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標注治國理政新高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3 10:13


(一)思想的力量,總能穿透迷霧,標定前行的方向。

這是一個大發現的時代。去年7月,歷經9年漫漫旅途,跨越48億公里,「新地平線」號終於一睹冥王星真容。今年2月,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從愛因斯坦提出這一概念算起,已經過去了整整一百年。科學的執着,百年的洞見,折射的正是思想的分量。


不久前,一場圍棋的「人機大戰」,再次驗證了這一點。「阿爾法圍棋(AlphaGo)」四勝世界冠軍李世石,讓人工智能達到一個新高度。然而,不管贏的是棋手還是程序,最終勝利的都是人類的思想。

發展如征途,治國如弈棋。對於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而言,思想的引領尤為重要。

去年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與今年兩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都寫入了這樣一段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一個治國理政的科學思想體系,日漸清晰。

有學者曾說,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歷,會是一部全球矚目的大片,劇情的每個起伏都不容錯過。觀察中國治理、理解中國發展,首先就要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條主線。

(二)觀念的更新,往往是現實變化的先導。循着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我們能發現——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我們正處於改革攻堅期、發展轉型期,「十三五」規劃全面展開,本世紀頭20年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進入最後時段,距離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只有5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已經全面開啟。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面臨復興之路的「關鍵一程」。

這也是一個關鍵的空間點。我們身處一個變革的世界,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趨向平衡。我們的戰略機遇,已從加快速度的機遇變為加快轉型的機遇,由擴張規模的機遇變為提高質量的機遇。

時間與空間標注的方位,從未像現在這樣深刻地影響着中國的走向。60年前,「一窮二白」的我們可曾想到,今天需要壓縮的鋼產量已經超過1億噸?50年前,人均GDP250多元的中國可曾想到,這個數據半個世紀里將增長超過200倍?30年,城鎮人口增加超過5億;20年,老年人口增加1億多;10年,13億中國人幾乎人均一部移動電話,6.88億中國人變成了網民……抬頭張望世界,是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每年數十萬億元規模的進出口貿易,上億人次的出入境人數,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經濟的走向……

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這一代人手中,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迎接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中國呼喚一次思想的革命、觀念的升級。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理念科學,發展才能蹄疾步穩;「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破冰,行動才能突破重圍;「戰略是發展的規劃」,戰略得當,未來才能行穩致遠。執政環境不會一成不變,治國理政需要與時俱進。在新起點上,以什麼樣的理念引領,以什麼樣的思想支撐,以什麼樣的戰略籌劃,才能把復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既取勢、又取實,三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展開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直面當代中國和世界的重大課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發展方位有新判斷、對發展路徑有新思考、對發展目標有新部署,在變和不變中把握住了治國理政關鍵。

(三)發展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三年多來,中國給世界的一個強烈感受是,這個國家正處於又一個歷史關口。如此多的改變在發生,如此多的力量在匯聚,讓「這三年」成為一個特殊的時間單元。西方媒體也覺察到,「最好還是研究一下中國戲劇般崛起背後的理念」。的確,改變、發展與行進的中國背後,是理念的變化、思想的更新、戰略的升級。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最集中的體現。

以「中國夢」標定民族復興總目標,以「五位一體」展開中國發展總布局,以「四個全面」明確改革發展總戰略,以「兩個一百年」確立中國前進大坐標,以「新常態」引領經濟發展大邏輯,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全局大變革,以「一帶一路」攜手世界共同圓夢,以「命運共同體」展望人類未來前景……這些新理念,奠定治國理政的格局,體現因時而動的抱負。

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證思維解矛盾,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系統思維聚合力,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創新思維增活力,以開放思維拓視野……這些新思想,確立治國理政的基座,體現運籌帷幄的智慧。

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引領區域發展戰略,以自貿區建設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以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開啟改革強軍戰略,以「互聯網+」推動網絡強國戰略,以分類施策落實精准扶貧戰略,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文化強國戰略,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國家安全戰略……這些新戰略,豐富治國理政的路徑,體現掌握大勢的境界。

馬克思說過,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三年多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定中國自信、總結中國經驗、增添中國優勢、完善中國道路,在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上實現了新的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四)治國理政的體系是否科學,可從兩個角度考量:怎麼看?怎麼辦?前者是認識論,決定着判斷力;後者是方法論,體現了行動力。

看似平常的問題,放在治理中國的語境中,卻變得不那麼簡單。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不平衡的發展狀況「差距達一個世紀」;13億多人口,比美日德法英人口總和的兩倍還多,治理這樣一個巨大而復雜的國家,如何確立認識事物的根本標尺?從經濟發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紅利的「劉易斯拐點」;從國際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到興衰治亂的「歷史周期律」,面對各種挑戰,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抽絲剝繭,實事求是。審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怎麼看」與「怎麼辦」這兩個問題上的回答,彰顯強大的思想力量。

這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認識論。「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問題意識」。談及干部作風,列舉「四風」種種表現,警告若任由蔓延就會「霸王別姬」,由此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刮骨療毒打虎拍蠅、持之以恆改進作風;論述環境保護,坦陳「希望霧霾小一些」,告誡「不能欠子孫債」,由此重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提出建設「美麗中國」;講到法治建設,直言存在「吃了原告吃被告」,有人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由此要求司法人員「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大力推進司法改革,將法治中國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及時發現問題、坦誠提出問題、深入研究問題,讓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最終指向科學地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以大勢為依據」的方法論。「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和國家面臨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推動事業順利發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勢」、重視「勢」。取勢就是合乎規律,順勢就能占得先機。認識改革意義,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大勢、看大局」;厘清工作思路,要求「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握發展機遇,提出「時和勢總體於我有利」;判斷世界形勢,強調「要善於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這樣的「勢」,是歷史大勢,既有近期沖刺的目標,更有長遠發力的方向;是發展大勢,既有發展規律的認識,更有發展趨勢的前瞻;是世界大勢,既有放眼全球的視野,也有立足中國的務實。「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做到胸懷大局、把握大勢、着眼大事,讓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始終引領方向、標明路徑。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始終從中國的歷史和實際出發認識中國、發展中國,表達鮮明的中國立場、構建系統的中國話語。立足中國腳下的土地,強調把中國視為五千年歷史的連續體,主張「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去和現在一直生長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從中國夢、中國道路,到中國力量、中國精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這樣的價值遵循:中國的現代化只能基於「中國自己的條件」,而不是其他的抽象理論或別國經驗。

既有一以貫之的歷史傳承,也有守正出新的時代創造,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立足我國發展方位的時代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特色、破解當代中國面臨發展難題的實踐特色,具有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品格。

(五)每個國家的崛起,都會面臨一些「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文明型國家」,這樣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三個:如何認識歷史,在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上嫁接現代文明?如何認識世界,讓一個獨具特點的大國匯入世界體系?如何認識自己,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現代化之路?

回望過去,正是因為回應了這些問題,我們才開創出一條引領民族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當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這樣的追問就更為迫切:怎樣確立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聯系,並以中國道路的自我完善,去實現現代化後半程的驚人一躍?

「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傳統與現代是生生不息的連續體,中國的現代化不是要割裂傳統,而是要讓五千年文明之根吐出現代新芽。論述中國道路,立足「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思考治國之道,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描繪中國夢,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弘揚核心價值,注重「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的是傳統與現代的激盪。

「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中國與世界是須臾不可分離的共同體。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駁斥「修昔底德陷阱」,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批駁「文明沖突論」,以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一帶一路」帶動其他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以積極作為「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國的安定,離不開世界的穩定;世界的繁榮,離不開中國的發展,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的是中國與世界的交融。

「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自信與自省始終是中國道路自我完善的動力源(600405,股吧)。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對這「三個自信」要刻骨銘心。增強自信,才能讓中華民族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定力,讓社會主義中國有「風景這邊獨好」的底氣。勇於自省,才能讓改革開放有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的自覺,讓社會主義制度有自我完善的動力。直面問題,彰顯優勢,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的是自信與自省的互動。

從「時間進程」中把握傳統與現代,從「空間格局」中審視中國與世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淵源、世界意義與發展脈絡。

(六)在一所大學的中國研究課程中,教授第一節課就向學生強調,理解中國要注意三件事:中國非常大!中國非常非常大!中國非常非常非常大!的確,中國那麼大,人類社會既有的治理模式,在這里都可能「失靈」。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3年多時間,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用理論引領實踐,讓中國在歷史的腳本里續寫輝煌。在這一過程中,貫穿始終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基於對制度特點的把握、對治理規律的理解、對發展屬性的堅守,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應運而生,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堅持黨的領導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了政治制度的引導力。不同於很多國家,中國的發展之路上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團隊」。堅持黨的領導,使我們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中國奇跡最深層次的密碼。把黨的領導放在更加重要的核心位置,讓我們的制度既高效又靈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樣又團結,有利於鍛造堅強的政治領導力。

強調發揮好市場與政府兩個作用,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治理方式的務實性。20多年前,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開始了「歷史性結合」。十八大以來,我們對市場與政府關系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得市場的活力充分迸發;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發揮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把市場能辦好的事交給市場……兩個作用的充分發揮,激發了經濟發展的生機活力。

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了社會主義根本屬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中國的發展話語中,「以人民為中心」是永恆的價值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追求「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是要打掉隔開黨和人民的「無形的牆」……「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標定改革發展的價值核心。

中國走到今天,正處於邁向現代化的關鍵路口,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基石。一家海外媒體判斷:「制度的成功,才創造了中國這一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文明衰落後再度復興的奇跡」。

(七)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容易。

改革開放之初,西方期望中國會很快「演變」成一個西式國家,「中國式資本主義」等論調應聲而起;當他們意識到中國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他們」時,制造出的是一波又一波「中國威脅論」「中國不確定論」「中國崩潰論」。從「西方中心」到「中國模式」,客觀認識中國道路,道阻且長。

如今,現實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這些年來,西方國家陷入「新平庸時代」,金融危機余波不斷,經濟復蘇步履蹣跚,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地區沖突等重大挑戰接踵而至、此起彼伏。世界將走向何方?

許多問題,在西方那里找不到解決方案,中國卻摸索出一套理念和辦法。今年2月,美國《洛杉磯時報》記者用《以乘坐時速180英里的中國子彈頭列車迎接猴年》為題,描繪自己在中國乘坐高鐵的所見所聞。文章說,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令人興奮不已的成就很快就會因下一個的出現而被人淡忘。「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的背後,正是這個國家獨特的治理之道。

在實踐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西方的治理范式。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確立「改革路線圖」、按下「法治快進鍵」、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23次會議,從司法改革到醫療改革再到足球改革,審議通過了上百份文件,並緊緊扭住、狠抓落實。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從2009年就在推動修復橋梁、隧道和高速公路等美國基礎設施項目,直到2015年底才取得像樣的進展。干了7年之後,奧巴馬如此總結:優化美國政治形態,僅換掉一位國會議員或參議員,甚至換掉一位總統是不夠的,必須改變整個體制。與此相比,世界感嘆「中國樹立起了一種嶄新的治理樣態」,把制度優勢變成頂層設計的能力和落地生根的效率。

在思想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西方的價值標准。在國內治理中,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和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統一於實踐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全球治理中,強調正確的「義利觀」,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從「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到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國共同商量着辦」,中國提出了改進完善國際秩序的另一種可能。「軟實力」概念的發明者約瑟夫·奈評價: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做法,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這樣期望:「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略選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那麼它也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和世界都需要的禮物。」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億萬中國人民進行的治國理政實踐,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八)中國在走一條什麼路?大家都在尋求答案。

2014年9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出版,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的版本,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超過540萬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這本書為了解一位領袖、一個國家和一個幾千年的文明打開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世界渴望從中國掌舵團隊的思想中,探尋其發展前行的秘密。

有人說,鴉片戰爭前,封閉的中國是一個缺乏「未來感」的國度,治亂興衰、王朝更替,不過是周而復始。當社會主義中國闊步走向世界,未來在這個國度以另一種形式展開。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的東方,正以自己的理念、思想和戰略,創造着一個新的未來。

    來源:人民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