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張禮立:百度攜程接連作惡 中國互聯網企業應放眼全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0 08:32


摘自《盤古智庫》公眾號

最近攜程假票事件、百度“賣貼吧”事件成為了輿論的熱點,網上有段子戲言“facebook已經在研究生命科學了,新浪還在賣淘寶;亞馬遜已經在造火箭了,京東還在秀老板娘;airbnb已經在研究共用經濟了,攜程還在賣假票;谷歌已經研究量子計算機了,百度還在幫人賣假藥”。那么“中式互聯網”和“美式互聯網”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又該如何更好的融入到全球化競爭當中去呢?

對此盤古智庫學術委員,玖道科技首席戰略官,上海市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理事張禮立談了他的一些觀點。

創新是別無選擇

一個文明的再崛起,唯有創新,我們別無選擇。

美國近來擺脫了一場為期兩年的經濟衰退,細數從1912年到2012年間這一個世紀里的驚人的經濟增長中,所伴隨出現的經濟衰退共有19次之多。撇開通貨膨脹等自然因素不談,今天的美國人比當初富裕700%。從百年前到今天,當工業電氣化、電話、汽車工業等新技術的產生,並伴隨著不銹鋼和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出現,美國式的高速增長讓世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事實面前,我們這些當今後人無不為這樣的歷史發展進程驚嘆不已,相信這也會讓當初的觀察者們始料未及。

往事像一場夢,將我們的心輕輕觸動。 如果我們穿越到90年代,比爾.蓋茨先生曾說,未來的21世紀,人人都可隨身攜帶一部電腦。真是一語道破,手機不就成為了目前我們大家最常用的通訊娛樂工具嗎? 今天,我們每一臺手機上都有一個攝像機,也就是理論上未來全球一共會有超過60億臺攝像機。企業如何抓住普適計算帶來的機遇,通過植入全渠道思維模式,不斷敏捷進化產品開發,讓創意變得民主化。 我們要將普適計算的想法投入到文明與文化的過程中,將整個商業過程簡化而不是雜化,借助互聯網實現全球文化和經濟交流。

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張首晟教授認為那就是能量、資訊與時空的結合,從而產生能量密度與資訊密度的概念。類似生物世界是通過基因傳播資訊的,偉大的人類則是通過語言和文字創造了一個幾乎平行於基因的資訊體系,代代相傳,我們稱之為文化。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探索並發現了文明的主線,就是能量與資訊的交融。科學是不可以創新的,但科技是可以創新的。漫步云端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界限態勢消失了,世界變小,但依舊復雜。追求個性化的前提就是必須共用化,把你的想法讓世界知道,在互聯網的開放性下,我們才會實現創新的服務化。

張禮立:百度、攜程接連“作惡”,中國互聯網企業應放眼全球

圖來自互聯網
中國模式的互聯網

熱銷書《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中,美國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提到: “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器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真是言簡意賅, 我基本認同這種觀點。

在我看來,這更多的不像是“中式互聯網”,而是一個“美式的互聯網”。眾所周知,美國的資訊革命始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僅上世紀20到30年代,通過“高速公路計劃”直接成為世界超級大國。1984年1月,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第116號國家安全指令,正式批準“戰略防御計劃”(亦稱“星球大戰計劃”)。通過該計劃,美國擺脫了當時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邁入高科技時代,其國力目前世界第一。

里根總統稱“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個可使對方進攻性武器失效的“空間絕對盾牌”,這種思路依然存在於新近全球公演的星球大戰之原力覺醒。這能給人類文明和文化帶來什么我們姑且不論,但確實造就出了美國式的“數字化的一代”。以數字資源為核心是這一代最大的特點,他們的產業與日常家務,工作與娛樂都與互聯網密不可分。在這樣的互聯網技術背景下,80後的馬克·扎克伯格能夠和50后的喬布斯、60后的杰夫·貝佐斯、70后的拉里·佩奇同臺競技就不足為奇了。而最為重要的事情是互聯網把文明和價值觀延伸到了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中國式的互聯網與美國式的互聯網相比截然不同,即便是bat,我們在互聯網世界里還算不上主流,這與中國特殊的經濟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這不應該成為中國模式的互聯網走向世界的阻礙,更不應該是借口。

中國真正的“數字化一代”僅存在於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存在於為數幾千萬的20-40歲的中產階級人群中。而多達6億的互聯網用戶都是玩qq的小用戶,其中既包括使用蘋果筆記本和手機的行業精英,也包括使用廉價手機的普通人。在中國,行業精英崇尚的是美國式互聯網,而更多的普通人卻不屑與發達國家同步。

張禮立:百度、攜程接連“作惡”,中國互聯網企業應放眼全球


圖來自互聯網
創業要思考如何經營

創新要在一個既已成功的主體中發生是鳳毛菱角。 創新發生的大概率也只存在於創業型企業和小企業。

要想重新起步,我就必須擺脫多年的舊有觀念。

k.k在談到未來的科技發展趨勢中提到,數據不應該以它的存儲而定義,應該由它的流轉來定義。在本質上看,這就是數據情報的流動,互通,融合,共用下才會發生的創新經濟。 因為為數字給我們帶來的價值不是數據本身,而是看世界的視角。這一切離不開互聯,離不開分享。

互聯網數據,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年半,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 7到8 年,與歐美企業平均壽命 40 年、日本企業平均壽命 58 年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大數據時代,從商之道遠比商業技巧要重要,中華文化以道德和藝術為基石,以求善為主,百年長青的企業大多以此為準。 人心向善,求善事人性化的要求。老子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認為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萬物之中。以人為貴”(《后漢書·同舉傳》)“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可見,中華文化歷來重視人的地位,中國管理哲學也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求其不一定能達到善的層次,但求善應該以求真為基礎和前提,善的層次高於真。

哈佛大學幸福課教授泰勒本哈沙爾,在他的積極心里學課程里講到,資訊的主體遠遠比幸福的傳遞者更為重要。數據資訊資源能為人類文明進步服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需要我們建立好知識的橋梁,把不同領域的資訊孤島連接起來。跨領域的知識連接能有效提高資訊密度,建設好中國式的互聯網,不可或缺的是全民的支援和社會的呵護。社會化媒體的興盛,顯然,我們這些在資訊化產業耕耘的人還肩負著讓人們更快樂些的責任。

張禮立:百度、攜程接連“作惡”,中國互聯網企業應放眼全球


圖來自互聯網

創新是一種態度和社會責任

歷史仿佛像一盤棋,其命運又似乎時時刻刻都掌控在那些偉人手中。締造了古羅馬燦爛輝煌歷史的凱撒大帝,當年建造出四通八達的羅馬大道,這不僅加快了周邊地區的文明化進程,同時還使基督教這個猶太小國的小小信仰,發展成為現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代馬其頓王國英明的締造者壓力山大大帝,得到了亞里士多德的教誨,吸取到世界各地多方面的知識。以至於亞歷山大圖書館成為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知識資訊倉庫,還匯聚了許多滿腹經綸的大學者,達到了知識儲備和知識運用的絕佳狀態,從而引導古代人類開啟知識之窗、扣響智慧之門。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得,就是通過在圖書館里閱讀萬卷書之后,寫出了千古奇書《幾何原本》,該書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在西方是僅次於《聖經》而流傳最廣的書籍。

作為創業企業,都絕對夢想著每天能數錢數到手抽筋。在目前的互聯網時代,既有許多打工仔從不到兩千元人民幣的月薪中拿出幾百元在虛擬的遊戲世界里消費,也有許多的商業精英,舍得花錢買最貴的手機,用最新款的筆記本電腦,經常出入高級酒店,卻在互聯網事業上總希望能坐享其成、一本萬利。

隨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在 2015年10月29日明確指出的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為契機,我們不能把互聯網和大數據簡單看作賺錢的有效途徑,我們更應該以做事業的態度來對待這一起。

加速創新,放眼未來,走向全球,不要僅僅著眼在局部或區域經濟, 要把大數據與互聯網創新做本分,做厚道,讓創新互聯網成為我們文明的驅動力。讓我們一起啟程去看看,不要在高速發展文明的過程中拋下了我們的文化,讓互聯網成為我們的企業和文化走向世界的加速器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