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節流”之外更須“開源”三星的近憂與遠慮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8 08:43


近日,有關三星裁員的消息受到中韓兩國媒體的廣泛關注。盡管三星已公開否認了有關裁員的消息,僅稱這是正常的人事調整。但種種跡象表明,三星的“節衣縮食”早已開始。

在此之前,三星電子就已經宣佈將“凍結”2015年薪資水平,即不再上調加薪。這也是自2009年以來,該公司首次未給員工漲薪。此外,據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社長申宗均今年上半年的薪酬僅為16億韓元,與上年同期的97億韓元相比,劇減86%。還有消息稱,三星正在手將目前擁有的3家公務機和6架直升機出售給大韓航空公司。


在這些削減開支努力的背后,是三星業績的持續下滑。據三星電子今年二季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萬億韓元,同比下降8.31%。而6.9萬億韓元的營業利潤,雖與一季度相比,實現了環比增長,但同比卻下降4.03%。而與2013年和2014年每季度營業利潤曾高達約13萬億韓元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早在2007年,李健熙就曾預言,未來5-6年內三星可能面臨潛在危機。未曾料,預言不幸成真。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一度如日中天的三星也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固然,裁員、停止漲薪、出售公務機等,能夠幫助三星減少一些運營開支。但應該,對於龐大的三星帝國來,在“節流”之外,更重要的是,還須“開源”。

當下,三星最為迫切的挑戰,是如何盡快輓回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勢。

引發三星業績不斷下滑的最大原因來自於智能手機業務的不振。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三星約一半的營業利潤源於智能手機業務。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三星已然成為全球電子企業的“矢之的”,受到了越來越多新競爭對手的強大挑戰。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似乎昨天三星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的老大,今天卻突然感到陣陣寒意,危機四伏。

據Gartner最近發布的數據,雖然三星電子依舊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但在蘋果的貼身競爭以及中國廠商的夾擊之下,三星的勢盡顯。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下降至21.9%,較上年同期下滑4.3個百分點。按照出貨量計算,三星電子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較上年同期減少了400萬部,從7600萬部降至7200萬部。在中國市場,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更是節節敗退,正在被華為、小米等諸多廠商蠶食,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已經被小米和華為奪走。

相比之下,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蘋果仍在第二位,但其市場份額卻從上年同期的12.2%提升至14.6%,iPhone銷量從上年第二季度的3530萬部增長至4800萬部。盡管三星在今年4月發售了被寄予厚望的GalaxyS6和GalaxyS6Edge,但數據顯示,這並未能縮小與蘋果iPhone系列品的差距,反有更加擴大之勢。

受智能手機業務不振的拖累,三星電子股價在今年3月達到近年的高點每股151萬韓元后,已連續5個月下跌,截至9月15日股價已跌至112萬每股,僅8月份三星電子的市值就蒸發了120億美元。

目前看,智能手機在硬件上的創新已經沒有太多潛力可挖,屏幕大小、像素、運行速度……這些似乎已經接近極限。而從軟件和平台方面看,則恰恰是三星的最大軟肋,作業系統受制於谷歌,三星支付的進度也落后於蘋果。這些都使得三星在與蘋果的競爭中落於下風,在面對中國手機廠商時也無法取得對性優勢。如何在硬件之外獲得突破,對於三星來,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長遠來看,令三星更為頭疼的則是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近年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電子業務板塊一直是三星不折不扣的“現金奶牛”。從2014年財務數據看,三星電子、三星顯示器、三星電機、三星SDI等電子板塊的資和銷售額占到三星集團總資和銷售額約70%,對集團利潤的貢獻更是高達90%。但在營收中占比最大的智能手機業務不復往日的勢頭后,誰能成為三星的下一個引擎?

事實上,當前陷入困境的不僅僅是電子業務。由於全球經濟不振和韓國經濟低迷,三星集團旗下的造船、建築、化學等非電子業務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利潤下滑的挑戰,也使得三星處於新增長動力缺失的境地。

曾幾何時,憑藉“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多元化發展策略,三星造就了全球少有的多元化企業帝國成功神話。在上世紀70年代,在重工業領域的帶動下,三星實現迅速擴張。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代,電子電器、半導體、顯示器及手機業分別不斷推動三星走向輝煌。

對於這點,善於未雨綢繆的三星也早已有所准備。2010年5月三星宣佈未來10年將積極進軍新事業領域,在太陽能電池、生物製藥和醫療設備等五大領域投資220億美元。目前看,生物製藥領域即將迎來第一個成果。據韓國媒體報導,三星的第一例新藥有望在年內正式獲得銷售許可。這也似乎意味三星向醫藥事業邁出了第一步。

但作為一個全新的事業領域,再加上藥物研發所需投入的資源和時間成本浩大,是否能成功,何時能成功,生物製藥能否成為三星的下一個增長動力,還須拭目以待。

芮曉恆(資深金融業人士,常駐首爾)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