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稱如未發現上帝粒子物理會更有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13日報導,發現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被公認為現代最重大的科學突破之一。這一發現最后也望所歸地斬獲諾貝爾物理學。不過,並非每一個人都希望看到這一科學突破,71歲的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便是其中之一。在倫敦科學博物館舉行的對撞機展上,霍金錶示上帝粒子的發現令他感到失望,如果沒有發現這種粒子,物理學研究將變得更有趣。
倫敦科學博物館的對撞機展旨在讓公了解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及其大型強子對撞機。希格斯玻色子賦予宇宙萬物質量,因此也被稱之為“上帝粒子”。它是準模型的“缺失一環”,可用於揭示我們了解的宇宙不同區域之間如何發生交互在用。如果沒有質量,粒子將在宇宙內流浪,無法聚合在一起形成原子,也就無法形成恆星、行星和人類。
2012年,科學家借助大型強子對撞機證實上帝粒子的存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建造,是迄今為止建造的撞擊能量最高的對撞機。霍金教授對這一發現感到失望實際上更多地是出於個人原因。上帝粒子的發現讓愛丁堡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教授分享77.6萬英鎊(約合123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霍金:“我曾和密安州大學的戈登-凱恩打賭,認為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玻色子。這項諾貝爾獎讓我損失了100美元。”
霍金是已知最長壽的運動神經元病患者。在牛津大學求學期間,他患上了這種可怕的疾病。霍金錶示他曾經進行計算,在牛津大學的3年時間裏一共工作了大約1000個小時,平均每天1個小時。他:“由於工作時間太短,我才打算通過研究理論物理學通過最終的考試,避免一些需要實際知識的問題。考試前的晚上,我因為神經過於緊張失眠了。在第二天的考試中,我的表現並不好。慶幸的是,我的成績處在一級和二級學位之間的邊界線上。”最后,霍金獲得一級學位,后到劍橋大學從事數學和宇宙學研究。現在的霍金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
在對撞機展上,霍金解釋了他為何相信多元宇宙理論。多元宇宙是物理學界最奇異的理論之一,認為存在無數個不同的宇宙,全部從虛無中生成。他:“這些多元宇宙因物理學定律自然生成。在晚期,每一個宇宙擁有很多可能的歷史和很多可能的狀態。這裏的晚期也就是形成很久后的時期,就像現在一樣。大多數狀態與我們觀測到的宇宙不同,不適於任何生命形態存在,只有極少數允許類似人類的生物存在。也就是,我們存在於一個非常獨特的宇宙,也只有與我們的宇宙類似的宇宙才可能存在生命。雖然按照宇宙的尺度我們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我們卻是萬物之靈。”
霍金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將發現多元宇宙存在的第一個證據。這位理論物理學家指出人類的未來要建立在太空探索的基礎上。他:“我不認為我們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離這顆脆弱的星球。”在即將結束講話時,霍金對聽們:“我們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終盯自己的腳。我們要讓自己看到的一切變得有意義。我們要懷有孩子那樣的好奇心,思索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宇宙存在。”(孝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