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寶強需要分割的財產來看,大部分是房產。由於預估財產總額約1個億,其中9套房產成為亮點。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初至今,北京平均單套住宅成交均價高達510萬元。王寶強持有9套房產(主要的目的依然是投資),對於明星來說,一線城市的房子肯定是首選,也就是說就算按北京平均單套住宅成交均價510萬來算,王寶強持有的房產總價值就達4400萬(還不包括美國洛杉磯那套),占其總資產的比重肯定超過50%。 實際上對於明星層面選擇房產投資來說,如果要達到長遠的投資級別,在北京至少要800萬/套以上的公寓,才可能滿足這種投資需求,按這個價來算,王寶強預估的1億資產當中,接近80%是房產。 在內地,明星們的理財思路大同小異,縱然有專業的理財團隊規劃和搭理,但總體來說房產占比都很高,原因很簡單,中國沒有房產稅,持有成本極低,況且房價一直在上漲。無論是別墅,還是普通住宅,又或者是寫字樓,房子幾乎成了此類富人唯一能夠安心投資的品種。 房產之外,還有一輛寶馬x5轎車、一輛賓利轎車,愛馬仕、LV、香奈兒、GUCCI、PRADA、迪奧、范思哲、芬迪、TIFFANY等品牌的珠寶、首飾、名表、包、服飾等。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類資產還很難達到投資級別,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對這類產品的購買,最主要的是滿足消費需求,大部分不具備投資價值。只不過作為奢侈品,有一定的保值作用,可以作為財產分割,但嚴格意義上說,不能叫投資。令人遺憾的是(題外話),至今沒有中國品牌能夠出現在這種場景里,也說明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寶強第三個方面的財產,是「多家公司股權」和原創設計品牌。明星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司,以及諸多股權投資企業,原創設計品牌也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這類財產對於明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未來其中有公司上市,無論是自己所創的立公司,還是自己所投的公司,都將是一個巨大財富效應。 推測來看,王寶強自己的公司應該有大的風險投資准備參與,並且有運作上市的准備,而作為風險投資者,對創始人的婚姻狀況尤其非常關注,如果婚姻存在一定的風險,整個投資和上市過程可能會風險極大。假設為了吸引風險投資和運作上市,在厘清股權關系的過程中,利益分配爭議較大,就會加劇已出現裂痕的婚姻關系,並影響到公司整個運作。這在中國諸多互聯網企業里面都發生過,諸如土豆網創始人王微、趕集網創始人楊浩然、藍色光標(300058,股吧)孫陶然等離婚案件。 第四個方面的財產是,「存款、股票、理財產品、保險」。存款、股票和保險很好理解,這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時刻在參與的投資品種,不過「保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財產,尤其是近年來國內投資者跑到香港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高凈值人群,對海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而「保險」資產種類繁多,如果再加上「跨境」,可能處理起來更加復雜。 「理財產品」之說,有點泛,到底是買的信托、債券還是各類基金,都是不好說的。總體來看,整個「股票、理財產品、保險」的占比不會太高,除了現金、房產和奢侈品之外,股票、理財產品和保險加起來,可能也就1000萬左右,占整個資產的比重約10%。 我得出的結論是,王寶強的資產配置存在三大風險,首先是房產占比過高(接近80%);其次是創業投資占比過低(目測10%左右);第三是竟然沒有資產。請注意,王寶強已不是影視公司簽約藝人,自己創立公司、投資電影,實際上就是一個明星創業者,因此創業投資在這個階段應該是最重要的。另外如果自己手上有幾根金條,立馬就能變現,不至於連打官司的錢都向別人借。 作為高凈值人群,對可投資資產需要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大的方面講,資產分為不動產(主要指房產)和動產兩大類。動產又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權益類資產,比如股票、證券類投資基金等,第二種是固定收益類的,比如銀行存款、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協議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換債券、債券型基金等),最後一種是另類投資,比如貴金屬、私募基金和期權等。 1997年之前,香港諸多明星對房產投資也是情有獨鍾,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給香港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期間諸多「炒房」藝人出現了巨虧或破產的狀況。大家熟知的張衛健就是一個典型案例,1997年香港樓市最好的時候,張衛健將所有積蓄全部投入,購買房產。可沒多久香港樓市大跌,房子一下都變成了負資產。張衛健拍了六七年的戲,所得全都用來還債。據說後來他到大陸拍戲多年,都再沒有碰房地產,到現在沒有在大陸買半棟房子。 香港演員鍾鎮濤在1996年香港樓市處於頂峰時與前妻短期借款1.54億港元「炒買」5處豪宅和其他項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樓市下滑,其所購各項目大幅度貶值。由於部分貸款利率高達24%,其所余本息滾至2.5億港元。最終法院裁定鍾鎮濤破產。 很多投資者肯定會反駁,像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一樣的危機,能有幾個?實際上香港市場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金融危機只是導火索,香港房價的下跌一直持續到2004年。 房價一旦進入調整周期,投資者要翻身的機會不大。在全球市場范圍內,因房產投資不慎而導致的明星負債和破產事件比比皆是。縱然是明星,也不能保證年年都很紅,每天都有戲拍,每月都有資金入賬;如果不是中國市場持有房產的成本低,就算在房價不跌的情況下,付不起豪宅維護費用的明星肯定也會出現。 作為傳統的投資手段,高凈值人群持有房產是沒有問題的,但風險在於占比過重,以及持有時機問題。如果占比高達80%,房價又處在歷史高位,且背負有一定貸款的情況,一旦價格下跌,風險將是巨大的。因為房產的流動性非常低,如果在公司及個人事業上出現現金流危機,要麼大幅降價出售,要麼拋售其他優質資產來應急,是非常不專業和不劃算的。比如2003年,劉德華以1680萬元價格出售了一套獨立洋房,而劉德華1996年底購入該洋房的價格則是3950萬元。 也不例外,但諸多明星似乎都熱衷於首飾和奢侈品一類的消費需求,對單純的投資並不關注。我曾認真的分析過其中的邏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投資非常簡單,如果把投資理財委托給經紀人,實際上操作方面就會受到天然的「限制」,相比購入權益類資產,由於方面經紀人得到的「傭金」和後續收入是最少的,因此沒有多少經紀人會給明星推薦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房價泡沫在全球來看都是最瘋狂的事件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亞洲人本身對房產有一種傳統性的偏好。說到傳統,亞洲人對作為財富的認知可能比房子更加深刻,當財富開始聚集的時候,除了房產,暫不去討論中國房價會不會跟日本一樣出現20年的下跌周期,但需要明白的是中國的房價已經暴漲了超過10年,如果此時還不去選擇部分套現,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資產持有,風險系數明顯會上升。 ,持有到20年後的今天,買了日本房產的投資者,財富至少縮水40%,而買了的投資者,賺了至少四倍;如果1997年買入同樣價值的香港房產和,到了2004年,買了香港房產的投資者虧損至少30%,而買了投資,而是如果高凈值人群僅僅是財富儲藏需求,應該有更廣的眼界,目前就中國內地房價和國際比持有內地房產安全性要高。一個處在歷史高位,一個處在階段性地位。 尤其是作為明星(現金流充裕但無規律且不固定),對資產的配置更應該是多元化的。明星在投資理財方面,既注重財富增值和高品質生活,對資產安全、財富傳承和子女教育等的關注也不容忽視,而在財富傳承方面,作為流動性非常強,傳承便捷,信用風險極低的資產,應該在高凈值人群的理財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僅僅就王寶強的資產配置而言,建議將房產配置降低至占總資產的比例為30%;作為事業處在鼎盛時期的王寶強來說,需要更多的股權性投入,加大創業投資,這類投入至少要占總資產的40%;另外銀行理財、保險、股票等占投資資產的比重可提升至20%;剩下的10%可持有花無百日艷,人無百日紅,明星也會老去,明星也會有不時之需。明星作為最受人關注的一個高凈值投資群體,如果沒有意識到整個經濟周期開始轉變,未來就很難在大的資產和經濟周期調整中獨善其身,因此不僅需要好好發展事業,還需要更長遠的資產配置眼光。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肖磊看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從王寶強需要分割的財產來看,大部分是房產。由於預估財產總額約1個億,其中9套房產成為亮點。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初至今,北京平均單套住宅成交均價高達510萬元。王寶強持有9套房產(主要的目的依然是投資),對於明星來說,一線城市的房子肯定是首選,也就是說就算按北京平均單套住宅成交均價510萬來算,王寶強持有的房產總價值就達4400萬(還不包括美國洛杉磯那套),占其總資產的比重肯定超過50%。 實際上對於明星層面選擇房產投資來說,如果要達到長遠的投資級別,在北京至少要800萬/套以上的公寓,才可能滿足這種投資需求,按這個價來算,王寶強預估的1億資產當中,接近80%是房產。 在內地,明星們的理財思路大同小異,縱然有專業的理財團隊規劃和搭理,但總體來說房產占比都很高,原因很簡單,中國沒有房產稅,持有成本極低,況且房價一直在上漲。無論是別墅,還是普通住宅,又或者是寫字樓,房子幾乎成了此類富人唯一能夠安心投資的品種。 房產之外,還有一輛寶馬x5轎車、一輛賓利轎車,愛馬仕、LV、香奈兒、GUCCI、PRADA、迪奧、范思哲、芬迪、TIFFANY等品牌的珠寶、首飾、名表、包、服飾等。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類資產還很難達到投資級別,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對這類產品的購買,最主要的是滿足消費需求,大部分不具備投資價值。只不過作為奢侈品,有一定的保值作用,可以作為財產分割,但嚴格意義上說,不能叫投資。令人遺憾的是(題外話),至今沒有中國品牌能夠出現在這種場景里,也說明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寶強第三個方面的財產,是「多家公司股權」和原創設計品牌。明星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司,以及諸多股權投資企業,原創設計品牌也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這類財產對於明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未來其中有公司上市,無論是自己所創的立公司,還是自己所投的公司,都將是一個巨大財富效應。 推測來看,王寶強自己的公司應該有大的風險投資准備參與,並且有運作上市的准備,而作為風險投資者,對創始人的婚姻狀況尤其非常關注,如果婚姻存在一定的風險,整個投資和上市過程可能會風險極大。假設為了吸引風險投資和運作上市,在厘清股權關系的過程中,利益分配爭議較大,就會加劇已出現裂痕的婚姻關系,並影響到公司整個運作。這在中國諸多互聯網企業里面都發生過,諸如土豆網創始人王微、趕集網創始人楊浩然、藍色光標孫陶然等離婚案件。 第四個方面的財產是,「存款、股票、理財產品、保險」。存款、股票和保險很好理解,這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時刻在參與的投資品種,不過「保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財產,尤其是近年來國內投資者跑到香港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高凈值人群,對海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而「保險」資產種類繁多,如果再加上「跨境」,可能處理起來更加復雜。 「理財產品」之說,有點泛,到底是買的信托、債券還是各類基金,都是不好說的。總體來看,整個「股票、理財產品、保險」的占比不會太高,除了現金、房產和奢侈品之外,股票、理財產品和保險加起來,可能也就1000萬左右,占整個資產的比重約10%。 我得出的結論是,王寶強的資產配置存在三大風險,首先是房產占比過高(接近80%);其次是創業投資占比過低(目測10%左右);第三是竟然沒有資產。請注意,王寶強已不是影視公司簽約藝人,自己創立公司、投資電影,實際上就是一個明星創業者,因此創業投資在這個階段應該是最重要的。另外如果自己手上有幾根金條,立馬就能變現,不至於連打官司的錢都向別人借。 作為高凈值人群,對可投資資產需要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大的方面講,資產分為不動產(主要指房產)和動產兩大類。動產又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權益類資產,比如股票、證券類投資基金等,第二種是固定收益類的,比如銀行存款、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協議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換債券、債券型基金等),最後一種是另類投資,比如貴金屬、私募基金和期權等。 1997年之前,香港諸多明星對房產投資也是情有獨鍾,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給香港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期間諸多「炒房」藝人出現了巨虧或破產的狀況。大家熟知的張衛健就是一個典型案例,1997年香港樓市最好的時候,張衛健將所有積蓄全部投入,購買房產。可沒多久香港樓市大跌,房子一下都變成了負資產。張衛健拍了六七年的戲,所得全都用來還債。據說後來他到大陸拍戲多年,都再沒有碰房地產,到現在沒有在大陸買半棟房子。 香港演員鍾鎮濤在1996年香港樓市處於頂峰時與前妻短期借款1.54億港元「炒買」5處豪宅和其他項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樓市下滑,其所購各項目大幅度貶值。由於部分貸款利率高達24%,其所余本息滾至2.5億港元。最終法院裁定鍾鎮濤破產。 很多投資者肯定會反駁,像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一樣的危機,能有幾個?實際上香港市場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金融危機只是導火索,香港房價的下跌一直持續到2004年。 房價一旦進入調整周期,投資者要翻身的機會不大。在全球市場范圍內,因房產投資不慎而導致的明星負債和破產事件比比皆是。縱然是明星,也不能保證年年都很紅,每天都有戲拍,每月都有資金入賬;如果不是中國市場持有房產的成本低,就算在房價不跌的情況下,付不起豪宅維護費用的明星肯定也會出現。 作為傳統的投資手段,高凈值人群持有房產是沒有問題的,但風險在於占比過重,以及持有時機問題。如果占比高達80%,房價又處在歷史高位,且背負有一定貸款的情況,一旦價格下跌,風險將是巨大的。因為房產的流動性非常低,如果在公司及個人事業上出現現金流危機,要麼大幅降價出售,要麼拋售其他優質資產來應急,是非常不專業和不劃算的。比如2003年,劉德華以1680萬元價格出售了一套獨立洋房,而劉德華1996年底購入該洋房的價格則是3950萬元。 也不例外,但諸多明星似乎都熱衷於首飾和奢侈品一類的消費需求,對單純的投資並不關注。我曾認真的分析過其中的邏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投資非常簡單,如果把投資理財委托給經紀人,實際上操作方面就會受到天然的「限制」,相比購入權益類資產,由於方面經紀人得到的「傭金」和後續收入是最少的,因此沒有多少經紀人會給明星推薦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房價泡沫在全球來看都是最瘋狂的事件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亞洲人本身對房產有一種傳統性的偏好。說到傳統,亞洲人對作為財富的認知可能比房子更加深刻,當財富開始聚集的時候,除了房產,暫不去討論中國房價會不會跟日本一樣出現20年的下跌周期,但需要明白的是中國的房價已經暴漲了超過10年,如果此時還不去選擇部分套現,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資產持有,風險系數明顯會上升。 ,持有到20年後的今天,買了日本房產的投資者,財富至少縮水40%,而買了的投資者,賺了至少四倍;如果1997年買入同樣價值的香港房產和,到了2004年,買了香港房產的投資者虧損至少30%,而買了投資,而是如果高凈值人群僅僅是財富儲藏需求,應該有更廣的眼界,目前就中國內地房價和國際比持有內地房產安全性要高。一個處在歷史高位,一個處在階段性地位。 尤其是作為明星(現金流充裕但無規律且不固定),對資產的配置更應該是多元化的。明星在投資理財方面,既注重財富增值和高品質生活,對資產安全、財富傳承和子女教育等的關注也不容忽視,而在財富傳承方面,作為流動性非常強,傳承便捷,信用風險極低的資產,應該在高凈值人群的理財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僅僅就王寶強的資產配置而言,建議將房產配置降低至占總資產的比例為30%;作為事業處在鼎盛時期的王寶強來說,需要更多的股權性投入,加大創業投資,這類投入至少要占總資產的40%;另外銀行理財、保險、股票等占投資資產的比重可提升至20%;剩下的10%可持有花無百日艷,人無百日紅,明星也會老去,明星也會有不時之需。明星作為最受人關注的一個高凈值投資群體,如果沒有意識到整個經濟周期開始轉變,未來就很難在大的資產和經濟周期調整中獨善其身,因此不僅需要好好發展事業,還需要更長遠的資產配置眼光。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