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深度】中國經濟還好嗎?最全解讀在這里丨年中經濟觀察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8 12:01 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央行15日分別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財政、金融等多組數據。綜合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呈階段性企穩態勢。 宏觀篇經濟穩中有好亦有難「從上半年看,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指標運行平穩,符合預期,也符合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發展規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當前,宏觀經濟呈現出「穩、進、新、好、難」的特點。「穩」是指經濟運行平穩:GDP增長率呈現出階段性企穩的態勢;其次,就業穩;第三,物價穩。「進」是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在穩步推進,力度加大。內需仍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因素,消費的貢獻在提升。「新」主要是新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在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比去年1.2萬戶又有所提升。從新產業看,高新技術產業繼續加快,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好」主要是表現在經濟運行的質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積。「中國經濟運行中也穩中有憂、穩中有難。」盛來運說,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而且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從國內看,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還在持續,實體經濟運行還是比較困難。民間投資有條件企穩民間投資增速的持續回落,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從大的背景看,民間投資增速回落,與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關系。」盛來運說,民間投資中,50%左右是制造業投資,而中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以後,傳統行業由於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需要進行市場出清,因此市場環境偏緊,加之工業品的價格持續走低,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這是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一個最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民間投資增速的適當回落,既是結構調整的反映,也有利於傳統產業的調整。」盛來運說,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尤其是民間投資增速在回落,但是投資結構在優化。服務業發展厥功甚偉「服務業這幾年確實發展比較快,而且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去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達到50.5%。服務業是支撐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動力,確實是厥功甚偉。」盛來運說。有人質疑,我國服務業的數據是否准確,數據中是否有水分?盛來運回應說,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跟相關指標的監測結果是匹配的。從幾大指標看,上半年,第三產業的用電量增長9.2%,比全社會的平均用電量提高了6.5個百分點,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1個百分點。從投資情況看,上半年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7%,占全部投資比重57.7%,而且三產投資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這兩年現代服務業的增長確實比一般服務業還要快,因為現代服務業中囊括的九大行業都是符合產業升級的方向。」盛來運說,盡管社會上有些質疑,如果他真的了解統計的制度和核算基礎的話,這些疑慮都會打消。這些質疑也對統計部門加大數據公開透明的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財政篇財政收入與GDP增速協調「經濟形勢會影響到財政收入的增減,但財政政策通過結構性減稅、優化支出等方式,將反過來促進經濟增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他表示,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平穩,與6.7%的GDP增速較為協調。伴隨着GDP階段性企穩,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季度增長6.5%,二季度增長7.5%,增速比較平穩。但值得關注的是,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仍在持續,實體經濟還比較困難,這些都將加劇財政增收難度。與此同時,受改革措施影響,中央和地方收入增長態勢也出現鮮明對比。5月份,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同比增長18.3%;6月份則出現逆轉,前者同比增長16%,後者同比下降8.6%。「這主要是受營改增全面試點後,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辦法調整影響,6月份中央從地方凈上劃收入552億元,拉高本月中央收入增幅8.6個百分點,拉低本月地方收入增幅6.2個百分點。」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分析說,增加的這部分收入,將用於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減稅力度大 直接稅比重上升「大力度減稅,是當前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穩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白景明說。比如,6月份財政收入增速1.7%,遠低於上半年7.1%的平均增速。同時,稅收收入2.3%的增速,也遠低於上半年8.6%的平均增速,這主要是受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影響所致。在這種「大動作」稅收改革帶來明顯減稅之外,也有「潤物細無聲」的常規性減稅動作。比如車輛購置稅1264億元,同比下降12.7%。「這主要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政策性翹尾減收的影響。」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說。直接稅比重逐步上升,也是稅收數據一大亮點。在我國現行稅制中,間接稅占比約七成,而以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車輛購置稅等為主體的直接稅占比不到三成。與發達國家直接稅占比達七成的稅制結構相比,我國間接稅「一頭沉」的格局需逐步調整。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主要表現是財政支出力度加大、進度加快。一方面,支出規模達到89165億元,高於85514億元的收入規模;另一方面,前6月累計財政支出,已經達到全年預算目標中支出額度的一半。白景明表示,這樣可以防止年底「突擊花錢」,還有助於避免資金沉淀,使得保民生目標得以實現。支出結構也在逐步優化,兼顧穩增長與保民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鄉社區支出9900億元,增長34.5%;住房保障支出2731億元,增長27.5%;農林水支出7330億元,增長6.8%。「這些用在保障房建設,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僅改善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生產、生活條件,還有助於拉動投資,帶動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實現穩增長。」白景明說。金融篇貨幣供應增速平穩「盡管M2增速不是很高,但目前M2余額已經接近150萬億元,超過GDP的1倍,在全世界都是較高水平,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已經突破100億元,因此M2增速比較適度」。在7月15日上午舉行的發布會上,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M2同比增速今年5月和6月都是11.8%,去年6月也是11.8%,這在歷史上較為少見,說明貨幣供應量較為平穩,沒有大起大落,是好的現象。對於M2增速放緩的原因,盛松成解釋稱,主要受到銀行承兌匯票減少、地方債大量發行和外匯占款持續減少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降1.42萬億元,導致企業保證金存款凈減少1429億元,同比多減3347億元,這導致M2相應減少。上半年,M1(狹義貨幣)和M2之間的「剪刀差」現象繼續延續。一般情況下M1增加是經濟向好的表現,但自去年10月以來,M1增速已連續9個月高於M2增速,兩者之間的背離擴大。盛松成認為,M1上升主要是因為企業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主要由於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息差收窄,同時,房地產銷售活躍,使得大量居民存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轉換為房企的活期存款。另一最需要注意的原因是,「剪刀差」反映出不少企業存在「持幣待投資」的現象,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投資回報率較低,也難以找到好的項目,投資意願較弱。融資結構持續優化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近億元,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並未減弱。更多積極的變化體現在融資結構方面。上半年,直接融資尤其是企業債券大幅增加,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融資2.3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00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24.0%,比去年同期高8.8個百分點。「從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來看,供給側改革正在有效推進。」盛松成表示。在去產能方面,社會融資規模中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增長持續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產能過剩行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0.5%,已連續4個月負增長。其中,鋼鐵行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6.7%,建材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8.6%。房地產去庫存也在進一步加速。「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增速的一降一升,表明房地產去庫存化進一步加速。」盛松成說。數據顯示,6月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5個百分點,反映房地產潛在供給下降;個人購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0.9%,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3.1個百分點,反映購房需求正在回升。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加快、占比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貸款也增長較快,都反映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較快表明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時,高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貸款也得到較快增長。」盛松成表示。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在上半年經濟數據普遍略超預期的背景下,恆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預計,下一步貨幣政策會繼續保持穩健,保持市場流動性平穩之余,不會有更大的寬松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受英國「脫歐」公投、人民幣匯率走低等影響,資本流出速度有所增加,人民幣外匯占款環比減少幅度有所擴大。盛松成表示,6月下旬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全球避險情緒上升。為穩定市場預期,減輕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對我國外匯市場的短暫沖擊,央行向市場提供了少量外匯流動性,由此引起央行外匯占款相應減少。「6月外匯占款下降977億元,幅度並不大,但外匯占款下降的趨勢不會馬上改變。」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宏觀分析師閆玲表示,總體上看,資本外流規模風險可控且未來還有改善空間,降准的必要性有所下降。當前經濟企穩、下半年下行空間可控且資本市場平穩,因此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7月13日央行投放中期借貸便利(MLF)合計2590億元,對沖了2270億元到期規模,這也將延後降准的時點。創業就業篇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783.8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平均每天新登記的個體戶、企業、農業合作社約4萬戶。目前,全國各類市場主體已達8078.8萬戶。值得一提的是,新設立企業數量呈現出逐月上升的勢頭,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一個高潮。在新設立企業中,服務業企業表現最為搶眼,特別是信息、文化、教育等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新登記企業212.4萬戶,同比增長30.2%,占新登記企業總數的81.1%。特別是眾創空間、創客工場以及「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為結構優化升級注入了新活力。市場准入門檻大幅降低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去產能調整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能迸發出創業就業熱潮,還要得益於不斷推進的商事制度改革促進了工商注冊便利化,降低了市場准入門檻,提高了市場准入的便捷性。今年以來,在去年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基礎上,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強化窗口建設,提高登記窗口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至6月底,全國累計發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191萬張。上半年,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開展的改革評價調查顯示,商事制度改革的滿意度超過了90%。同時,全國工商系統積極探索住所改革,在指導各地出台相關住所(經營場所)管理規定基礎上,完善簡化住所登記辦法;支持各地開展「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改革,積極探索眾創空間、集群注冊、工位注冊等改革措施。這些改革主要考慮到當前創業公司往往在家就能完成工作,不需要專門租用或購買辦公場地,放寬住所條件可顯著減輕創業者負擔。來源:經濟日報(記者林火燦、崔文苑、陳果靜、佘穎)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文章標籤更多上一篇美國經濟未來一年恐現衰退 慎防美股反高潮下一篇人民幣再遭突襲 中期走勢或將由美元主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