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資本市場熱捧智能可穿戴設備公司“虛胖”

鉅亨網新聞中心


黃遠 王心馨

“智能可穿戴概念?我們自己都不清楚。”一家被冠以“智能可穿戴”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接力出盡風頭的手游概念,智能可穿戴正為資本市場衍生又一波科技概念的爆炒源泉。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上周,被歸為智能穿戴板塊的約有16隻個股累計漲幅均超17%。其中,上海新陽(300236.SZ)、丹邦科技(002618.SZ)、九安醫療(002432.SZ)和北京君正(300223.SZ)等個股同期漲幅均超過100%。

一家私募機構的首席TMT調研員向本報記者透露,雖然近期對相關概念股進行了密集調研,但從調研結果來看,智能可穿戴市場短期還未形成氣候,目前仍然處於行業導入期。

市場的情緒

在谷歌眼鏡、蘋果iWatch的“明星效應”下,智能可穿戴概念彷彿也一夜成名。

目前,可穿戴設備業鏈包括感測器技術提供商、硬件供應商、製造商、雲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公司等環節,但可穿戴智能設備最終是一款整合雲技術和大數據的科技品。

在國內A股市場上,語音技術、聲學業務、微型投影、柔性屏幕、感測器、電池等技術或品提供商,無論已經實現或只是藍圖,甚至並沒有規劃的,均被冠以“智能可穿戴”概念。代表性的有:語音技術的科大訊飛、聲學業務的歌爾聲學、微型投影技術的水晶光電,柔性電路板塊(FPC)的超華科技、得潤電子、歐比特,感測器的漢威電子(300007.SZ),晶片的北京君正,醫療的丹邦科技(002618.SZ)、九安醫療(002432.SZ)等。

光大證券的研報顯示,目前各企業競爭格局分散,短期尚難出現地方龍頭企業,大市場仍需要引導消費,可穿戴設備行業業鏈也還不成熟。

作為“智能可穿戴龍頭股”的深圳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奮達科技”,002681.SZ),其在智能可穿戴概念的光環下,其11月的累計漲幅達130.13%。

被市場認為與智能可穿戴有關的,是其在近距離無線音樂、視頻、數據傳輸、流媒體控制、智能網絡接入,以及基於android/linux/ARM架構上的技術等可以應用於多無線設備和移動互聯網、數字化家庭背景下的融合。

但這在公司財報中並無體現:根據奮達科技2013年半年期的財報,在主營構成中電聲品收入2.22億元,凈利潤4764萬元,同比增長34.3%;健康電器收入1.87億元,凈利潤5853萬元,同比增長10%。

12月3日晚間,奮達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可穿戴設備品尚未形成收入,目前,可穿戴電子品領域從業者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另外,公司可穿戴電子是否符合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及消費偏好具有不確定性,公司品市場拓展面臨一定風險。

這則公告前后可謂冰火兩重天。12月4日復盤后,奮達科技接連兩日跌停,一周內跌幅達到22.91%,12月13日略有回升,目前股票最高報價62.8元,跌幅0.88%。

或許與蝴蝶效應有關,涉智能可穿戴概念股股價基本有所下降。與奮達科技類似,上海新陽進入12月后,股價有所下跌,跌幅累計達22.63%,12月18日股票最高報價36.11元,跌幅2.99%。

盡管12月6日,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旗下私人投資公司Horizon Ventures(HV)宣佈,已向一家可穿戴設備商Misfit Wearables投資1520萬美元(約1.186億港元),但當日的智能穿戴板塊下跌3.63%,主力資金凈流出7.99億元 。

“雖然智能可穿戴概念也不乏炒作,但相對上一波手游潮已經算理性。”前述A股上市公司高管向本報記者坦言,在智能可穿戴的炒作浪潮中有大漲也有回落,畢竟並沒到一路飆升百倍估值;原因可能在於,首先,相比智能手機、手機游戲,智能可穿戴品並未普及;其次,智能可穿戴概念涉及範圍太廣,先進技術也很多,導致流入的資金相對分散。

尚無業績支撐

“很多智能穿戴概念股公司卻並沒有業績支撐,市場魚龍混雜,有的純屬概念炒作。”前述TMT調研員向本報記者直言,與手游概念真金白銀的流水營收不同,雖然市場對智能可穿戴設備期待很高,但目前還處於描繪很美好,實際用處卻沒有那麼美妙的階段。

以中穎電子(300327.SH)為例,其智能可穿戴概念來自對於筆記型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UPS和移動基站等領域的鋰電池管理和保護。但在其2013年半年財報中,總營收1.59億元,6.93%,同比增長凈利潤0.14億元,同比下降30.55%。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總營收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5%,實現凈利潤0.23億元,同比增加2.54%。營業利潤增速不及預期。

另一家有柔性電路板及柔性屏幕概念的歐比特(300053.SH),業績也不盡如人意。其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的總營收為1.09億元,凈利潤0.2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41%和5.68%。

因為智能可穿戴的藍圖,上海新陽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新陽”,300236.SZ)在11月累計漲幅約達54.97%。但根據其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1%,凈利潤2191.62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34%。

在主營構成中,根據上海新陽2013年半年期財報,化學品收入5616萬元,凈利潤311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設備品收入1095萬元,凈利潤543萬元,同比下降26%。2013年承諾投資的3個項目均未達到預期效果,財報中表明“半導體封裝表面處理設備技術改造項目”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由受半導體行業影響,下游投資意願減弱造成。

盡管凈利下降、投資項目未達預期, 與智能可穿戴有關的藍圖沖淡了業績下滑的影響,上海新陽還是引發市場的熱捧。上海新陽方面確認,晶圓TSV硅通孔製造技術是未來包括智能穿戴電子品等多應用信息技術品的核心技術,確實具有爆髮式增長的機會。公司早已洞察這一市場發展趨勢,並在很多年前立項研發TSV技術品,現在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正在向市場推廣應用。

所謂TSV,即:由於智能穿戴電子品需要將處理器、GPU、記憶體、I/O與通訊功能全部擠進單晶片,需要利用硅穿孔(TSV)的晶片堆疊技術來達到理想的元件整合度。

而向智能手錶提供晶片的北京君正則在機構調研中反饋:目前智能手錶還處於萌芽階段,並沒有看到特別炫和有黏性的應用。北京君正11月份估計累計漲幅達73.23%,進入12月,首周下跌22.38%,第二周開始股價上漲,漲幅達42.05%。

就智能可穿戴品的下游市場而言,在市場研究機構IDC分析師Kevin Restivo(凱文·雷斯蒂沃)看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還很“年輕”,現在它面臨的問題仍然是,為什麼用戶需要它?對於所有參與的公司而言,都必須為之找到答案。

“從上游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爆發期至少還要一年。”前述A股上市公司高管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