利率的調控能力。
機構加槓杆更為謹慎
不過,在央行新增14天逆回購投放後,昨日市場資金面並未“解渴”,資金價格漲幅反而擴大。Wind數據顯示,昨日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繼續上行至2.06%,7天和14天品種加權平均利率也分別上行了10個基點和9個基點。而交易所資金也較為緊張。
這表明,在逾千億逆回購投放後,流動性緊張有增無減,機構對未來資金面並不樂觀。有市場人士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有望持續開展14天逆回購,雖然穩定了整體資金價格,但同時也抬升了資金成本,這一變化將導致機構在債市加槓杆的行為更加謹慎。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分析認為,如果央行持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那麼7天逆回購操作的頻率和規模必然相應減少,而14天期資金成本較高,結果就是整個市場的資金成本相應提高,過去靠“滾隔夜回購加槓杆博利差”的交易策略必然受到很大沖擊,債市調整壓力不言而喻。
事實上,今年以來,央行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維穩市場資金面,7天逆回購的利率維穩於2.25%,這被一些市場人士視為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的“鐵底”。在貨幣市場總體平穩,債市持續火爆之際,加槓杆成為不少機構的首選策略。
隔夜回購成交量的持續增加便是佐證之一。據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統計,2015年初到現在,隔夜回購交易規模增加200%,7天回購規模僅上升50%。機構明顯認為“如果可以持續借到隔夜資金,那麼隔夜利率就等於7天、14天利率”。
在7月信貸數據低迷的背景下,有業內人士擔憂,這一行為會加劇資金在銀行體系內流轉,很難進入實體經濟。雖然機構對央行是否有意去槓杆這點仍存分歧,但昨日債市已經明顯回調。中債收益率曲線顯示,8月24日利率債收益率整體上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了1個基點至2.73%。(王媛)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