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日本中產階級為何“底氣十足”?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本新華僑報主編蔣豐:日本經歷了經濟由停滯至衰退的過程。盡管如此,依舊有大多數日本人都對自己的個人經濟情況感到“底氣十足”。那么,日本中產階級的底氣到底在哪里?

日本中產階級為何“底氣十足”?


  日前,《日本經濟新聞》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依舊有約80%的日本人認定自己是中產階級,但其中的40%將自己定義為“中偏下”。另有66%的被采訪者都表示,在最近5年間,自身所屬的社會階層並沒有發生變化。

  眾所周知,上世紀60年代,日本就曾謳歌過自己是“一億人口,一億總中流”,屬於橄欖型的社會結構。然而在過去的40多年間,日本卻經歷了經濟由停滯至衰退的過程。盡管如此,依舊有大多數日本人都對自己的個人經濟情況感到“底氣十足”,且“知足”,就只是,他們的花錢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購物形式悄悄地變化

  今年剛剛30歲的新明智,是東京一家IT企業的董事,可謂同齡人中的翹楚。他天天乘電車上下班,喜歡買優衣庫、GAP等大眾休閑品牌,拒絕考駕照,也不肯買私家車。他說,“不管是電車還是私家車,不一樣都是交通工具嗎?為什么會有人想開高級跑車,我搞不懂。”

  在如今的日本,像新明智這樣的年輕人很多。通過日本總務省實施的“全國消費實態調查”結果就可以看出,1999年,在未滿30歲的單身男白領中,私家車的普及率是63.1%。而到了2009年,在未滿30歲的單身男白領里,私家車的普及率降至49.6%。

  是因為日本年輕人收入少,沒錢花嗎?其實不然。據日本總務省2013年的調查結果,日本未滿30歲的有固定工作的單身男女,平均每月可自由使用的金額為21萬日元以上,男性比10年前減少了1萬日元,女性則比10年前又增多了2萬日元。但這些本應引領消費市場的日本年輕人,如今卻集體失去了購物興趣,變得和新明智一樣,不再追求房、車、牌子,成了日媒口中的“低燃料”人群以及“草食消費者”。

  他們都把錢花到哪里去了?日本電通總研通過大量的數據調查分析,在2013年3月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日本15歲到29歲的年輕人,是把手里的錢全部化為了“興趣費”和“交際費”,收集動漫模型,和朋友頻繁聚會,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外出旅遊等。至於衣物、生活用品等,則大部分靠貨比三家的網購。

  子女教育投資悄悄增長

  那么,日本的中年人又如何呢?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薪金構造基本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平均年收入最高的,就是40歲以上人群。然而這一人群的主要投資對象,是子女的教育。

  從日本政策金融公庫的調查報告獲悉,自孩子進入中學后,一個日本家庭平均每年要支出的教育費用在191萬2千日元左右,占年收入的38.6%。這么高昂的教育費用如何保障呢?有6成的受訪家庭回答,靠“節省教育費以外的開支”。其中,選擇“節省旅行、業余娛樂費用”的家庭最多,其次是“節省購買服裝的費用”和“節省伙食費”。

  日本的小學生,一般是從四年級就開始上補習班。雖然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太小,沒有必要。但是孩子在看到同學們、玩伴兒們都開始去補習班后,就會自己主動提出要去。再加上,看到班級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上補習班,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去,做家長的面子也掛不住。女兒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宇野浩一郎家就是如此。

  宇野的女兒在上小學四年級那年,磨著家里要進補習班。宇野的妻子耐不住女兒磨,就想反正四年級學生的補習費也不貴,就送她去了。結果,隨著學年的增長,補習班的花樣越來越多。什么模擬考試、寒暑假集中補習等,費用是一個門兒的上漲。到了小學六年級,每年光是為女兒交補習班費,就需要100萬日元以上。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年上班族,宇野浩一郎的收入再怎么增長,也跟不上學費的上漲。面對想打“退堂鼓”的宇野一家,補習班的老師又說了,“這不就是半途而廢嗎?會讓你女兒之前的那些教育投資都打水漂的。”總之,這是上了“賊船”了。宇野的妻子說。[NT:PAGE=$]

  光是養個小學生就如此困難,就不要說大學生了。居住在東京豐島區,經營二手書店的田代一家透露,小兒子從小學到大學都讀的是日本私立學校。光是學費,也至少投入了3750萬日元。其中,小學6年是950萬,中學3年是500萬,高中3年約350萬,大學4年又拿出了650萬。在大二那年,學校還安排兒子去了一年國外做交換留學生,為此,全家又另準備了1300萬日元。沒辦法啊,在“全球化”、“全球化”的眼下,兒子要是英語不好,畢業后干脆就不能進大企業。

  日本金融專家畠山雅子也稱,“教育投資已經把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逼成了慢性‘困難戶’。

  由於學費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普通家庭收入的增長速度,中年父母們不得不節衣縮食。就是大學生本身,零花錢也在縮水。在過去的10年間,日本大學生一個月的零花錢由9萬450日元,降低到了6萬9780日元。租房后半年間購置家電、家具等耐久性用品的支出,也由6萬600日元減少到1萬7000日元。另據東京大學綜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小林雅之介紹,“有不少日本大學生的學費,也由從前的父母支付,變成了父母和大學生本人共同負擔。所以,現在就連大學生中間也出現了貧富差距。”

  老年人手頭悄悄富裕

  日本年輕人傾向於有錢不愛花,中年人是有錢投教育,老年人的情況又如何呢?事實上,日本最為富裕的,就要屬老年人了。

  目前,日本的個人金融資金總和約在1500兆日元左右。其中,占六成的900兆日元都掌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手中。再加上日本的養老金制度比較健全,因此,日本老年人過世后,平均每人留下的現金在3000萬日元以上。真是錢在銀行,人在天堂。

  盡管日本老年人手頭闊綽,但其花錢的方式,卻主要體現在醫療費方面。日本一年間的國民醫療費總額為37兆4202億日元左右,其中,有近六成都來自65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名老年人每年至少要支出醫療費70萬2700日元以上。

  如何能讓老年人睡在銀行里的儲蓄流入市場,刺激消費,就成為日本政府和日本商界的共同課題。三得利推出了符合健康標準的老年人威士忌,“Mi-Look”手機擁有GPS衛星定位、老人活動記錄器、緊急感應繩等多項智慧設備,丘比公司推出了老年人更易嚼的“溫和菜譜”系列袋裝熟食,大型連鎖遊戲廳除為老人提供毛毯,開設專門的遊戲講座外,還特別推出“懷舊遊戲”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連鎖便利店、干洗店、快餐店等也都推出了為老人送貨上門,取貨上門服務……真是在“銀髮經濟”戰略上下了不少功夫。[NT:PAGE=$]

  但是經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獲悉,老年人最優先使用金錢的地方,除自身的醫療保健外,就是孫子、孫女。看來,要想讓日本老年人心甘情愿的變死錢為活錢,就只有打“親情牌”了。為此,2013年4月,日本政府又推出一個有時限的政策。如果老年人能在生前一次性地將1500萬日元贈予孫子、孫女做“教育資金”,就可免交這部分的遺產稅。該優惠政策將截止到2015年12月。這一筆筆“教育資金”會為日本經濟帶來何種效果,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

  中產階級面臨價格悄悄上漲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日本自民黨政權自上臺以來,連續給日本經濟下了三劑“猛藥”,期待其能重新崛起,尤其是在這后半年。但目前的結果卻是讓日本國民們大呼吃不消。

  干松魚薄片價格在最近上調了10%到20%,煎炒芝麻等芝麻產品價格上調了5%到15%,面包漲價2%到7%,黃油每公斤漲價15日元到20日元,家庭用面粉漲價2%到7%,普利瑪火腿株式會社也將價格上調了7%到13%,蛋黃醬也提價2%到9%左右,富強面包粉每25公斤漲價145日元等,這哪一個不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東京新宿區的純手工制面包店店長宮腰進更是為難的表示:“我們已經收到批發公司寄來的信函,說是情況嚴峻,面包粉不得不漲價。在我的記憶里,這么多原材料一起漲價的情況還真是沒有過。國家明年還可能提高消費稅率,到那個時候,店里的面包也不得不漲價了。真是很難應對啊。”

  一家位於東京涉谷的盒飯店,其銷售的盒飯內容是米飯、醬湯和每日變化的配菜,價格為500日元。每到午飯時間,周邊許多公司職員都來這里買盒飯,生意很好。但是,在最近兩個月,店里使用的油漲了10%,原材料也將上漲15%到20%。就在前幾日,供貨方還剛下通知,塑料飯盒的價格要上調10%,真無異於雪上加霜。

  店主說,“500日元的價格,是一個讓人容易購買的價格,如果漲價,可能客人就不會買了。我們今後也想堅持走低價路線,但是今後能做到什么地步,心里真是沒譜啊。”

  日本綜合研究所研究員小方尚子也在采訪中表示:“最近半年來,漲價浪潮已經波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生活品相關產業來說,企業在努力消化原材料漲價部分,但繼續漲下去,大部分企業會扛不住而不得不漲價。進入夏季后,漲價會擴展到各類產品,民眾生活將不堪重負。”她進一步分析稱,“到了年末發獎金時,民眾收入能漲多少還是個未知數。但在年末之前,薪酬未漲而物價先漲,民眾生活負擔增加顯而易見。對於已經習慣通縮的日本民眾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

  雖然現在日本社會依舊是以中產階級為主,但在年輕人改變消費觀念,中年人被兒女教育費套牢,老年人又只攢不花的情況下,又是物價上漲,又是消費稅將增。即使有再多的中產階級,不也是溫水中的青蛙?

  蔣豐,日本新華僑報主編。(來自BWCHINESE中文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