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總理重視的「S型曲線」理論有何玄妙之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23 08:00
和訊網消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鄭世林撰文指出,李克強總理4月15日考察北京大學國發院時提到管理學、經濟學中的「S型曲線」理論:當舊動能增長乏力的時候,新的動能異軍突起,就能夠支撐起新的發展。這是他再度談到這一理論,今年2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他就曾提過S曲線理論。他當時表示,只有讓新經濟形成新的S曲線,才能帶動起中國經濟的新動能。
據和訊網了解,「S型曲線」理論是指,每一種技術的增長都是一條條獨立的「S型曲線」。一個技術在導入期技術進步比較緩慢,一旦進入成長期就會呈現指數型增長,但是技術進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線頂端,會出現增長率放緩、動力缺乏的問題。而這個時候,會有新的技術在下方蓬勃發展,形成新的「S型曲線」,最終超越傳統技術。
新「S型曲線」驅動「新經濟」
「S型曲線」理論對於當前我國新舊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一方面,過去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能走向「S型曲線」的頂端,正面臨經濟轉型的「拐點」,依靠「強刺激」來維持經濟高速增長已不可行。另一方面,在傳統動能減弱之際,就需要一條新的S曲線作為異軍突起的新動能。
去年中國GDP組成中,消費占比超過60%,已經替代投資與出口成為經濟成長第一動力。互聯網+、物聯網、雲端運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也都蓬勃發展,從事高科技制造業的企業也從2000年的不足1萬家成長到3萬家,顯示「創新」已經開始推動新經濟的發展。
新舊動能轉換三點政策建議
針對「十三五」期間,我國如何走出新的「S型曲線」來帶動新舊動能轉換,文章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解決「S型曲線」導入期市場失靈問題。政府對技術創新的引導不能采取「大水漫灌」方式。政府發揮作用應該在技術導入期,而不是快速成長期,更不是成熟期。應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工具,通過項目補助、基金介入、稅收減免、創新券等方式促進新技術快速進入成長期。
其次,着力營造創新驅動「新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加快國外知識產權向國內轉移;加快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成果轉化;加快國有企業科研成果轉化。
最後,注重營造創新驅動創業的生態環境。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供給側改革營造創新驅動創業的「普惠陽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