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美國老兵不會死去 它只是慢慢地離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27 12:28
昨天,老牌門戶網站雅虎終於被Verizon以48.3億美元收購了其核心資產,收購後,雅虎將與先前Verizon收購的AOL進行整合。這家成立於1995年的網站見證了互聯網發展的歷史,由先驅變成一個老舊的並不酷的品牌,如今依靠內容和廣告業務發揮余熱,這個收購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雅虎是互聯網門戶網站的開創者,20多年前由兩個斯坦福大學畢業生創立,那時它是網民上網的首選網站,而直到現在,雅虎也是美國第三大網站。很多中國第一代網民第一次上網接觸的就是雅虎或雅虎中國。而中國的第一代互聯網網站學習的榜樣無不是雅虎和它的門戶模式。
讓人感慨的是,20多年後,雅虎最後的命運是仍然作為一個門戶與另一個門戶網站AOL整合。20多年的歷史中,大公司雅虎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沒有改變,作為一家門戶,依靠內容和廣告業務,在一波波互聯網浪潮更替之時並沒有找到新業務的突破口。雅虎市值巔峰時期是1280億美元,阿里巴巴現在是2110億美元的市值,那時的雅虎已經達到了現時阿里的一半。
技術更替,浪潮之巔不斷轉換,有人說雅虎至今還存在已是不易。門戶是1.0模式,仍有其存在的理由。然而我們對比一下中美兩國的門戶發展,就能知道雅虎老舊的力量多麼強大。正像一個人一樣,盡管想努力更新自己的思維,但終究難以適應新的。
雅虎於1995年成立,開創門戶模式。在搜索業務上,雅虎起初是自己研發,隨後與外部服務商合作,在眼皮底下Google崛起,占據了市場第一,而它不得不通過收購外部合作方的方式來面對這一威脅,但在搜索上再也無法超越。
Web2.0時代,大量新鮮的網站出現,Facebook也是這一波的產物,但在此之前,Friendster和Mysapce早已顯現出Web2.0和Social的力量。雅虎也收購了一些2.0的網站,比如Flickr和書簽網站delicious,這都是中國極客網民都會使用的服務。但雅虎並未因此酷起來,社交性的浪潮也沒有把握住。相反,Web2.0之後開始讓雅虎衰落和下滑,甚至是崩潰。它更換了8任CEO,其中也包括創始人楊致遠自己。
唯二可以稱道的是雅虎在巔峰之時,持有了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的股份。這兩筆投資的回報現在價值400多億美元,而這兩部分股份並不在Verizon收購資產之內。實際上,微軟曾兩次出價意欲收購雅虎,報價均超過400多億美元,其中一次是遭到楊致遠阻攔。
雅虎從Google請來梅耶也就是現任CEO,恰逢移動化浪潮。而這一波之中,不出意料,雅虎還是慢了。2012年Facebook移動端有上千名開發工程師時,雅虎才只有50名。為了公司上下意識到移動化的重要性,梅耶改革的舉措之一是為每個雅虎員工配一台iPhone 5。這一招被中國媒體解讀為福利,可見內外視角的差異。
上台後的梅耶也通過大量收購創業公司來試圖讓雅虎變得更酷,這些公司並不能立刻帶來收入,比如2011年收購的Tumblr,當時雅虎寄希望於能夠獲得Tumblr的年輕用戶,將自己的廣告系統嫁接上Tumblr實現規模營收,然而事後看這些都落空了。不過,在有限空間內,梅耶這個職業經理人還算遠視和懂行。
在Google,她是第一位女工程師,負責過搜索、新聞、地圖、郵件等產品,相比以往那些下台的銷售或媒體背景的CEO,一個PM出身的技術人才可謂匹配。而她在即將生產之時,大着肚子仍然堅持工作,那時候我們通過媒體的報道會得出認知,她就算是在辦公室里生出孩子也並不讓人意外。據Google中國前員工了解,她在Google時期就是一個大忙人,她以15分鍾為一個單元工作,聽取下屬匯報,這種緊密的安排也極易受到延遲的拖累,假如一個會議拖延,後面的單元都需要改變。
不過,這改變不了雅虎的命運,你很難以少數幾條原因來歸結雅虎的積重難返。大公司、職業經理人、缺乏創業創新精神、人浮於事、上市公司的限制或者是技術變化快以及年輕人涌入互聯網,幾乎都可以講得通。也許我們只能以老舊來粗略概括雅虎衰落的原因。互聯網二十多年,技術變革浪潮抵得上工業社會的一百年,變化太快,而人的變化卻跟不上。
但是,如果拿中國門戶網站整體發展與其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競爭的壓力下,總會有人抓住機會。不是新浪就是搜狐,要麼是網易,或者最後是騰訊。
中國互聯網整體是從山寨美國開始的,美國出現的模式一段時間後會迅速被復制到中國。以致於在名字上你都能感受到模仿的氣息,比如搜狐。那時候,「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是一句很鮮明的指引你上網該看什麼的話。新浪、搜狐、網易等作為門戶網站也同樣提供內容、搜索、郵箱、論壇甚至個人主頁和空間業務。不過在第一波浪潮中,它們與雅虎一樣,都沒有抓住搜索的機會,讓原本B2B的搜索技術供應商百度崛起,最終走向了前台,服務C端,成為了比它們更大的一個主宰互聯網的巨頭。
但接下來,兩國的市場開始出現不同。雖然國內門戶網站依然在緊盯美國的模式,但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寒冬,讓他們向死而生之中找到了SP業務,緊接着是游戲業務。以至於游戲現在能夠上升到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一的高度。如今,搜狐有搜狐暢游,網易是國內第二大游戲公司。
而Web2.0和社交浪潮席卷之後,在類Twitter和類Facebook網站之中,新浪孵化出了新浪微博,並在此後戰勝了其他門戶的競品,如今微博的市值已經近乎2個新浪了,這個自我變革也為人稱道。而雅虎,一度要收購Twitter,但並未成功。
移動化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拿2012年這個時間點來說,中國移動互聯網與硅谷幾乎同步,而此後更是快於美國市場的普及。
門戶這一模式,在中國落地生根,在競爭中進化,在浪潮到來之時有人輪流抓住。在美國,老舊的原因之一或許可以歸咎為競爭缺乏:AOL一個太少。
另外,中美兩國創業環境也有較大差異。在美國,創業公司相對更容易崛起,模式和技術創新的創業公司有機會能顛覆大公司,所以在美國大公司收購創業公司較多,而中國更多的2010年後才大量出現,他們自己做不出,那只有收購了。美國的版權保護環境相對來說更好,也相對較少出現抄襲而推崇創新。而中國則不同,大公司得以靠大的優勢碾壓創業公司。這或許也能解釋雅虎這個老兵為何不會死去,只是慢慢離開我們。不會有一個創業公司做個新門戶來顛覆它,顛覆它的都是另外賽道的新模式。
競爭和技術浪潮的變革讓所有行業內的人充滿焦慮。這讓我想起在移動化浪潮之後,有幸拿出微信的騰訊CEO馬化騰的後怕,如果沒有微信,騰訊登不上移動互聯網這條船。而在中國,登不上船,同類就會把你逼死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
雅虎的長存歸於美國市場的國情,雅虎曾經的貢獻也讓我們長記於心。畢竟是它開枝散葉,惠澤中美,掀起了互聯網浪潮之巔的序曲。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