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彩收租院造假史:1960年代才創造鐵囚籠 血手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位於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的這座地主莊園,曾經是全國“階級教育的大課堂”。悠悠歲月給這座莊園刻下了深深的時代印記。光陰荏苒,當21世紀的人們回眸這座莊園時,發現它除了凝結著勞動人民被地主階級壓榨的血汗外,本身還是一座中國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地主莊園建筑群,這一不可多得的歷史遺物又引來眾多新的參觀者。
今日的劉氏莊園仍透出當年的“風彩”,豪華、氣派、考究、典雅。劉氏莊園系20世紀20年代—30年代劉湘、劉文輝先后成為大軍閥,控制四川、西康兩省,大地主劉文彩急劇暴發后建造的。莊園占地7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1055平方米,為南北相望相距300米的兩大建筑群。南部是劉文彩的老公館,1932年建造;北部是劉文彩為自己和弟弟劉文輝建的新公館,1942年落成。
大邑位於四川中部,周圍有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成都、都江堰、眉山。《大邑劉氏莊園》簡介:“當年(安仁)鎮上七條街有四條半街的房子屬於劉文彩所有。鎮上的當鋪、錢莊、電廠、磨米廠、茶樓、戲院、煙館、賭場等,也無不為劉文彩所控制。但是,這些只不過是劉文彩百萬家財的一部分。劉文彩在成都、川西、川南和江南一些省區還有銀行字號22處,當鋪5處,各類倉庫27處,工廠7個,電廠2個,火輪4艘,莊園、公館28所,學校一所,街房1500余間,土地15000余畝。”
當年劉文彩收租的院子為老公館的后院。就是這個看似平凡的收租院,至今仍陳列著20世紀60年代—70年代轟動國內外的大型泥塑《收租院》。如今人們大多是專程來欣賞這件藝術珍寶的。筆者也不例外。
1958年8~9月,文化部分別在鄭州、合肥兩地召開全國文物博物館現場會議,通過了“縣縣辦博物館”、“村村辦展覽室”,“開展群眾性文物保護工作”等決議。
根據會議精神,四川省文化局文社(58)字第79號函指示:“鑒於大邑縣大地主劉文彩在剝削和壓迫農民方面在我省較為突出……決定將該莊園(新舊公館)保留,設立地主莊園陳列館……”
一
1958年10月22日,中共大邑縣委員會、大邑縣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在我縣安仁公社成立“地主莊園陳列館”的通知》:要求在今年(農歷)內將安仁地主劉文彩的資料(如本人小傳,生前遺物,土地占有資料,印信,照片等)和財物(如家中陳設,古玩,衣物及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工具等)全部或大部清齊,按照它的舊貌加以整理和陳列。
地主莊園陳列館就此開始籌建。人們毫不猶豫地捐出文物展品,如田契佃約、鞭子繩索、討飯碗、打狗棍等。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1959年春節,莊園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展室辟有劉文彩的中西會客室、寢室、珠寶室等。須知,劉文彩在世時,他的家一般人是非請莫入的。劉文彩1949年10月17日死后,老公館被成都軍區接管,作為西藏軍區駐川辦事處,是西藏軍區在內地訓練進藏新兵的地方,一般人同樣難以涉足。因此,莊園陳列館開館后,引來了眾多的參觀者。
1959年全年,莊園陳列館展出的內容基本上是符合事實,符合原貌的。
歷史進入60年代,我國政治思想上的“左”的錯誤越來越嚴重。劉文彩莊園作為階級教育的課堂,在內容設置上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左”的色彩。“四清”前夕,毛澤東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指示,全國掀起了狠抓階級斗爭的熱潮。[NT:PAGE=$]
館內先制作了用石膏做成的數十臺布景箱,名曰《百罪圖》—“高租重押”、“吊打農民”,“割耳”、“強奸”、“殺人”等100種罪行;后制作了用木樁搭身,蠟制頭像、手腳,穿真人衣服的模型。
為了更深刻地表現劉文彩的殘暴,陳列館依據唐場鄉有關當事人的回憶,在劉文彩存放大煙的地下室設計了鐵囚籠、三角釘等刑具,復制了血水、血手印……在相距“水牢”幾步遠的地方,又安排了一座“地牢”。在這樣的展景前,參觀的人們常常是哭聲一片。
“改造”后的莊園,好些展室的名稱和當年的歷史真實出入更大。但在當時特殊的政治背景下,這個“階級教育的大課堂”再次出現了繁榮景象。莊園陳列館每天接待幾萬人,夜晚用探照燈照明供人們連續參觀,更有外賓慕名而至。於是,劉文彩哥哥劉文昭的公館便改為“外賓接待室”。
各級新聞單位也把目光集中到這個四川小鎮,報告文學《從水牢中活出來的人》轟動全國,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攝制了大型紀錄片《罪惡的地主莊園》,戲劇《水牢仇》、《水牢記》等紛紛上演,劉文彩還上了小學課本。
二
1964年5月,根據改館方案,將原劉文彩收租現場整理出來,陳列了飛輪風谷機、大斗小秤等劉家收租時慣用的器具。1964年國慶節前,改館領導小組提出用民間泥塑形式再現當年農民被迫交租的情景。后經省、地行政主管領導批準,成立了《收租院》創作小組。國慶節后,館內組成了20余人的調查組,深入農村走訪劉文彩家當年的佃戶。
1965年春,創作組經過修改充實,並專門請來大邑川劇團的演員作模特兒現場拍攝,設計出第一套具體的畫面。1965年5月26日,陳列館將《收租院》第三次設計稿報省文化局和溫江地區行署。省、地行政主管領導審批同意實施該計劃。與此同時,陳列館已於5月11日致函四川美術學院請求協助。
1965年6月4日,美院師生一行7人到莊園陳列館參加《收租院》創作。創作組在原文字第三稿基礎上研究討論,於6月16日形成《收租院》塑像設計說明第四稿,同時溫江地委宣傳部又調來彭縣川劇團,按照第四稿(即定稿)設計編排動作拍攝成第三套照片。
1965年6月26日和8月31日,四川省文化局和溫江地區行署先后兩次撥款3000元和2000元到陳列館,用於《收租院》制作經費、房屋整修、師生補助等。美院雕塑系師生每月由陳列館發給工資18元,每人每天補助生活費0.10元,辦公費、旅差費、郵費等均全部由陳列館報銷。
“要黨的事業,不要個人事業;要集體觀念,不要個人雜念;要有統一的風格,不要個人突出。”在劉文彩當年收租的四合院里,雕塑家們擺開了“戰場”。創作中充分體現出了團體精神和集體智慧。施工中,沒有一個塑像是一個人包干完成的,往往由一人上大泥,另一人上細泥,再由第三人來刻畫形象。一組塑像完成后,由創作組抽調人員組成整理小組作最後整理,使之更完美和諧。
創作全部完成僅用了3個多月,平均一天多點塑一個人物。前后參與創作的有10多人。泥塑全部安排在總長度為118米的收租院四周圍廊內,內容按“被迫交租”、“驗租盤剝”、“算賬逼租”、“走向斗爭”4部分排列(復制品在北京展出時分“交租”、“驗租”、“過斗”、“算賬”、“逼租”、“反抗”6個部分。后來的復制創作,又在“驗租”與“過斗”之間加了“風谷”,最後的“反抗”改為“怒火”),共有人物114個(正面人物94個,反面人物20個),泥塑總長96米。
1965年10月1日國慶節,《收租院》匆匆公開展出。四面八方的群眾潮水般地涌來參觀,文藝界知名人士紛紛著文立說,稱此為“一個重大的開端”、“我國建國以來兩大雕塑成就之一”(另一個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現代敦煌”……。由於《收租院》的空前成功和在全國引起的轟動,有關部門很快決定復制到北京展出。《收租院》創作組和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室承擔了復制任務。[NT:PAGE=$]
自1965年12月起,《收租院》部分復制品連同原作的全部照片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后移到故宮神武門城樓展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對它的評價也越來越高。《收租院》在北京展出11個月,觀眾超過了200萬人次。
1968年4月26日,《收租院》到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展出。囿於運輸,展出的作品全部用石膏翻制而成,共99件,分“逼租”、“驗租”、“過斗”、“算賬”、“迫害”、“造反”、“奪權”7個部分。地拉那展出后,又移到阿爾巴尼亞工業城市費里展出,前后兩個多月。《收租院》擔任起外交上的工作,其復制品又先后送到越南、日本、加拿大等國展出,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70年代,《收租院》再一次被修改。四川省革委政工組專門發文指示:“根據在北京和國外展出的內容反應,應增塑《收租院》的反抗部分。”1972年秋天,《收租院》在原“被迫交租”、“驗租盤剝”、“算賬逼租”、“走向斗爭”基礎上增塑了“明燈指路”、“砸斗造反”、“開鐐解放”、“活捉閻王”、“建立政權”、“繼續革命”。同時,對《收租院》的宣傳也進入了“新的層次”。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連篇累牘競相報導;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攝制了大型紀錄片《收租院》在全國放映;人民美術出版社將《收租院》照片、畫冊、連環畫分別發行全國,並由外文出版社用世界語、英語、日語、法語出版,介紹到世界各國。與此同時,上海、武漢、廣州、南京、杭州、沈陽、西安、漢中、重慶、成都等地也大量復制了《收租院》泥塑群像。
三
政治風浪中被哄抬上去的莊園又被政治風浪無情地打了下來。“文革”中,紅衛兵聲討批判了“地主莊園陳列館”的館名。溫江地委請示省委,把“地主莊園陳列館”更名為“四川省大邑階級教育展覽館”。但事情並未就此了結,紅衛兵們仍然到處張貼大字報。陳列館只好關閉除《收租院》和“水牢”以外的全部展室。
“文革”結束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隨著全黨全國工作重點的轉移,曾經轟轟烈烈的莊園日漸冷清。就在莊園門可羅雀的時候,影視界認識了它的價值。第一個踏進莊園的是《革命軍中馬前卒》劇組,隨后紛至沓來的有《海燈法師》、《家春秋》、《死水微瀾》、《秋潮》、《秦淮世家》等劇組。莊園成了遠近聞名的“影視莊園”。
1985年底,陳列館請來了20多位文史哲學界的專家學者,對莊園進行了仔細“診斷”。專家們的目光落在了這座雕梁畫棟的庭院里,落在了2742件珍貴文物上……經過兩天的激烈爭論,專家們作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座莊園保存得完好和完整程度是全國少有的。作為歷史性的文博單位,治史要嚴,切忌虛構假設。”1987年,陳列館正式向上級遞交了關於要求去掉“水牢”和“行刑室”的報告。“水牢”里的水抽干了,鐵囚籠也搬走了,換上了“鴉片煙庫”的牌子;“行刑室”里的刑具撤掉了,換上了“年貨室”的牌子。幾經周折,陳列館終於恢復了莊園的原貌。
1988年,陳列館在劉文彩新公館創辦了川西民俗博物館。民俗館辟有婚俗廳、民間工藝廳、生產生活廳和劉湘陳列室,展品計有1900余件。1993年,陳列館又利用劉文彩的四哥劉文臣公館設立了莊園文物珍品館。珍品館有文物展廳、書畫廳、照片室、椅子室。
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地主莊園陳列館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更名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博物館分民俗館(川西民俗博物館)、珍品館(莊園文物珍品館)和老公館三部分。其中老公館最大,也最有看頭。有收租院、雇工院、內花園、后花園、小姐樓、龍泉井、風水墩、佛堂、鴉片煙庫、棺材室、瓷器室、海味室、年貨室、女客室、繡花室、書房、西式客廳、中式客廳、小姐住房、劉文彩住房(劉文彩睡的金龍抱柱退一步貼金大花床占地9平方米)、二姨太楊仲華住房、三姨太凌君如住房、五姨太王玉清(今年92歲,現住安仁鎮。)住房等。
劉文彩荒淫無度,其一生除了正娶的5個妻子外還與數不清的女人有染。劉文彩公館內花園聯就是佐證:“行樂須及時,奇花異草春長在;賞心多趣事,妙舞清歌夜未央。”橫批“快樂逍遙”。內花園里的逍遙宮,是當年劉文彩和一些女人、小姐“逍遙”的地方。宮里有張床,床單、枕頭、鋪蓋樣樣有,床邊立一扇貼有幾幅中國古代美女圖的屏風;墻上有幅西洋春宮畫;一把鴛鴦藤椅靠在窗邊;擋在門口的是半人高的小柵欄。
1999年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華裔日籍藝術家蔡國強將泥塑《收租院》加以復制,命名為《威尼斯收租院》,並以個人作品參展獲唯一金獎。2000年傳出四川美院欲起訴威尼斯雙年展的訊息。此后國內美術界卻有幾種不同意見,而關於《收租院》國內版權究竟屬誰的問題也凸現出來。劉氏莊園博物館宣布,泥塑《收租院》應屬法人作品,其整體著作權應歸屬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並依法享有各項著作權益。
收租院在老公館后院。一切歸於平靜之后,收租院里的114個雕塑也安靜地呆在老公館一角,與館里的故物一同見證著外界的變遷。為了避免游人撫摸,博物館近年已將泥塑用玻璃間隔開來。每隔兩年,還讓專業人士給泥塑漆一層清漆。大型泥塑《收租院》怎樣才能完好無損地留給未來,留給后人呢?這不得不讓人擔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