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報告大行評價分歧 強調市場作用 但沒具體細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14 08:30
對於三中全會報告,大行的評價相當分歧,瑞穗證券、申銀萬國、招商證券、匯豐等大行總體持正面看法,認為報告強調了「市場」的作用,對金融領域改革亦有涉及,符合外界的預期。而美銀美林、瑞銀、麥格理等大行則持較負面看法,指此前外界盼望推行的多項改革措施,報告均未有涉及具體細則,令市場失望。
香港《文匯報》報導,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昨(13)日撰文指出,公報提及的改革力度超出預期,例如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司法改革,以及組織成立深化改革小組等。他稱,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表述,比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基礎性」作用,有加強和確定的味道。相信在市場機制下,未來要素改革,包括金融改革都有望得到快速推進。
金融改革方面,沈建光指,雖然公報用墨有限,但並非意味金融改革不重要,實際上十六屆三中全會對於金融改革論述同樣不多,但可以看到過去10年,金融改革在所有改革中進展最為迅速。他認為,決策層更多的是將金融改革放到了「市場」的角度來講,畢竟資金改革理順也是要素價格改革的重要環節,而對於金改措施央行早前已經出台「金十條」,一旦肯定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金融改革有望繼續推進。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也表示,公報的字裡行間確實有蠻多新東西,其核心思想是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提法跟過去不同,「原來市場是基礎性作用,是鋪墊,現在是決定性作用,是市場說了算,政府只能作為市場秩序的維護者,是守夜人,更符合市場關係」。又稱,公報未有連篇累牘的提及金融改革,說明內地的金融尚未出現很主要的矛盾,「換一個角度而言,金融領域的改革目前推進得還不錯,今後可能還是延續之前的方向繼續前進」。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偉認為,三中全會具承上啟下的意義,在經濟改革方面饒有新意,公報中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其中較新的有兩點,一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這揭開了新一輪打破壟斷,開放行業准入的可能性;二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股國有企業,給了民營資本以更大的成長空間。
不過,持負面看法的大行也不少。美銀美林的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公報並未超出外界預期。在市場看來,這份公報似乎沒有涉及具體問題,特別是有關土地法和財政領域。另外,公報中強調的任務,是增加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預期國企改革難有進展;或令市場略為失望。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也表示,與近期市場的熱情相反,國企改革看上去並沒有被三中全會視為一個首要任務。公報延續過去十多年來的相同表述,令市場失望。在城鎮化相關改革方面,該行指,公報沒有明確提及戶籍改革,而且對土地改革的提法也鮮有新意,「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措辭在5年前的17屆三中全會上就已提出。對金融領域改革用詞也頗少,僅提及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接下頁)
[NT:PAGE=$]
大行點評三中全會
正面評價: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總體而言,公報提及的改革力度超出預期,例如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司法改革,以及組織成立深化改革小組等,但在國企改革方面變化不大,顯示本輪改革選擇先易後難,有所側重。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公報還是挺讓人振奮的,明確提出了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五個具體目標......經濟領域改革也很實在,提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了這個恰如其分的提法,改革才能有的放矢。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字裡行間確實有蠻多新東西,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龍頭,說明發展才是核心問題。其核心思想是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提法是跟過去不同。
■匯豐經濟學家馬曉萍:三中全會有關未來幾年經濟政策方向的會議公報內容也許不是很明確,但的確涉及了所有外界預期的關鍵改革領域。其中包括稅收體制改革、政府職能以及城鎮化等。
負面評價:
■美銀美林的經濟學家陸挺:三中全會的會議公報並未超出外界預期。在市場看來,這份公報似乎沒有涉及具體問題,特別是有關土地法和財政領域。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與近期市場的熱情相反,國企改革看上去並沒有被三中全會視為一個首要任務。公報延續過去十多年來的相同表述,令市場失望。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洋 :三中全會公報總體來說低於市場預期,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的改革可能留給經濟發展空間會比較有限。在觸及存量利益的情況下,增量改革的效果會非常有限。
■麥格理:會議公報對具爭議性的範疇,包括國企、土地、戶口改革,房地產調控、一孩政策,均沒有提出突破性的措施,市場短期內將受影響。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