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新型城鎮化發展將促使人口分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17 11:20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六大任務,第一,推進農業轉業人口市民化;第二,提高城鎮建設用地使用效率;第三,建立多元資金保障體制;第四,優化城鎮化版面和形態;第五,提高城鎮建設水平;第六,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

中央經濟會議與中央城鎮化會議接連召開,一方面顯示出中央對未來城鎮化建設的重視,同時將新型城鎮化建設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中;另一方面,兩會的“套”開,則彰顯中央提高行政效率決心,避免“文山會海”占用太多時間,消耗過多的精力。這也彰顯了新一屆中央高層改革創新的決心。


新型城鎮化第一條任務即為“農業轉業人口市民化”。這一點與市場判斷相比,更加具體化,就是讓“不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已經有能力在城市生存發展的農民,轉為市民。”這個將涉及到戶籍變遷、土地權利的重新分配等。簡單的、原有的“農民變市民”並不能標榜為新型城鎮化,也不是新型城鎮化的實現途徑。與農民變市民后的教育、醫療、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等才是突出新型城鎮化亮點的地方。這並不容易實現,因此新型城鎮化也並不是在未來一兩年內就能實現的事情,五年甚至十年都有可能是其落實所需要的時間。

城市化與所謂的新型城鎮化是有區別的。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區別於國外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城市化過程。城市化是指,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具體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中出現貧民窟、城市環境惡化以及后來的逆城市化現象等,之所以出現環境的極度的惡化與當時人們狂熱的追求經濟發展,不顧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有關,“先污染后治理”讓西方國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我們一般講吸取經驗和教訓,遵循歷史發展規律。對於存在明顯弊病的發展之路雖然有其必然性,但是到自己發展的時候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適當調整。新型城鎮化的“新”就體現在這一方面。國內特大城市人口不斷膨脹,交通、自然環境、住房、醫療、教育等資源都十分緊張,隨著而來的交通擁堵、綠色植被減少、空氣污染等司空見慣。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房價、霧霾天氣、醫患衝突等時不時的刺激人們的視覺神經,而這背后原因的更應該引發社會各階層的思考。

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新型城鎮化將進一步發揮戶籍制度的作用,通過戶籍制度來調劑人口、分流人口,引導人口向中小城市聚集。這是新型城鎮化的一大亮點也是政府做的一次嘗試。行政手段並不是沒有效果,只能說有沒有起到政策原來所想要達到的目的。提高大城市落戶門檻后,總有部分人會在大城市待不下去,因為沒有當地戶籍,買房、買車、子女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都困難重重。久而久之勢必會重新選擇就業、生活居住地。從而向二線、三四線城市轉移。

就目前來看,這種情況下,最先離開的還不一定是城市最底層的人們,比如農民。因為農民已經處在大城市這座“金字塔”的最底層,他們就沒有希望或許也不太想在戶籍上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員,因為當前土地制度改革還不徹底,放棄農村戶口意味著他們就要失去原有的土地,這對大部分“候鳥式”在城市打工的農民來說,風險太大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冒這個風險。因此,城市戶籍反而對農民的約束力和吸引力並不強。

現實很殘酷,那些可能不夠足夠優秀的知識分子甚至是大學畢業生可能會被迫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因為他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選擇的權利,有自由移動的便利,有改善自己的心愿,有“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的心理,當然也不排除有相反的想法。

改革、創新、發展不可能兼顧到各個方面,新型城鎮化也會有成本支出,收入大於支出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個人理想、社會公平在行政手段過濾后的“市場化”的情況下比較公平也比較殘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