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 華裔領袖:華人應跳出「唐人街政治」融入主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3 09:04
楊昶(左)2012年陪同維省省長安德魯斯(右)遊覽北京長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澳洲各黨就7月2日的大選拉票進入白熱化階段,近一個月以來,澳洲華人圈的網上論壇、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都被大選資訊「洗版」。華人議政熱情明顯高於往年,但政治媒體質素不足、真假資訊混雜,社交網出現情緒化的謾罵。具從政經驗的華人社區領袖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華人應跳出「唐人街政治」,多接觸主流資訊、積極參與主流政治,發揮影響力。
居澳12年的湖北人楊昶曾是維多利亞省省長安德魯斯的首任華人顧問,後來轉投商界,目前兼任維省華社議會主席。他表示,本屆大選華文社交媒體上的議政特別熱烈,但大部分人仍然活在「唐人街政治」,不看報不聽廣播,依靠碎片式網絡資訊來理解不同政黨和政見。楊昶指華人議政仍在初級階段,問題包括英文水準欠佳,也缺乏足夠政治熱情和包容度等。
早前舉行的執政自由黨和在野工黨領袖辯論,澳洲人通過社交網facebook向兩黨領袖提了3000道問題,辯論現場還安排了30位選民直接發問。楊昶說︰「華人如此不滿(現狀),但又有幾個人關注那場全國轉播的辯論,像其他澳洲人一樣質詢政黨、提出自己族群的不滿,讓候選人解釋清楚?」
楊昶認為,華人應將自身擅長的「關起門討論」轉變為讓社會主流聽到華人的聲音;將積累起來的政治熱情轉化為實際影響力,更主動利用公民知情權,積極參與主流社會議政,進而影響政黨政綱,最終選出最具說服力的政黨。
澳洲華文新媒體蓬勃發展,成為政黨向華人宣傳的重要陣地。華文媒體發放的本地新聞多是譯自英文報導,部分斷章取義地翻譯,發出錯誤或虛假資訊,甚至淪為政黨攻擊對手的工具。
最近在微信和網上論壇流傳一篇宣稱要掀起「澳洲保衛戰」的文章,呼籲選民勿投票給工黨和綠黨,理由是它們力推同性婚姻合法化,還稱工黨會推行安全學校聯盟(Safe Schools Coalition)的計劃,「提倡男女混用廁所、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知識、同性的性交方式」。不少華人家長轉載該文章,隨後外界批評文章危言聳聽,多名工黨參選議員也出來澄清,指方案旨在向孩子介紹不同性取向,防止LGBT學生受歧視和欺凌。
工黨上周先拋出承諾,稱可向移民父母發放3年探訪簽證,自由黨隨即提出可簽發長達5年的類似簽證。有微信公眾號貼出「標題黨」式文章,稱「澳政府將免費給華人父母簽發5年『綠卡』」,很快被華人網友瘋傳。事實上,有關簽證是承諾給所有移民父母,不僅限於華人。更重要的是,這簽證並非免費「綠卡」。楊昶指出,很多華人不願直接接觸澳洲主流社會和一手資訊,導致流言四散。
林美豐是柬埔寨出生的華人,他任職維多利亞省眾議員已經20年。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澳洲華人因為人口眾多、經濟水平較高而被稱為選舉的「票倉」和「糧倉」。華人是澳洲最大的少數族裔,有華裔背景的議員數目卻極為有限,爭取政府資源方面更遠不及人口少得多的猶太、希臘、意大利、越南等族群。
林美豐是柬埔寨出生的華人,他任維多利亞省眾議院議員已經20年,也是該省唯一華裔眾議員。他編制的報告顯示,澳洲華人人口今年已超過100萬,佔總人口約4.5%,是第一大少數族裔。在2011年至2015年間,意大利(97.4萬人)和希臘(38萬人)族群從聯邦社會服務基金各自申領約3000萬澳元;越南族群(25.3萬人口)獲得760萬澳元,華人族群卻只有680萬澳元。
林美豐表示,華人出於面子和語言問題,很少公開表達自身關注的事務,導致外界誤以為華人不需福利和社會支持。此外,華人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常常各自為政,很難作為一個集體表達觀點。他指新南威爾士省和維省華人團體各約400和300個,很少提出政治訴求,「他們最主要的團務就是慶祝農曆新年,年年如是」。林美豐直言,華人加入哪個黨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為議員,這樣各黨華裔議員才可團結起來,最大限度爭取利益。
同樣是納稅人,華人不如其他族群般積極主動,錯失大量社會服務資源,也失去影響政府政策的能力。林美豐指,澳洲猶太人僅為華人的1/10,卻培養出軍事將領、最高法院法官、省總督、聯邦議員等,澳洲政府總是優先考量猶太人的利益。直到去年,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Charles Tan(查爾斯.譚,譯音)獲任命為維省地區法官,才是首位澳洲華人擔任有關職位。
另一例子是希臘人,他們很久以前便獲維省政府資助,設立多間養老院,有的床位多達300個。維省華人人數是6倍於希臘,但只有3間養老院,市中心的兩間合共床位約60至80個,另一間則有120個,而輪候名單長達800人。
雖然澳洲華人整體上對於政治的興趣有提升,但不少人仍抱着冷眼旁觀的心態。由於澳洲強制所有公民參與政治投票,很多華人平時不了解時事,到進入投票站後才臨時決定投票給誰。
IT工程師Jet於10年前從中國大陸移民至雪梨,他覺得華人不太關心政治,特別是第一代移民,認為換哪個政黨都沒太大影響,只要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心滿意足。Jet初來的幾年,對於投票選政黨和候選人完全沒想法,進入票站後才臨急抱佛腳地瀏覽候選人介紹。
現在Jet仍很少主動去了解政黨政見,投票主要是聽同事和朋友聊天時獲得的一些資訊,對政黨的印象也相當簡單--「大家都說自由黨會搞好經濟,工黨則善於『派糖』」。因此,他大都選擇投票給自由黨,惟有一次投給工黨是因為「領導人陸克文會講中文」。
香港人Henry隨家人定居墨爾本,擁有澳洲公民身份。他對強制公民投票有微言,認為每人都有權決定是否投票。他平時很少留意政治和新聞,常常到票站才決定投票意向,「不知道誰好誰壞,但又不想投錯,所以試過投票給一些聽上去比較古怪的小黨」。
工黨領袖索頓夫婦(右5、右4)和華裔聯邦參議員候選人楊千慧(左2)與墨爾本福清同鄉聯誼會合影。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愈來愈多中國大陸居民選擇以技術移民、投資置業或留學的方式移居澳洲,令普通話成為英語之外的澳洲最常用語言。在政壇,大陸背景的年輕華人嶄露頭角,例如今年工黨在新南威爾士省推舉兩名聯邦參議員候選人周碩和韓以文,均是來自大陸;維多利亞省的自由黨聯邦眾議員候選人華玨靚和劉樂也生於大陸;工黨參議員候選人楊千慧則來自台灣。
相比大陸學生,維省華社領袖楊昶指,澳洲出生的第二代華人(ABC)很少從政,更願意成為醫生和律師等專業人士,或者被視為鐵飯碗的公務員。上海出生的香港移民何漢文是自由黨維省華人會主席,於今年4月當選維省格倫埃拉(Glen Eira)市政府議員。他認同楊昶的說法,指參政的華人過去主要來自香港和東南亞地區,現在則以內地為主。
何漢文表示,母語是英文的第二代華人雖然有很大參政優勢,但他們傾向選擇過輕鬆舒適的生活。此外,光是長着一張華人面孔,特別容易招致極左和極右派別攻擊,再向上參選的機會也少於白人。
楊昶憶述自己從政之路時表示,他16歲從大陸赴新加坡讀高中,隨後在墨爾本大學和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攻讀本科和碩士。畢業後先擔任維省華裔議員林美豐的助手,再成為維省省長安德魯斯的華人事務及多元文化事務顧問。
2013年楊昶辭去顧問職務投身商界,其繼任者梅烝畢業於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6年才來到澳洲修讀碩士。楊昶指自己和梅烝的故事啟發了很多大陸學子參政熱情,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有機會、有能力影響政府決策。
從政華人佼佼者
■1990年代的國家黨參議員劉威廉(Bill O"Chee)是首位父母其中一方為亞裔的聯邦議員。
■第一位中國大陸出生的華人聯邦議員,是父親為民國時期外交官的陳之彬。他1999年成為自由黨聯邦參議員。
■在省議會層面,香港移民何沈慧黠1988年進入新南威爾士議會;柬埔寨華人林美豐1996年進入維多利亞議會。
■香港移民蘇震西2001年當選墨爾本市長,是該市首位華裔市長,他於2004年高票連任。
■迄今從政職位最高的華人,是2010年至2013年間任工黨政府財務部長的黃英賢(Penny Wong)。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