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他的耳朵能「找」出鋼軌裂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8 12:51


夏天來臨之前,是西安鐵路局安康工務段巴山線路工區最忙之時。4月8日上午,工長王庭虎像每天那樣,集合點名,安全宣誓,然後背上十幾公斤的巡道工具,帶着工友上道干活。

先是趴下,臉幾乎貼到鋼軌上,目測水平度;在關鍵處,用軌尺量水平、軌距;往前行進時,用長柄檢查錘敲擊鋼軌和固定鋼軌的每一個扣件……


繁忙的襄渝鐵路,每7分鍾就有一趟列車。旅客不會注意到,這些汗流浹背的養路工,有人身懷絕技;更難想到的是,旅途的安全和舒適,有賴於他們的技能和汗水。

耳目神技,讓40余萬零件萬無一失

有這樣一幅照片:鐵路工人身體幾乎趴在道床,耳朵貼近烏亮的鋼軌,目視前方,凝神靜氣。人們都以為,那是用耳朵在「聽」鐵路,其實不對。「那是看,是眼睛目測鋼軌的平滑度,因為身子趴得很低,耳朵快貼到鋼軌上了,別人誤以為是用耳朵在聽。」王庭虎笑着說。

不過王庭虎確實可以用耳朵聽出鋼軌的毫發裂紋。他給記者現場演示:找到鋼軌接頭處——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蹲下,檢查錘敲下去,「梆……」同時松開手柄,感覺錘的彈跳和鋼軌的回聲。看到記者一臉茫然,王庭虎解釋說:「這就是好鋼軌,回音響亮、持續,彈跳長而均勻;如果表面有裂紋,或者內部有傷,聲音發木,彈跳短而不勻。」他告訴記者,用檢查錘敲扣件,都是一樣的道理。

去年3月8日,王庭虎就是靠這把小錘,在巡道中「聽」出了一處道岔尖軌的細如發絲的裂紋。「道岔尖軌,位置很關鍵,如果斷裂,列車過來會出大事故。」巴山工務車間書記魏尚憲說。

王庭虎的眼睛也特別厲害,趴下身子目測鋼軌的水平度、彎道的平滑度,一眼看出去幾十米、上百米,毫厘之差都逃不過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目測的結果再用軌尺測量確認,幾乎沒有走過眼。軌距,鋼軌內側的距離,全路以1435mm為基准,大6mm、小2mm,都是合格的;但王庭虎的標准是「1435mm±1」。「就是只允許有1毫米的正負誤差,這比國家標准嚴格多少倍的標准,是在基礎特別差的山區鐵路上實現的。」巴山工務車間主任莫志明說。

依靠耳目神技,王庭虎常年徒步往返在他管轄的12公里鐵道線上,一個來回,「腳數、耳聽、目測」44160根枕木上的鋼軌、441600顆道釘和扣件,萬無一失。

28年來,巡查行走線路等於繞地球3圈多

王庭虎的養路神技不是等閒得來。

襄渝鐵路巴山段是該路的最高峰,這里有着全線最高的橋梁、最長的隧道、最小的區間半徑、最大的坡度等「六最」,被稱為鐵路的「地質博物館」。

王庭虎1988年來到巴山鐵路,趕上了鐵路發展最快、跨度最大的時期:鋼軌型號從43軌到50軌、60軌,越來越高級;單軌長度從12.5米到25米、跨區間全無縫軌,越來越長;軌枕從木枕到69型、二型、三型灰枕,越來越大;列車時速從50公里到60公里、140公里,越來越快……每次提升,都對養護的要求越來越精准。

「巴山鐵路做到了38年零事故的全路最高紀錄,憑什麼?招術就是巴山精神,它培養了12個省部勞模、百名各級先進,全國勞模王庭虎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像道釘一樣扎根巴山28年,做了16年的工長。」西鐵局安康工務段書記譚宗林告訴記者。

大巴山2號隧道,是巴山鐵路的「最短板」,滲水、翻漿不斷,病害聞名於全國,只好限定時速15公里。可是王庭虎接過師父的接力棒,長期調養,現在已將這個卡脖子隧道的列車通過時速提高到90公里。「被判死刑的隧道」變成了優質隧道。

有人算過,王庭虎巡查線路,每巡查一遍彎腰1.1萬次、記錄1.1萬個數據、檢查幾十萬個道釘和扣件,28年來,這些重復動作都是天文數字。其中,僅行走的線路超過13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圈多。通過這些單調重復的勞動,他和工友們消除安全隱患2819起。

一杯水測出晃車儀測不出的隱患

王庭虎每次回家探親都選擇火車,上車後倒滿滿一杯水放在面前。別人納悶:這人真怪,一口不喝,卻一直盯着杯子。其實,這是王庭虎的特殊工作法。「空吊是特別隱蔽的病態,就是鋼軌下面藏着暗洞,平常的檢查發現不了,但列車駛過時鋼軌會下沉。」

去年春運前,王庭虎就是用這種方法,發現列車經過一個隧道時,杯中的水有旅客不易察覺的一晃,他記下了位置「K438+300」處。回來後仔細查找,發現列車通過時鋼軌確有一沉。經過整治,「晃車儀測不出來」的隱患被排除。

王庭虎參觀啤酒廠,看到原材料進去、易拉罐出來,他受到啟發:把12公里線路劃分為200米的單元,按照輕重緩急,每次集中力量,一次性、全方位養護,把每個單元都做成精品。

2010年,「工廠化單元修」新理念開始在巴山鐵路推開,至今已做完40個單元8公里線路。「重復勞動減少,效率顯著提高。以前道岔每周要用一到兩個天窗點來修,現在延長到一個月以上。」目前,該理念已走向全路。

道岔養護四步法,異體復查,大兵團移動式作業,不信眼睛信儀器,不靠估計靠科技……王庭虎總結的新理念、新方法還有不少。

眼下,王庭虎正在琢磨「集成式工具包」的事:「我想做個箱子,每樣工具有專用地方,這樣上工背起箱子就走,收工時缺什麼也一眼能看出來。」(記者毛濃曦)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