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把新聞寫在大地上——「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綜述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3 10:00首次參加網絡媒體「走轉改」的中國青年網記者盧冠瓊這樣描述「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集體采訪活動。她說,「作為一名90後記者,能夠通過自己的文字、圖片、視頻,向全國傳遞河北發展的新面貌,推廣典型讓更多地區得以擺脫貧困,這是責任,也是榮譽。」4月25日至29日,中央網信辦傳播局聯合河北省網信辦、扶貧辦及有關地方部門,與人民網(603000,股吧)、新華網等14家中央新聞網站、部分地方新聞網站和新媒體的64名網絡媒體記者,共同開展「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隊分兩條線,5天全程共3200余公里,(1)主團隊沿着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底視察河北的路線,實地采訪河北精准扶貧、推進唐山震後40年發展的生動實踐;(2)采訪小分隊奔赴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生前工作地,探尋李保國扎根太行山區扶貧助農的先進事跡,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的報道。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走轉改」活動,緊緊圍繞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網上主題宣傳工作。活動開展以來,參與的新聞網站推出了一系列「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在網上形成了良好的宣傳聲勢,逐步樹立起網絡媒體「走轉改」的活動品牌和新形象。「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三年前的河北之行,習近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斷。他鼓勵干部群眾「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大家一起努力,脫貧致富奔小康,並提出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四項原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 顧家台村記者爭分奪秒采訪(孫苗苗攝)4月25日,駱駝灣村,記者編輯們專門采訪了習總書記看望過的唐宗秀、唐榮斌老人,中國網信網記者馬頔緊緊握住唐榮斌老人曾與總書記握手的那只手,深受觸動,「談及總書記的到訪,兩位老人依然很激動,用最朴實的話語講述着自己當時的驚喜。聽他們講述當時的故事和現在的變化讓我感觸很深。」 71歲的唐宗秀用跟總書記握過的手跟記者一一握手(孫苗苗攝)而今,唐榮斌家的土坯房已被修葺成木門灰瓦的徽派建築,唐宗秀家的房屋整修將於今年6月完工,這得益於河北省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金融扶貧政策。今後,兩戶人家將開設農家院,享受旅游扶貧帶來的紅利。 記者采訪唐宗秀老伴,2012年底習總書記到他家走訪(孫苗苗攝)「老百姓(603883,股吧)不清楚什麼是國家政策、頂層設計,但他們對於自己生活質量的改善,對生活環境的變化是很敏感的。」「采訪時,我明顯感覺到村民都很有信心,相信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扶貧給山村帶來的改變讓新華視點的伍岳印象深刻。 84歲的王靜蓉(音)興致勃勃地介紹家里新蓋的房子(孫苗苗攝)扶貧攻堅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由「大水漫灌」轉向「精准滴灌」,效率高、效果好。從果樹種植、食用菌種植,到蘭花養殖、長毛兔養殖,再到發展山區特色旅游,諸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的產業扶貧項目,為河北貧困地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成為農民實現致富夢的重要依托。 田崗村農民跟記者交談(孫苗苗攝)「村民們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臉上始終掛着笑容。對於未來更加美好的日子,村民們都表示有信心。」南方網記者王瑭琳在文章《落實習總書記指示 看阜平縣如何把黃土變成金》中這樣寫到。 阜平縣駱駝灣村,69歲的吳寶青跟記者交談,她自豪地描述着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她家土炕上的情景(孫苗苗攝)「用腳采訪,用筆還原,用心感受,用情報道」從精准扶貧到城市轉型,治國理政河北省的新實踐,恰如當下中國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歷程的縮影,感召着網絡媒體的記者編輯去記述,去體會。 阜平縣大道村,村干部介紹果樹種植情況(孫苗苗攝)用筆還原基層,用心感受希望。5天時間記者們到阜平縣駱駝灣村、淶水縣白澗村、易縣台底村、內丘縣崗底村等5縣16村,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生產一線等進行實地采訪,直面最基層的老百姓,了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用手中的筆記錄基層變化的點點滴滴。 記者在淶水縣白澗村(孫苗苗攝)「在河北的土地上,從城市到農村,從干部到群眾,留給我最大印象就是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中國西藏網記者周蕾蕾發出這樣感觸。 南栗園鋪村食用菌生產大棚記者采訪(孫苗苗攝)用腳丈量土地,用情報道成就。在阜平縣,記者們見到了成片的香菇種植大棚、電商產業園;在易縣,見到了「三優」苹果園示范園區、梁各莊現代農業園區;在淶水縣,見到了白澗長毛兔股份制合作社;在內丘縣崗底村,見到了李保國教授生前指導當地農民科學種植的核桃林地;在唐山世園會和地震遺址公園,深刻感受到震後40周年,唐山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唐山人民不屈不撓,熱愛生命的精神……深入一線的采訪,讓大家看到河北農村探索扶貧的新模式、新機制,看到了農民教授李保國扎根奉獻的太行山區的新變化,也看到了新唐山的浴火重生、成功轉型。記者編輯們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傳達給億萬網友。 記者們對這種安哥拉長毛兔非常好奇(孫苗苗攝)來自中青在線的姜繼葆說, 「用腳采訪,用筆還原,用心感受,用情報道,我們把深入基層一線的感受,所見所聞,全面的報道出來,讓外界知道這里的生活。」「一身灰,兩腿泥」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文章輿論扶貧是網絡媒體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助農扶貧的重要方式,也是網絡媒體義不容辭的職責使命。記者編輯們重走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路,邊走、邊看、邊感受,記錄了基層一個又一個扶貧碩果,一篇篇精品稿件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良好的輿論反響。截至5月5日,共發布圖文、視頻、H5、VR等原創作品168篇,制作專題專欄34個,網站新聞、兩微一端和全平台宣傳作品總數達8000多篇,形成相關網絡咨訊144萬余條,活動主頁面PC端和移動端瀏覽量近1.5億次。★ 新華網開啟新華炫文客戶端,首次無人機全程航拍,制作了《總書記來過的阜平農村現在是啥樣》等作品給網友獨特的視覺沖擊;★ 新浪微博設立的#美麗河北進行時#、#河北扶農助農新路子#等話題點擊量近1000萬人次,跟帖評論1.1萬次,其中人民網【木門灰瓦的門樓,你能想象出三年前土坯房柵欄門的模樣嗎?】發出半小時就活動10萬點擊量,眾多網友為扶農助農獻計獻策。在原創的168篇作品中,77篇優秀作品被各網站轉載。其中,央視網的《向總書記匯報,我們在奔小康的大道上》、南方網的《落實習近平指示,看阜平縣如何把黃土變成金》、等十多篇有份量的稿件,閱讀量多在20萬以上,《震後40年新唐山 成中國首個承辦世園會地級市》單篇閱讀量達到近40萬。網絡媒體記者在采訪結束後,紛紛表示要堅持躬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深入社會的第一線,把筆觸和鏡頭對准普通老百姓,通過「一身灰,兩腿泥」,多寫一些「有溫度」的文章,從實踐中提升和鍛煉,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來源: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文章標籤更多上一篇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9)·尊法:形成共同追求 築牢法治根基下一篇中信國安發布公告 透露360私有化取得新進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