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聞:未來服務業會成為支柱性產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09 14:24
《金融街會客廳》采訪海聞
「本期導讀」2014年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勾勒出了2015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輪廓,至此“新常態”正式上升到國家經濟決策的高度.自今年3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常態”一詞以來,對“新常態”的解讀亦是見仁見智。“新常態”下,調整和改革是主題詞,如何調整才能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贏?當前中國經濟真如傳言所說很糟糕嗎?帶動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又在哪里?本期《金融街會客廳》特邀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北大匯豐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海聞教授分析當前經濟大勢和改革方向。
「本期嘉賓」海聞,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匯豐商學院院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曾獲得中國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改革開放三十年影響深圳三十個經濟人物”、深圳市優秀校長等榮譽,他創辦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以打造“商界軍校”為目標,歷經十年發展,已成為業內翹楚。
「片花」,中國經濟開始進入調結構的周期,GDP增長從2011年的9的增長時代進入7的時代,傳統行業的傳統發展方式難以支撐起新形勢下經濟增長需要,調結構進行三年有余,效果如何?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金融界:您之前也提到我國經濟面臨的很多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確定了穩增長仍然是基調,我們既要調結構又要穩增長,您預測一下這樣的調整大概會持續多久?
海聞:首先不要想中央在調整,而是市場在調整。這個調整會持續很長時間,是一個結構性的調整。從微觀角度看,很多生產制造品的廠家,需要轉型升級,需要引進新的技術,這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另外,新興的產業,像互聯網、物流、文化等產業的形成、發展和成熟也需要一定時間。
我們現在服務業占到GDP的47%,我覺得起碼占到60%至70%的時候,產業結構會比較正常。現在制造業大概每年7%左右增長,服務業每年10%左右增長,這樣的話,比重當然會不斷地改變,我相信在四五年內,新的產業就會逐漸形成,但長期的產業結構大概需要一二十年,那時候,服務業會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
金融界:就是說服務業有可能成為未來拉動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海聞:這是一定的,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服務業比重都是超過70%。
金融界:未來的支柱產業有人說是移動互聯網,有人說是互聯網金融,您怎么看?
海聞:互聯網既是一個產業,也是一個平臺。作為平臺,它本身又在促進各個產業的發展,互聯網形成以后,制造業也在得到短暫的推進。比如說以前產品不知道要賣到哪里去,互聯網電商的存在,極大的拓展了產品的銷售渠道。從這意義看,它對制造業也是一個推動的過程。就像金融一樣,金融是個產業,但是這個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會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所以未來的產業發展,會越來越多的圍繞人們的生活質量,早期是人們的物理需求,需要有衣服、汽車和房子,將來可能是圍繞人們的健康、娛樂和精神上的享受,包括環境、法治等等,更多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這樣的產業,會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產業。像美國制造業很重要,農業很重要,它更多的是體育產業、文化產業、金融業,金融業是它的重要支柱,但是房地產對它來說仍然很重要。
金融界:以前馬云也說,養生行業可能會發展很好。
海聞:知道人的需求是怎么發展的,就會知道將來的產業會怎么發展,首先要解決溫飽,然后要開始買東西,最後要享受。有了房子、車子,下一步要干什么,等到所有的物質享受滿足以后,人們就會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