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比特幣價格首超黃金 最高漲至1242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9 16:33


【知識解惑】比特幣究竟是什么


周五(11月29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創下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同時黃金價格為一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showstock("newsstock300051");

周四(11月28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突破1200美元,並創下收盤價1224.5美元的歷史新高。 直逼黃金價格。

受此影響三五互聯(行情,問診)今日一路震盪走高,截止收盤,報10.74元,漲幅6.02%。

三五互聯近期發布公告,稱與某公司簽署了一份《合作意向書》,雙方計劃共同開展比特幣相關業務。

這是歷史上升值最快的貨幣,三年時間內身價飆漲以萬倍計;這也是最為動盪的投資標的,從3000元到6000元,再跌至4000元,不過三四天時間。截至昨天20時30分,比特幣兌換人民幣成交價為5510元。按照深圳新房成交均價約3萬/平方米來計算,一套價值100萬元的30多平方米的小居室,用200個比特幣就能買到。

固定發行量、特有密碼組成、無國界地域、不用納稅……比特幣的特點常被人與黃金等硬通貨相比較。但是大把資金進入及炒作,已讓比特幣附屬了很強的投機性質,很多人買賣它只不過出於賺錢的目的,許多聲音認為它是另一個“龐氏騙局”,等待著最後一批買家接手,然后崩盤。

“中國軍團”成比特幣主力

2008年底,一個名不見經傳,名為“中本聰” 的網友,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郵件組中發表了《比特幣:一種P2P的現金支付系統》一文, 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引入黃金開采的概念,通過計算機運算工具“采礦”,由於采用密碼學的設計,它有了貨幣的概念:不可復制,僅供持有者使用。

比特幣進入中國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是雅安地震期間,壹基金收到50個比特幣的捐贈,這是比特幣在中國第一次成為捐贈物。在媒體的關注下,比特幣被更多的中國人所獲知。

一般人想進入比特幣行業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購買專業計算機設備“采礦”,一種是通過買賣交易等兌換方式,通過買賣的方式交易比特幣是眾多投資者的首選方式。

記者了解到,從交易平臺上購買比特幣,與股票、黃金外匯等操作類似。首先充值人民幣至網站賬戶,購買比特幣,所購買的比特幣存放在網站交易平臺;若賣出,可從賬戶中擷取人民幣到自己的支付寶或銀行賬戶,只需commit0.3%左右的手續費。

目前,國內主流的交易平臺包括比特幣中國、OkCoin、火幣網等,其中有訊息稱,比特幣中國的交易量超越了國外其他兩大比特幣交易平臺,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日最高交易量逾10萬比特幣,最高日交易額已超過2億元人民幣,並於近日獲得500萬美元的融資。

價格漲跌驚險如過山車

由於演算法本身的設計,比特幣每四年產生的比特幣數值會減半的演算法,“挖礦”難度也同時增大。由於“挖礦”需要高設定的電腦設備及電量,“挖礦”的藍海早已不存,越來越多人加入比特幣行列導致價格上漲,許多“礦工”直接改行炒比特幣,等待升值后再拋出。

最初的1比特幣的市場價是0.03美元,有人在網上想用1萬個比特幣換取25美元的比薩餅,到今年4月10日,比特幣創下266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后,當天跌至105美元,暴跌60%。盡管如此,比起最初時,比特幣的價格翻番超過5000倍。

就在兩天前,比特幣迎來了史上最大幅度的上漲,11月18日,比特幣兌換人民幣成交價為3226元;11月19日,成交價為5880元;11月20日,成交價回落至5110元;21日下午4點,又降至4200元的關頭。三四天的時間,漲跌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比特幣未來將走向哪里?

記者加入了3個比特幣的QQ群,其中兩個均為上千人的超級群,還有A、B、C分群,可見其“瘋狂”程度。從群里的發言看,許多新進群友主要是在成交價大漲的形勢下,試探性的加入群內,了解更多資訊。

“如果平臺卷錢跑路怎么辦?”“這就是另一個龐氏騙局,但這么多人撐著,短期內沒什么可怕的”群內各種聲音都有,其中不乏對比特幣未來的討論,言論中透露著絲不信任,又眼紅於高收益,而躍躍欲試。

比特幣中國首席執行官李啟元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比特幣中國的新注冊用戶數和用戶活躍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上升趨勢非常明顯,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觸比特幣

未來比特幣將走向哪里?建行經濟分析師趙慶明接受CCTV采訪時表示:“我覺得極有可能是曇花一現,首先是我覺得就目前他已經成為一個投機的標的了。另一方面缺乏金融體系給它支撐。”據了解,美國已經開始對比特幣進行監管,5月份美國安全部門對最大比特幣交易商Mt.Gox美國銀行賬號進行大查封。

[NT:PAGE=$]

各方看法

投資當 “如履薄冰”

財經專欄作家端宏斌:“比特幣已經瘋了”,比特幣這個全球一起參與的泡沫,未來將漲到讓所有人震驚的地步,等到它崩盤,將會套死一大群人。比特幣的理論與“股市蓄水池”相似,比特幣的出水口為各種交易費用和離場資金,入水口則為新資金進場,萬一新入場的下家斷供,錢就會被套牢。而股票背后有公司支撐,比特幣背后則是一串代碼。風險主要看有多少下家,越晚參與風險可能越大。

網友“大清一號”:任何貨幣都可能是龐氏騙局,包括黃金和現行的人民幣

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從目前來看,比特幣的風險很大。首先是監管方面,目前全球來看,只有德國是明確允許比特幣存在,而在大多數國家政策並不明朗,當比特幣涉及金額逐步增加、影響范圍逐漸擴大,涉及到一國的金融主權和金融秩序,必將引起政府監管。早在2007年,國家14部委就發布相關規定,禁止虛擬貨幣回兌人民幣或購買實物。雖然比特幣與Q幣等虛擬貨幣不一樣,但同樣可以買賣,有可能列入監管范圍。

其次,由於目前比特幣總盤子並不大,人為的操作空間非常大,價格經常出現暴漲暴跌,投資風險很大。另外是技術性風險,一旦被駭客攻擊,投資者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再者,交易平臺的安全風險也是投資者應當注意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有可能出現類似P2P網貸卷款跑路的情況。

本周三,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突破1000美元,並創下收盤價1073美元的歷史新高。伴隨而來的,依舊是比特幣或演變成套利工具的聲音。但正如名偵探柯南常說的:“你只看了,卻沒有觀察。”做比特幣套利交易的門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低,而那些曾經做過這檔買賣的人也並非每一個都在堅持。

今年4月比特幣從每個260美元的價格懸崖式暴跌至90美元,一段默默無聞時期過去后,比特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時光。11月中旬,比特幣幾乎以每天近100美元的漲勢強勢回歸人們的視野,在11月19日達到800美元的高峰,小幅回落幾天之后,又在11月27日創下1100美元的盤中價高峰。今年以來,比特幣漲幅已經超過了7600%。

套利交易仍有門檻

比特幣的價格完全是由市場的供需決定的,需要的人多價格就會上升,需要的人少價格就會下跌。”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BTCC)CEO李啟元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曾表示。由於每一個交易平臺上的供需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比特幣在不同交易平臺上存在價差,通過在價格較低的交易平臺買入,然后在價格較高的交易平臺賣出賺取差價的行為,被比特幣玩家們形象地稱為“搬磚”。通常情況下,不同國家或地區交易所間的差價會更大。

作為全球比特幣價格標桿之一的Mt. Gox價格與國內比特幣價格標桿BTCC或者BitStamp之間一直存在相對較大的套利空間,這幾家就成了很多“搬磚工”的主要“勞動場所”。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中國投資者對比特幣的熱情使得國內價格長期高於Mt. Gox價格,但目前這一趨勢卻出現了逆轉,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可能是由於此前國外幾個交易網站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交易量下降造成。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價格更高,套利的空間總是存在的,但這並不能說明套利就是沒有門檻的“白撿錢”,而其中難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國境內嚴格的外匯管制。

“我們正在打通最後一個環節。”一名正準備試驗性地開始比特幣套利交易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說,目前他們的套利之路已經基本鋪開,在如何解決把美元帶回中國以及將人民幣帶去美國的問題上,他們自有套路,但至少對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大規模的套利活動是很難開展的。

“對比特幣感興趣的人在35歲以下,他們的社會關係和擁有的資源都非常有限,這個門檻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低。”上述業內人士對本報說,而法律上的監管也是無法完全逃避的風險。

“致富”故事需謹慎對待

比特幣玩家趙東因為其“賣房炒比特幣發家致富”的新聞“名聲大振”,但實際上這個故事卻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其實我賣房跟玩比特幣之間沒什么關係。”趙東告訴本報,“我是因為覺得房產泡沫很大所以賣的房子,不想讓賣房子的這筆錢就這么放著,所以才開始找一些投資標的,比特幣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我用於投資比特幣的錢僅僅占賣房所得的三分之一,占我資產總量的比例就更小了。”

趙東是頗受歡迎的手機應用——“墨跡天氣”的創始人之一,這次成功的創業后他賣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股權,投入到比特幣這個全新的行業中來。現在他“主營業務”是在朋友圈內撮合比特幣交易,從中收取一筆傭金,並且投資一些不錯的初創項目,但其中大部分都和比特幣沒有關係。

趙東稱自己是因為比特幣的投機可能而關注到了它,但在真正了解比特幣后他放棄了利用比特幣投機的想法。“今年3月我開始接觸到比特幣,正好經歷了4月的暴漲暴跌,我看到其中有套利的機會,但我很快發現這么做的短期風險非常大。”趙東說,自己也曾經嘗試過一段時期的“搬磚”,並且收益“還可以”,但做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發現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尤其通過國內外交易平臺的價差來做套利,既要承擔比特幣的暴漲暴跌,同時也要面臨可能的匯兌損失。短期操作的風險始終是很大的。雖然現在可能90%玩比特幣的人都在做和投機相關的事情,但真正獲得很大收益的仍然是少數。”趙東說,“其實投機和投資的本質都是為了獲利,只是在心態上有所不同。投機是想要在短期內很快獲利,而投資則是將眼光放得更為長遠,我個人還是選擇長期持有。”

和很多其他愛好比特幣的人一樣,趙東也認為比特幣是一次金融領域的創新與試驗,結果是怎樣誰也說不準,但他們都想加入這場“運動”之中親身體驗。“我想對那些有沖動或者興趣玩比特幣的人說,你可以拿出一部分相對無關緊要的錢去參與,但千萬不要將自己的資產‘傾囊相授’,畢竟它的風險是有目共睹的。”趙東提醒道。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比特幣的價格仍在不斷攀升。來自當前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成交量約占全球總量的80%)Mt.Gox的數據顯示,繼27日首破1000美元大關后,28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觸及1170美元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國際現貨黃金當天的收盤價為1243美元。

所謂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貨幣,不靠中央銀行供應,而靠人們借助電腦程式運行特定演算法獲得,俗稱“挖礦”,被不少擁躉視為電子黃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初,比特幣兌換美元的交易價格僅在200美元左右徘徊;若與去年年底的13.51美元相比,今年以來比特幣則已升值近100倍。

在中國市場比特幣價格亦表現搶眼。28日,一枚比特幣價格報6498元人民幣,價格超過一臺iphone5S,與年初相比價格上漲了近80倍;11月19日盤中更創下年內新高6989元人民幣

價格的暴漲亦使得比特幣的持有者身家大增。據媒體報導,國內最富的比特幣個人持有者是前新東方教師李笑來,達6億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還有,比特幣支付范圍的擴大。記者登錄國內最大的網購平臺淘寶網,輸入“比特幣”3個關鍵字,有近1000戶商家售賣比特幣或者以該幣進行結算,商品涉及手機、話費充值卡、鞋服、化妝品、紅酒等。

國內一些線下商家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宣布支援比特幣支付。北京車庫、果殼電子、百度加速樂先后宣布支援比特幣支付,盛大網絡旗下的地產開發商盛旅置業甚至在上海推出了支援比特幣購買的實體樓盤。

比特幣價格的暴漲,盡管與其支付功能增強有關,但目前的價格更多的是概念炒作的體現,投資者需要警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行情,問診)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鴻泰投資運營總監、高級黃金外匯規則分析師呂鵬亦提醒,現在每個人都想在比特幣升值的過程中分一杯羹。但是最大的利益早已被先行的極客們拿走,留給普羅大眾的,是隨時可能顆粒無收的風險。

比特幣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連串疑問:這種沒有傳統的政府信用擔保、虛擬的數字貨幣可靠嗎?投資者對比特幣的追捧到底是價值投資還是龐氏騙局?

北京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執行主任羅明雄對中新社記者指出,比特幣的偉大在於它的理念而非本身,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的存在,至少可以給現實領域的國家央行施以壓力,甚至是沖擊。

光速安振董事總經理曹大容則表示,比特幣的技術和思想可能是過去十年里互聯網行業最大的創新。雖然現在還是比特幣發展的初期,但隨著比特幣相關應用的不斷產生,它被大眾接受和使用的程度會飛速發展。

大部分經濟學家則顯得十分謹慎。郭田勇認為,比特幣走紅的背景是人們對主權貨幣,特別是美元霸權現象的質疑;但比特幣作為一種類貨幣,與黃金等存在類似的致命缺點,即通縮趨勢。

郭田勇解釋稱,比特幣的“貨幣供應量”受到嚴格限制,其限制機理就是密碼計算越來越難。換成經濟學術語,比特幣的邊際生產力越來越低,總量亦不超過2100萬枚比特幣。“其發行量和發行機制無法滿足經濟的增長需要。”

國內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則顯得更悲觀,趙慶明對中新社記者直言,比特幣只能是曇花一現,貨幣應具有一定的物質抵制資產,且幣值相對穩定,這兩點比特幣都無法做到。“比特幣本身並無價值,目前市場對其的爆炒與歷史有名的郁金香泡沫類似。”

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秘書長嚴立新則直言比特幣面臨的監管風險。嚴立新認為,比特幣的匿名交易、無中心監控系統,資料沒有記錄,現有監管規範不能有效落實。應參照現實金融管理規則,規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運作。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此前亦明確指出,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他同時認為,比特幣“很有特點”,具有“啟發性”。(完)

比特幣周三(11月28日)延續漲勢,並成功突破1000美元,這是自該虛擬貨幣創建以來首次突破千元美元大關。今年以來,比特幣漲幅已經超過了7600%。(11月28日中國網)

比特幣來了,在很多人沒聽說甚至永遠都可能搞不清楚是啥物的當下,比特幣狂飆突進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令你不得不正視它的存在並研究它到底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我們尤其不能忽視的是,比特幣恐怕是今年升值最快的“幣種”了,一年暴漲7600%,而且能在實體世界中兌換,正受紙幣貶值折磨又苦無保值投資渠道的人,是否從比特幣的瘋狂升值中看到了投資機會呢?

再回到剛才提出的問題:比特幣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對習慣於關注文體、奇趣熱點新聞的人們來說,比特幣倒頗能滿足他們的獵奇需求。高深復雜的演算法建構了神奇的比特幣世界。理解不了比特幣的人不妨這么看比特幣:江湖上盛傳天下大山里有若干處寶藏,是一位高人埋藏的,需要按照高人設計的遊戲規則才能找到寶藏,於是很多人為了寶藏前往深山當起了礦工,各人挖礦工具的設定不同,有的找寶藏又快又多,有的人所獲甚少。后來,得到寶藏的人發現寶藏並非財富,只是一些符號,但他們不告訴其他人,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找寶之中,雖然得到寶藏的人知道寶藏實非財富,但既然已投入了這么多,誰也不愿意把這個泡沫戳穿,而是把泡沫從一個人傳導到另一個人,而尋寶的遊戲也得以繼續。

所以,如果你是個對尋寶故事感興趣的人,不妨關注比特幣背后的江湖奇聞。如果你是個需要踏實感一切在握感的人,比特幣則“可遠觀不可褻玩也”。其實,參與比特幣開掘和交易的人,很多人並非不知比特幣遠非貨真價實的黃金,本身並不“值錢”,他們只是對高人設計的復雜天才的開礦規則和由此衍生的現實遊戲運行方式感興趣,並樂在其中,其中滿足感就好比遊戲玩家通過玩遊戲積累了大量的虛擬財富;也有些人交易比特幣,因為通貨膨脹盛行的當下,現實貨幣實在也不靠譜,總幣值只有2100萬,發行(開掘)更難更加曠日持久(2140年才能開完)的比特幣倒讓人產生了更為真實、更加堅挺的假象,反正很多人都承認它的兌換支付價值,於是產生了“比特幣值得擁有”的念想和做法。

筆者看來,比特幣畢竟是虛擬貨幣,背后並無實物財富支撐,比特幣玩家的運作也不能創造現實財富。就好比遊戲貨幣,這個遊戲有一天大家都不玩了,玩家不管有多少遊戲幣,就好比手里攥著大把廢物。比特幣對現實貨幣的兌換比越高,背后的泡沫可能越大。

其實,比特幣利益鏈中,真正追求遊戲精神的玩家不是真正的贏家,真正的贏家是比特幣平臺搭建者,比如所謂提出比特幣理論體系的日本人中本聰,此人因比特幣名滿天下,還有媒體披露的投資和組織“挖礦機”研發的中國玩家比如傳說中的李笑,還有出售礦機專屬晶片的中國玩家“南瓜張”,當然還有玩比特幣概念大賺特賺的股份制“比特幣礦團”,這驗證了淘金熱中大多淘金客血本無歸,真正賺錢的是為淘金客提供服務比如賣水賣工具搞餐飲提供住宿的商家的通用常識。

比特幣不是實物財富,也不是背后有實物財富支撐的紙幣或金融貨幣,比特幣玩家再怎么玩也創造不了現實財富,比特幣大行其道,因為它戳中了現實金融體系的諸多軟肋,但比特幣本身比一再貶值的真實貨幣更不靠譜,它的存在和膨脹,激起的是無數玩家的貪欲和貪玩本性,客觀上花了大量人的大量時間、精力、技術、智慧還有金錢、電費,壘起了一個又一個到某一節點勢必一戳就破的空中樓閣。

看清這一點,我們就明白,在比特幣這個遊戲世界中,大多玩家或將血本無歸,真正賺錢的是比特幣利益鏈上的供應商,這些人是最清醒、能最快抽身的職業玩家。當然了,如果你若真是“錢多人傻”的土豪,或者有“花錢打遊戲只為盡興”的想法,那么,做比特幣玩家倒是極佳的選擇,因為現在被卷進來還沉湎其中怡然自得的無辜玩家實在太多了。

比特幣儼然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互聯網虛擬貨幣,誕生四年多來,比特幣從最初開始1美元平均能夠買到1309.03個比特幣,到現今的1比特幣800美元。《世界的人民幣》作者、經濟學者孫兆東做客證券時報網財苑社區時指出,比特幣當前仍不具備成為貨幣的特質,更類似於投資衍生或結算對價的產品,且當前其已過度投機,投資者們投資須謹慎。

對於比特幣,有些人感到陌生。孫兆東介紹說,比特幣是一個新生事物,還談不上很流行,短期內已經成為一個引起人們注意的熱點。本質上講,它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貨幣,只是一個新的金融產品和交易方式,我們也還不能過早定義其為創新。比特幣還不具備傳統貨幣的一般等價物的特性,也不同時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結算手段、儲備手段和世界貨幣的特性。因此,從本質上說,其算不上是貨幣,可能只是一個投資衍生或結算對價的產品。

隨著比特幣等電子貨幣的興起,一些財苑網友擔心未來電子貨幣會完全取代現實貨幣,孫兆東表示不用過分擔憂,他認為,且不說比特幣是否是電子貨幣,短期的未來,電子貨幣會與現實貨幣有一個並行期,並且有較長的路。電子貨幣快捷、低成本,但也有技術風險。值得我們期待的是大數據時代后期,世界同一個貨幣才會是真正的電子貨幣時代。

目前比特幣尚不具備合法貨幣的條件,它和主權貨幣有利益衝突,價格總是受到政策、監管、技術等眾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目前價格已超越了價值。而比特幣遭瘋狂炒作,這主要是投機炒作的現象,暫時它還不能定義為真正的虛擬貨幣,當下它只不過是一個金融衍生產品。它與當年的郁金香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類證券化的投機衍生產品,都存在過度投機的可能性,只不過它們的交易形式和內容大相徑庭。

對於比特幣的后市,孫兆東表示,上一周比特幣經歷了巨幅震盪,源自技術面,但更源自政策面,因為各主權貨幣當局紛紛表態,引起了市場對比特幣的風險擔憂,所以震盪難免,后市也主要取決於對政策的判斷和政策與監管走向。

比特幣泡沫是唯一一個全球性質,全世界的人一起參與的泡沫,未來將漲到讓所有人震驚的地步,等到他崩盤,將會套死一大群人。

比特幣幾乎變成了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項目,自從兩年前開始推廣比特幣以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熱門過。

[NT:PAGE=$]

比特幣已經瘋了!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巨型泡沫的誕生。這個泡沫同歷史上其他泡沫有個最大的區別,比特幣泡沫是唯一一個全球性質,全世界的人一起參與的泡沫,未來將漲到讓所有人震驚的地步,等到他崩盤,將會套死一大群人。這不是筆者的預測,而是未來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不管那些比特幣的狂熱信徒如何否認,比特幣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它就是一個泡沫,而且看上去同“傳銷”非常類似,比特幣的上家不斷的吃下家,下家一定要能夠找到新的下家才能獲利,要是實在找不到新下家,那整個系統就崩盤了。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擺在你面前的有三條路可走,一條是永不參與;一條是立刻加入;一條是猶豫了好久再加入。

 

 

 

 

先說第一條路,永不參與這場投機活動可以有效的避免自己可能受到的任何傷害,畢竟自己賺來的辛苦錢就這么不明不白的虧了總是很郁悶的事,但這條路是最難堅持下去的一條。比特幣未來如果再漲十倍,你怎么辦?

走這條路的朋友不得不成天置身於比特幣資訊的轟炸之中,不管是報紙、雜志、網站、廣播還是電視,這些還算好,更可惡的是身邊的同學、同事、鄰居沒事就會跑來吹噓自己玩比特幣賺了大錢,要命的是其中還真有幾個開起“寶馬”來了,要知道這幾個家伙原本學歷不如自己、工作不如自己、薪水不如自己,還不如自己聰明(這就是他自己想象的了),竟然如此走狗屎運!你不會去嫉妒巴菲特、比爾蓋茨、李嘉誠比你富,但你會嫉妒你身邊的同學、同事、鄰居變成暴發戶。這是一場屌絲逆襲高富帥的神奇故事。

如果你此時還能堅持不加入,那么恭喜你,馬上那些人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崩盤一旦開始,無數紙面富貴的百萬富翁將最終被屠殺。

 

第二條路是立刻加入,前面已經說過,投機就是上家吃下家,這也就意味著你要盡早當上“上家”,稍微晚一些也不要緊,只要在你身后還有許許多多新人即可。有這么一個笑話:話說幾個好友結伴去非洲探險,不小心他們踏入了獅子的領地,一頭雄獅看到陌生人侵入立刻發動了攻擊,幾人立馬轉身逃跑,其中一個說:我們跑也沒用的,因為我們跑不過獅子。另一個回頭說:那不要緊,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言下之意,跑在你身后的人越多自己的風險就越小,風險的關鍵在於你有多少下家。任何一場泡沫都是如此。

第三條路是結局最為凄慘的一條。原本此人打算嚴格按照第一條路走,但最後實在是按捺不住誘惑,思前想后終於下定決心進去了。此時還能有多少下家可找呢?天曉得。舉世聞名的大物理學家牛頓爵士就屬於這種人,在“南海泡沫”中他很早就拋售出場,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此后看著南海公司股價直線上升,還是按捺不住金錢的誘惑,滿倉買入,最終全線套牢,不得不割肉。牛頓能夠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但是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程度。

下面是筆者總結的兩條比特幣真理:

 

1,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你跟他擺事實講道理都是沒用的,他根本不會聽你的廢話,真正讓他準備行動的原動力,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嫉妒心”。他們會想:憑什么你就能暴富,我就沒有?不行,我也要暴富。於是他把銀行里的存款都拿出來,不問價格購買了比特幣

2,對於比特幣而言,有沒有應用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下家愿意參與這個遊戲。所以比特幣不存在壞訊息,不管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對比特幣來說都是好訊息,怕就怕沒訊息,那就徹底死菜了,因為沒訊息就沒有下家入場,整套把戲就玩不轉了。

筆者以前提過“股市蓄水池”理論,用進水管和出水管來解釋指數的漲跌。現在我們再來弄一個“比特幣蓄水池”理論。這比股市蓄水池更簡單。

出水口一:各種交易費用

 

這很容易理解,比特幣挖礦需要投入,比特幣交易所需要投入,比特幣網站需要投入,這些都是摩擦費用,而且是無法省去的。隨著整個系統的日漸增大,摩擦費用會越來越高。

出水口二:資金離場

 

張三玩比特幣,2天就賺了30萬,於是張三用這30萬買了一輛新車,開著真威風。

唯一進水口:新資金進場 李四聽別人說比特幣可以暴富,於是他把省吃儉用準備買房的首付款30萬,投進了比特幣交易所,可是投進去之后就套牢了。

 

比特幣不同於股票,股票的背后是公司,就算交易所關門大吉,只要這家公司還在持續盈利,你就不用慌。比特幣本身不會產生任何的現金流回報,隨著各種應用接連被封,比特幣本身的內在價值正在逐漸降低,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下家入場抬轎子,只要有足夠的下家進場,你就不用擔心。

 

寫到這里,忽然讓筆者有了一個奇怪的聯想,不知你有沒有看過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這個片子里筆者印象最深的人就是那個“無臉男”。無臉男的形象如下: 無臉男是個妖怪,他沒有臉,不知道他從哪里找來了一個面具當做臉,但那僅僅只是個面具。最初,無臉男性格內向單純,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可怕,但其實他內心善良。他就跟我們所有人一樣,希望交到朋友,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不過無臉男不會說話,不會表達,所以沒人喜歡他。

 

此時的無臉男,就和早期的比特幣一樣。那時候中本聰創造出了比特幣,可是沒人關心,沒人知道,他想讓更多的認可比特幣,又有誰會當真呢?

比特幣還將吞噬多少人?

《千與千尋》

無臉男想辦法交朋友,想辦法讓別人認可他、尊重他,最後他發現,想讓別人尊重他喜歡他的唯一辦法,就是給別人提供“金子”,因為無臉男是個妖怪,他會變金子。

此時的比特幣也放棄了純真,走向了商業化,成立了第一家比特幣交易所mtgox,而比特幣創立者中本聰也從此消失了。這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比特幣開始變“金子”了,有了金子就有了別人的追捧。而比特幣曾經的那份純潔,就和中本聰一起消失了。

無臉男發現,別人對他的尊敬和追捧都是假的,他們真正關心的只是他手里變出來的金子,於是無臉男就把這些人全部吃了下去。有趣的是,被無臉男吃下去的人,竟然開始幫無臉男去忽悠新人了。因為無臉男是不會說話的妖怪,通過被他吃下去的人,他有了說話的功能。

無臉男的隱喻恰恰是比特幣的現實,那些早期的比特幣參與者紛紛站出來忽悠新人入場,他們知道這是讓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唯一辦法。此時他們的利益已經和比特幣綁在了一起。

無臉男吃掉了無數人和食物,逐漸從一個小妖怪,變成了體型龐大的巨型妖怪,體型越大,他需要吃的東西就越多。於是他就變出了更多的金子。

比特幣從最初幾千萬的盤子,變成現在幾百億的盤子,隨著系統體積的增大,比特幣的各類交易摩擦費用也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他要吃下去更多的下家才能維持正常運轉。如果沒有下家入場,這套遊戲就難以為繼了。

無臉男變出來的金子其實都是他的障眼法,本質是沒有價值的泥巴。主人公千尋喂他吃了一顆藥丸,他把此前吃下去的所有東西都吐了出來。最終無臉男恢復了正常。千尋說他本質是好的,只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變壞了。

比特幣所提供給你的回報也是一種障眼法,你賺到的錢,本質是下家給你的,不是比特幣給你的。比特幣系統總的來說具有負的回報,因為他本身不產生什么價值,特別是當各種應用被封之后。比特幣目前最大的價值,就是滿足了國人“一夜暴富”的幻想。

此時你一定會問:老端,你是說比特幣就是類似傳銷的龐氏騙局嗎?我的回答是:比特幣和傳銷的區別很大,最大的區別就是,CCTV會給比特幣做廣告,但他不會給傳銷做廣告。傳銷團伙很苦,他們必須依靠友情親情去拉人頭,而比特幣有國家媒體和騰訊彈窗幫你拉人頭。

所以,當CCTV醒悟過來之前,你還能吃很多次霸王餐。最終比特幣這個無臉男,會變成一只利維坦——巨型的妖怪。在他最終崩潰之前,他還會吃很多很多人。 如果你是比特幣早期的參與者,你沒必要花時間去和別人解釋比特幣的原理,你只需要曬出你的暴富經歷,你要知道,這是老百姓唯一能聽懂的語言,這也是吸引他們入場的最有效辦法。最終目的,就是讓無臉男變成利維坦。

 

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放源代碼的P2P軟件產生的電子貨幣”。誕生之初,比特幣只在電腦“極客”等小眾圈子中流行。但今年以來,比特幣憑借其令人咋舌的震盪行情極速躥紅,受到全球投資者和媒體高度關注。不禁要問:比特幣的“瘋狂”從何而來?

一種解釋是,歐洲金融危機使一些國家的民眾對現有貨幣失去信心,尋求跨國界保值乃至升值的貨幣,推升了比特幣市值。另一種解釋是,為避免投資實業風險,眾多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以錢養錢、以錢掙錢”的比特幣,這反過來也推高了比特幣的走勢。

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屬於網絡時代的金融創新。但是,現在比特幣似乎正在偏離正常軌道。比特幣的獲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挖礦”,另一種則是在幾個著名的交易平臺購買,像買賣外匯一樣按照當時牌價購入或賣出。由於前者“門檻”較高,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而且隨著“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對電腦硬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第二種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推崇。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老老實實地去“挖礦”,而是執著於在“礦池”中掘金,依賴現實貨幣的買賣兌換,泡沫的出現在所必然。

依照設計,比特幣有著2100萬個的發行上限,很多人將比特幣視作一種很安全的避險貨幣。但是,對於貨幣的信心來自其價值和信用。比特幣本身缺乏貴金屬支撐,不具保值性,而且它是虛擬的,缺乏物理存在,如果發行者的信任破產或遭遇叫停,比特幣將一文不值。

擔憂還不止於資產安全。由於“來錢快”,大量“熱錢”可能會涌入,如果監管、控制措施跟不上,那么風險最終需要高額成本的兌付,甚至引發金融動盪。更為可怕的是,當比特幣純粹成為“轉錢”工具時,它最初具備的金融創新特色將逐漸消失,相反成為一個“吸金窟”,從而擠壓對實體經濟的投資,這顯然與金融創新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要求背道而馳。

不只是比特幣,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類似的金融創新。要鼓勵金融創新,但也要注意防范風險。如何引導這些金融新事物,讓它們成為經濟齒輪的潤滑劑而不是阻隔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原文刊於11月22日《解放日報》,有刪節)[NT:PAGE=$]

2010年4月25日,比特幣首次公開交易,而當時每個比特幣的市場價格僅為0.03美元。然而,三年半后,比特幣最高的市場價格已然突破了900美元大關。

2013年當屬比特幣表現最為瘋狂的一年。從年初13.5美元攀升至最高約901美元,累計漲幅高達66倍。實際上,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比特幣更是出現了巨幅波動的走勢。回顧今年11月份以來的表現,先從年初的200多美元攀升至月中的500美元,再從月中的500美元躍升至近期最高的901美元。然而,就在市場一片瘋狂之際,比特幣卻出現了迅速暴跌的走勢,在很短的時間內竟然出現了45%的驚人跌幅。面對一天一個價位的比特幣,投資客的心臟還能夠受得了嗎?

談到這里,估計不少人會產生這樣的質疑,即比特幣為何會遭遇暴炒?

的確,作為一種網絡的虛擬資產,比特幣的真實價值頻繁遭到質疑。不過,經歷近四年時間的公開交易,比特幣的全球知名度卻持續提升。

去中心化、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可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等特點成為比特幣的關鍵性看點。近年來,比特幣逐漸進入中國人的視線,而其使用范圍也得以擴大。從原來無人認識的網絡虛擬資產發展至可以利用它進行普通性的消費。如今,更有訊息傳出,國內部分樓盤試水接受比特幣買房。可見,比特幣的社會認可度正迅速提高。

根據數據統計,比特幣系統曾經在4年內僅有不超過1050萬個,而未來的總數量將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而進入2030年以后,剩余約100萬個比特幣將可能花費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夠挖掘出來。而由於比特幣具有稀缺性等特性,因此也容易成為投資客青睞的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對比特幣認知程度的逐漸深入,中國的比特幣交易網絡平臺也得以迅速擴張。如今,中國比特幣的交易網站成交量已經超越了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為單日比特幣交易量最多的國家。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

[NT:PAGE=$]

第一、國人過度的投機熱情。正如上文所述,自2013年年初低位上漲至今,比特幣累計最大漲幅高達66倍。面對如此巨額的暴利空間,誰不會心動?根據不完全的資料顯示,中國人的賭性在全球名列前茅。也可以這樣認為,哪里有投機,哪里就會有中國人的身影。

第二、國內的投資渠道太狹窄,基本不符合國家提出“增加群眾財產性收入”的前提條件。當前我國明顯存在“兩多兩少”的特征,即中小企業多,融資渠道少;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縱觀國內主要的投資渠道,吸引資金最多的是股市、樓市以及債券等市場。然而,在持續高漲的通脹環境下,大部分投資渠道無法滿足保值增值的需求。於是,更多資金就會傾向於追逐更高的收益率。如今,在比特幣持續升溫的背景下,更多的國內投機資金涌進比特幣交易市場。

不過,在比特幣瘋狂的背后,我們需要多一分清醒。盡管比特幣享有著一些優質的特性,並成為了當前全球增值能力最強的投資品種,但是作為一種網絡虛擬資產,我們仍然需要了解它潛在的風險性。其中,政治風險、監管風險以及價格波動風險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以政治風險為例,就在前一段時期,泰國就宣布了比特幣為非法性的貨幣,並進行全面性的封殺。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比特幣影響力的持續擴大,未來必然會影響到傳統金融的發展,也將深刻影響著各國的金融系統。如果未來有更多的國家認定比特幣為非法貨幣,則比特幣的潛在風險將迅速擴大。

又以監管風險為例,由於比特幣的所有權以及流通交易具有匿名性,同時又因比特幣存在著去中心化等特點,因此其相應的監管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地處理。於是,有更多不法的機構借助比特幣這一監管漏洞實現各種不法的交易。然而,在當前全球大部分的國家中,仍然對比特幣的監管漏洞束手無策。

未來的比特幣將會走向何方,這需要市場自己去驗證。不過,筆者認為,當前比特幣的潛在風險非常巨大,因其價格巨幅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未來也將會進一步加劇比特幣的投機色彩。或許可以用博傻理論來描述當前的比特幣市場,即只要存在更高價格的收購者,則未來比特幣的市場價格仍將會水漲船高。但是,在比特幣價格“博傻”的階段,就是等待著接最後一棒的人。

作者程實撰文: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用來形容抱有貨幣野心的比特幣再合適不過了。

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句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用來形容抱有貨幣野心的比特幣Bitcoin)再合適不過了。

2013年11月19日,受伯南克“謹慎祝福”的激勵,比特幣再接再厲,兌美元比價一度沖上1000美元/單位比特幣的高峰,盡管隨后大幅回落,但比特幣在過去一年的暴漲暴跌中依舊錄得了超過50倍的漲幅。

表面上看,比特幣這種吸引眼球的價格飆升,似乎是其將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有所作為的宣示,但實際上,瘋狂的炒作正在無形中摧毀比特幣的未來。

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件產生的虛擬貨幣,由於具有去中心、超主權、總量上限固定、邊際生產成本遞增、交易流通簡易等有別於信用貨幣的特點,金融危機中誕生的比特幣被很多人視為貨幣進化的可能方向,並由此受到國際資本和投機勢力的持續追捧。不過,瘋狂炒作下的暴漲暴跌恰恰降低了比特幣進化為“未來全球貨幣”的可能,原因有四:

首先,投機心理削弱了比特幣的貨幣基礎。比特幣的故事可以編的很好聽,讓筆者來編的話,我可以說,美元目前的通貨存量為1.15萬億,比特幣的封頂供應量為2100萬單位,如果比特幣可以在貨幣崛起中取代美元,兌美元比價可以上到54919美元。

但如果市場都這么想,且比特幣真的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可選貨幣的角色,那么等待全球經濟的,很可能是比1930年大蕭條還可怕的金融災難,因為投機心理之下,人人思漲,窖藏比特幣的傾向將會加劇,貨幣供應不足導致通貨緊縮。

而真實通縮一旦形成,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比通脹還持久的損傷,如此境況只會逼得國際貨幣體系放棄比特幣的貨幣角色,讓其回歸類似黃金的資產本位。

其次,暴漲暴跌削弱了比特幣的支付功能。隨著互聯網和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這實際上給比特幣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但遺憾的是,由於兌美元比價暴漲暴跌,比特幣幾乎無法發揮價值尺度的貨幣職能,而真正手持比特幣的人也只會用比特幣換美元,而不是買商品。

比特幣在狂躁的上躥下跳之中,連接其虛擬屬性和實體經濟的鏈條也正悄然斷裂。如果和實體經濟徹底決裂,比特幣的貨幣夢想也將淪為徹底的虛無。

此外,價值上升惡化了比特幣的安全問題。盡管比特幣設計理念堪稱天才,其內在特征也直擊信用貨幣的軟肋,但值得強調的是,比特幣生來也有缺陷。最被人詬病的缺陷,就是缺乏監管、欠缺反洗錢機制和安全信心不足。

在IT專業人士看來,比特幣是很安全的;不過,普通人難免會想,比特幣畢竟只是計算機產生的代碼,計算機技術能生產它,理論上就可以用更高的技術去駭客它。

無論普通人的想法在技術上是否幼稚,可以確定的是,價格越高,做比特幣駭客的激勵就越大,人們對安全性的擔憂就越強。這種擔憂本身,就是比特幣貨幣進化之路上難以逾越的屏障。

最後,市場瘋狂降低了比特幣的接受空間。比特幣的理想進化之路,應該是在價格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在網絡支付、網絡交易和網絡清算中的參與度,然后在比特幣持有結構足夠分散的背景下,再進一步謀求貨幣身份的認可和確定。

但瘋狂炒作顯然將比特幣逼入了絕境,價格越高、波動越激烈,比特幣被接受、被持有、被使用的未來空間就越小,一旦比特幣淪為少數人的財富玩物,其進化為未來貨幣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總之,在瘋狂炒作和暴漲暴跌過程中,比特幣正在作繭自縛,理性看待,比特幣的運行正在偏離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路徑。一方面,比特幣正在變成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品,另一方面,比特幣進化為未來貨幣的希望也正漸趨黯淡。

程實,金融學博士。(BWCHINESE中文網)

人們對於已經背離了貨幣真實存在的目的、發行缺少節制甚至沒有節制、信用越來越低的現時紙幣或金融系統的電子貨幣,早晚會產生遺棄之心。

比特幣從產生的5年以來,其價格最大上漲超過100萬倍,光是今年內就上漲了大約90倍。伴隨著近日價格的突飛猛進以及短線坐山車般的驚人波動,比特幣正被更多的人所認識,認為其是17世紀荷蘭郁金香泡沫事件的翻版。

客觀地說,即使有一天,比特幣真的成為了奇貨可居的收藏品或者是正式成為世界貨幣,目前這種上漲態勢肯定蘊藏著巨大的短期泡沫。所以,警示那些后知后覺者不要貪圖一夜暴富,以免接到可以燒焦人的最後一棒,是理性的、善意的。但是,如果認為比特幣最終會連廢紙都不如,則未免過於悲觀。

比特幣被人詬病的根本缺陷,不是其短線的罕見暴漲,而是其沒有任何政府和機構為其價值背書,又沒有任何物化的價值。所以有人斷言,其一旦泡沫破滅,可能會人見人棄。但是,貨幣的本質屬性,應當不是是否有背書,以及是否有一定的物化價值。其實,政府背書也不一定可靠,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政府能夠永久地為某種價值符號背書。貴金屬的價格遠遠高於其物用的價值,表明貨幣的價值符號功能,不來自於其物化的價值。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其稀缺性、易轉移、易儲存,不可偽制等等,所以具有充當通用貨幣的所有稟賦。現時比特幣被爆炒,尤其是其數量太過稀缺,暫時還不能立即廣泛履行貨幣的支付和交易功能。但是如果未來能夠對比特幣的數量進行大比例拆分,比如現在的一個拆分成100萬個新的,那么其發行上限就可以達到全球人均3000多個,價格可能在1日元至1美元之間,完全可以履行貨幣的所有職能了,也不會造成通貨緊縮。當然,由於其發行難度越來越大,上限封死,也不會出現通貨膨脹。

因此,比特幣之所以存在泡沫,不是由於比特幣是沒有價值的“空氣”。而導致比特幣在近年內尤其是今年以來被爆炒,脫離其基本價值,完全是全球的極端寬鬆的貨幣政策惹的禍。因為比特幣被認同,正是寬鬆政策打擊了對於信用貨幣的信心所致。

貨幣政策從根本目的來說,是為日常的各類交易提供計價手段,並作為財富的儲存符號,並沒有成為經濟增長動力源(行情,問診)的功能,所以,保持幣值穩固、保持貨幣信心,才是貨幣政策基本的、終極的目的。但是,現在全球前幾大經濟體進行信用貨幣發行的大競賽,把貨幣發行當成“永動機”,妄圖通過多發貨幣來讓經濟增長。而比特幣發行量有限,不受任何有企圖心的政府或組織控制,正是珍貴的貨幣首選。

從全球搞寬鬆政策大比拼以來,全球社會和經濟結構更加扭曲,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各經濟體貧富差距擴大正與該經濟體的貨幣發行量增長率成正比。人們對於已經背離了貨幣真實存在的目的、發行缺少節制甚至沒有節制、信用越來越低的現時紙幣或金融系統的電子貨幣,早晚會產生遺棄之心,因此,寬鬆貨幣政策,是比特幣被爆炒的催化劑,也是摧毀現時貨幣生態和體系的主要動力源。

最近比特幣的炒作有點進入博傻的階段了,進入 11月以來,在短短兩周內上漲了一倍以后,最近三天比特幣再度上漲一倍, 19日一度突破 900美元。這是個什么概念呢,以年初的價格來看,一年的時間里,比特幣的價格已經飆漲 66倍,三年內已經完成了 30000倍上漲的奇跡。

比特幣的瘋狂升級了。為什么?這跟中國玩家的入場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眾多比特幣交易網絡平台中,中國投資者的成交量最為活躍,中國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成交量,近日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日本。中國已成為單日比特幣交易量最多的國家。中國人玩什么,什么就要漲,房地產、古董、玉石、黃金甚至是綠豆、大蒜莫不如此。比特幣顯然成了中國炒家在商品和投資品領域之后的一個新的試水領域。

這種擊鼓傳花的終點是否又將是一輪泥沙俱下的血腥場景呢?

比特幣就不介紹太多了,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種 Geek遊戲那就未免太落伍了。騰訊帝國再強大, Q幣也不能用來逛淘寶;微博粉絲再多,也不能換半碗粉絲;而比特幣卻可以直接用於貿易流通、商品買賣、貨幣流通,甚至根據比特幣的匿名特性,還有人進行毒品和槍支等非法商品的購買。

所以比特幣的名氣大了。這種不屬於任何國家,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進行自由兌換的貨幣,再加上 經過加密,無法進行偽造的特點,讓眾多投資人認為比特幣擁有成為全球貨幣的可能性。

但當你真正把比特幣完全當通用貨幣來使用時,比特幣坑爹的屬性又開始暴露無遺了。

我們都別忘了,比特幣的流行當初是鉆了空子的。它之所以大行其道,始於當初歐洲金融危機的恐慌。大家意識到,世界各國都開始擺脫“黃金標準”,紙幣貨幣轉而變成一種信用產品,是基於大家對銀行會讓紙幣保值的信任的——可問題來了,央行基本 100%會多印鈔票,於是也就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問題。比特幣就是抓住了心理上的這個弱點,當人們對國家銀行的貨幣本身已不抱信任時,比特幣這種看起來可以當做固定資產,卻沒有專有銀行系統的幣種則為人民帶來絕望中的曙光。

但終究來說,比特幣是存在巨大風險的,甚至可以說,從比特幣比值的走勢上看,其風險屬性已經遠超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投資品中。如果把時間退回到 3月份,當時 1比特幣只能兌換 40余美元 ;2月份只能兌換 20余美元。但在 3月底 4月初暴漲, 4月 10日創出了 266美元的階段性新高。但是在當天午后,短短 30分鐘內,就從 260多美元的高點急劇下跌 50%至 135美元左右,並在當天夜晚 12點之前,再度震盪重挫,創下 105美元的低點,一天跌幅達 60%,並在 4月 12日創出 54美元的階段性低點,其震盪幅度之大,幾乎超越了傳統投資領域的一切投資。

無論是稀缺屬性,還是比特幣本身帶有的“ GEEK”風味的新鮮感,都很容易讓我們將其與人類歷史上另外一出類似的事件相聯系 :郁金香事件。

事實上,十五世紀中旬逐漸在歐洲大陸路面的郁金香,本身就有著與當前比特幣非常相似的屬性——稀缺、時尚、全社會追逐。 1634年開始,郁金香超出了本身的時尚范疇,因為全社會的追逐,成為了資本投資標的。

1635 年,一種叫 Childer的郁金香品種單株賣到了 1615荷蘭盾。這是什么概念呢?當時 4頭公牛的價格,也不過 480荷蘭盾,而 1000磅奶酪也只需 120荷蘭盾。可是,郁金香的價格還是繼續上漲, 1636年,瘋狂達到頂峰的時候,一株“永遠的奧古斯塔斯”——當時的荷蘭全境只有兩株的稀有郁金香——以 6700荷蘭盾的價格售出,除此以外,購買者還需要額外支付一輛嶄新的馬車、兩匹灰馬和一套完整的馬具。需要知道,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 150荷蘭盾。

在 1636年,不僅僅是富人買郁金香球莖,代理人和投機客也開始介入。為了促進保證金交易,郁金香球莖期權交易也應運而生,保證金可以低 10% — 20% 。這些資本不僅僅托起了郁金香的價格,還哄抬了土地、不動產和高檔消費品的價格。事實上可以說,當時的荷蘭,將郁金香當做貨幣流通唯一的問題僅僅在於郁金香的儲存。也正因為這一點,在之后的崩盤中,郁金香甚至無法向貨幣一樣維持其原本的價值——泡沫破裂后,郁金香跌成白紙。

盡管 1636年發生在荷蘭的崩盤故事,距今已有 360多年,但仍是人們了解投資者在理性和非理性、投資和投機之間博弈的最好案例。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起投機泡沫破裂的慘劇,可以說之后數百年的資本投機泡沫的形成和破裂都沒有脫離郁金香事件的范疇。

任何被作為投資對象的,往往在第一階段其價格超過了自己作為一般商品的價格,第二階段則超過其作為資本的價格,第三階段則是超過信用集聚物未來收入流的價格,其被升值的過程,也是按照市場不等式攀升的。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與地產泡沫、資本泡沫不同,比特幣本身定義的虛無與郁金香於人類社會的意義如出一轍。誰能說比特幣的炒作,就不是另一輪郁金香泡沫的起點呢?從貨幣本身的定位來說,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貨幣,是自由經濟的完美貨幣,可以說,比特幣在這兩點上成為了貴金屬之后最成功的案例——不可思議的是,這種貨幣還是完全虛無的。

想想也是,這樣的狂潮可以持續么?比特幣在流通性匱乏、衍生品稀缺、安全等環節上的硬傷,特別是在前兩個領域幾乎是不可解的。

比特幣何時能夠真正開始流通,而不是在交易所里空轉,從而夯實實物基礎之錨?這是非常困難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貨幣量的極度稀缺這種前景幾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比特幣協議何時能夠擴展出足夠的衍生品使其能夠自我循環,自我支撐市值?對於已經完善自我的現代貨幣體系來說,比特幣要走的路顯然還很長。

沒有實物支撐、缺少主權信用托底、難以流通實現商品交易——比特幣留給炒家看似繁華的背后 ,有著現代資本炒作中少見的絕對空白。 與其叫比特幣,還不如叫逗你玩,自始至終不過是在炒作“比特幣”這一概念。等數值達到虛高的臨界點時,崩盤是早晚的事。 明確的說,比特幣狂潮來得容易,相比之其他實物投機市場,其退潮的速度也將是難以想象的——當全球玩家在統一平臺上拋售存貨時,到時候其價格的跌落必將創造人類投機史上的另一幕奇觀。

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網絡貨幣,今年以來成為一支金融奇兵,其作用與影響超越了國界。最近,它在“中國大媽”為代表的炒作力量介入后,其每枚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高達900美元。在3年前,每枚比特幣的價格不過是0.003美元,幾年內上漲3萬倍的“貨幣”幾乎超越了當代任何一種投資品。

比特幣是第一種分散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絡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它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尤其是,它不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該貨幣系統在最初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枚,之后的總數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枚。

正因為這些傳統貨幣不具備的特性,比特幣成為市場的寵兒,但是伴隨著追捧,其爭議也如影隨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比特幣不同於真實貨幣,它沒有任何國家信用或者貴金屬作為保障。那么,一枚比特幣的真實或者合理價格究竟是多少難以確認,但是幾年里上漲數萬倍,今年以來也上漲近90倍,這些漲幅絕不符合正常的經濟規律,可謂之“瘋狂”。

幾百年的經濟史里,這種瘋狂並不鮮見。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泡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時一只郁金香球莖可以換一棟豪宅,有些人傾其身家換成郁金香。最後泡沫破裂,有些品種幾乎一錢不值。不要以為這個例子太古老,近十來年,我國也有類似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普洱茶、蘭花、紅木家具等。

上述被熱炒的產品至少還是實物,即便價格大跌,也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是比特幣沒有。盡管它不會通貨膨脹,但這也不代表不會貶值。如今的炒作使它價格波動太大,這對於任何一種商品或貨幣而言,都不是好事。財富並不會憑空創造,僅僅通過炒作就試圖創造總值上百億美元的財富,這並不符合現實世界的邏輯。

其次,比特幣的數量雖然稀缺,但是這個系統並不稀缺。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沒有誰可以壟斷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有推特也會有臉書,有淘寶也會有京東,有支付寶也會有百付寶。雖然比特幣的數量有上限,但在比特幣火爆之后,難以排除翻版的比特幣,它可以采用類似的標準設置,無論命名“比爾幣”還是“騰訊幣”,只要有人熱炒,那也可能取而代之。

比特幣的兄弟姐妹貨幣越來越多,它的價值恐怕也會走下坡路。盡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比特幣給予了支援,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也暗示其合法的地位,這給比特幣的價格以強力支援,但這種結論也因人而異,尤其他們能給予肯定,也能給予否定。這也意味著,大量資產投入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其三,比特幣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確保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這是比特幣受歡迎的一個特性,但也因此,它很可能成為各國政府的忌諱。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泰銖港幣的炒作資金也不過上百億美元,如果高價位的比特幣大肆泛濫,若有金融大鱷版面其中,它是否會對一些國家的金融造成沖擊?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比特幣的保密屬性,各種犯罪資金可能通過其進行跨境流動。一旦毒販、賭徒、貪官等開始利用它轉移資產或者進行洗錢,這很可能招致各國政府對比特幣交易的限制。這並不是想當然,此前,一個名為“絲綢之路”的交易平臺為不法分子以比特幣交易搭建平臺而被美國政府關閉,雖然這還沒有影響到比特幣本身,但其他交易平臺如果也被犯罪分子利用,恐怕難逃被關閉的命運。另外,交易平臺的安全性也存在問題,今年10月底,注冊於香港的比特幣交易平臺GBL負責人突然“跑路”,卷走了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從這點來說,匿名的比特幣恐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現在有報導說,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的交易量已經超越了世界其他兩大比特幣交易平臺,它最高日交易額已達2億元人民幣。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投資者正在參與一場“擊鼓傳花”的風險遊戲?至於誰接到最後一棒,參與者是哭還是笑,恐怕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