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穿戴式智能設備:概念先於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1 11:25


■高交會上看穿戴式設備

戴上智能手錶就可以完成全天計步、熱量計算、睡眠監控等一系列內容,實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態。隨谷歌、三星陸續發布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套、智能戒指,甚至智能耳環的概念也呼之欲出,2013年更是被業界稱為穿戴式智能設備興起的元年。


穿戴式智能電子設備作為新起之秀亮相本屆高交會,同時,中國(深圳)穿戴式智能電子業技術發展論壇也於此間召開。業內人士在論壇上表示,盡管穿戴式智能電子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品的形態、技術、實際價值方面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但作為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進入口,顯然已經成為IT界爭相入局的戰略要地。

概念美好,做得卻很難

智能手錶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但是加上可穿戴式的概念后,就深受運動人士熱捧。記者在高交會1號展館裏看到,來自天津的一家電子醫療公司展出了一款可穿戴式智能健康腕表。據介紹,只要把這款智能腕表戴在手上,走路時就可以測量步伐數和行走距離,睡覺時能監測睡眠質量,吃飯時能計算吃進去的卡路裏。用戶只要關注它的微信公共賬號並且下載它的應用程序,就可以將個人消耗的卡路裏數據通過無線上傳到雲端,還可以與微信好友分享健康狀況。

該展位負責人王先生對記者表示,目前很多同行都想做這種品,也有很多美好的概念,可是真正能做出來、做得好的卻沒有幾家。“概念很模糊,技術剛起步,品定義和最終實現上存在矛盾。”王先生認為,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套在腰上的按摩帶、套在脖子上的理療儀以及按摩坐墊等,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穿戴式智能電子設備。“在我們行業看來,智能手錶、手套、眼鏡、耳環等這些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穿戴式電子設備,真正是‘貼身衛士’”。但王先生坦言,這些品大多停留在設想階段,還沒有真正落地。

此外,許多生商都對品賦予過高的期待和想象,希望在小小的“麻雀”身上做到“五臟俱全”,但並不真正符合用戶實際體驗,因此往往以失敗告終。

據了解,自今年9月發布以來,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錶每天銷量為800至900隻,累計銷量僅為5萬隻。有業內人士分析,這表明它沒有贏得主流市場的青睞。高價格、有限的功能、電池續航時間短是它的主要缺陷,且有零售商稱Galaxy Gear返修率高達30%。

國內市場仍青澀移動互聯網助推業前景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利群在中國(深圳)穿戴式智能電子業技術發展論壇上表示,盡管如今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穿戴式智能電子品可供應用到各領域,但用戶普遍接受程度不高,這個問題在不少生商身上得到了印證。

“我們的品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內市場份額很小,也沒有精力在國內做推廣。”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的品沒有走進實體零售店,在京東商城和本公司的旗艦網店上作部分預售,其余的都推向國際市場。

[NT:PAGE=$]看準了深圳成熟電子業配套市場,在深圳設立生基地,進而走向國際市場的騰海科技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趙也對記者表示:“這種品在國內的認可度不高,只能作小化推廣銷售。”

騰海科技這款名為智能手環的穿戴式智能設備同樣包含運動健身、膳食管理、睡眠管理等健康功能以及基本的時間提醒功能,但這款品的誕生卻耗費了3年時間。趙告訴記者,由於目前生這種設備沒有成熟的技術準,大部分企業都是摸石頭過河,因此不免走了許多彎路。

趙介紹,該款品今年正式量,日量約300個。“在國內市場份額僅占30%,量和價都上不去。”相比於青澀的國內市場,趙在國際市場上看到了希望,“上個月在香港的電子展成功向國際市場推銷出3000個,在本屆高交會也有來自台灣和韓國的企業表示出合作意向。”

從國內消費者的認可程度來看,這種穿戴式智能電子設備顯然是概念先於市場需求。王先生認為,目前國人對先進技術的消費觀念仍然滯后了一點,實際上這種品在國際市場已是遍地開花。

穿戴式智能設備興起的背后是移動互聯網浪潮的迭起。王先生表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他們開始涉足穿戴式設備這一領域。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果、大麥、咕咚、OPPO、酷派、小米、映趣、奮達等公司在早期積極推出穿戴式智能電子品,整個業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有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可穿戴技術市場的收入為27億美元,2018年,全球可穿戴電子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83億美元,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高達17.71%,市場前景不可小覷。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卓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