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院士曾上書求推廣轉基因水稻
鉅亨網新聞中心
19日,全國300余名轉基因農品的堅定支持者,自費從全國多地趕往華中農業大學,參加“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轉基因晚宴”成為活動高潮。
自今年5月,全國28個城市開展了轉基因食品試吃活動,推廣轉基因食品,活動中的轉基因大米都是由華中農業大學提供。被稱為“轉基因水稻第一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發遺憾地:“可惜沒有大規模種植,我們提供的僅有10公斤。”
張發認為,從技術層面來講,現在處於轉基因水稻科研的最好時機,但現實環境“很糟。”他透露,61名兩院院士已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否則是誤國的。”
試吃黃金大米
300余支持者參加 每人分一小塊
轉基因晚宴的粥、米飯、米粑、面窩都是“轉Bt基因抗蟲水稻”做成,由於黃金大米僅有10公斤,只能做成米糕,每人分一小塊,這也是輿論熱議的“黃金大米”首次亮相“品嘗會”。華中農大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嚴建兵稱:“全球經過監管部門批准的食品是安全的,無法容忍黃金大米這樣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項目的發展,被某些組織和個人的阻礙。”
這些從全國多地趕來的支持者,不少人攜家帶口,身印有“愛科學支持轉基因”的統一服裝,在華中農業大學開始了一天的“轉基因之旅”。據活動組織者介紹,他們通過網絡征集,有260人報名,到場人數則要更多。這些網友不僅差旅自費,還自願為活動捐助經費,大人每人230元,學生50元。
擺在眼前的困境是,2009年5月,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取得了國家頒發的安全證書,有效期為5年。但現在,他不知道能否繼續獲得許可。張發,“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遙遠了。”
反對者
“推進商業化,有利益驅動”
轉基因大米在社會上的爭議,也讓張發有些無奈。張發,他並不在乎批評聲。作為院士,他期望用多種數據介紹轉基因農作物能帶來的好處,從而推動農業生方式的變革。
作為轉基因食品的反對者,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一旦其商業化且大面積種植,通過基因漂移作用,將對我國野生水稻品種帶來滅頂之災,而食用轉基因大米對人體的影響也尚未有定論,將13億人置於未來潛在的風險之下是難以接受的。
[NT:PAGE=$]“綠色和平”負責人認為,很多轉基因水稻科研人員,也是種業公司的股東,他們不斷從國家的各個層面推進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有明顯的利益驅動。
對話院士
“我們不能再等 否則是誤國的”
“這次上書不像過去那麼客氣”
成都商報:這次61名院士上書領導人,建議“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業化”,能否透露些具體內容?
張發:今年六七月份,61名院士上書,各方面的專家都有,以生命科學類和農業類的為主。推動業化,我們不能再等、再遲緩,否則是誤國的。這次上書不是像過去的“建議”那麼客氣的,措辭要明確得多。
成都商報:會有“誤國”那麼嚴重嗎?
張發:如果前幾年就決策,轉基因水稻推廣了,能少用多少農藥,減少多少污染,節省多少資源,這還不是誤國嗎?
成都商報:轉基因大米推廣難在哪?
張發:中國啟動很早,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國內沒有反對,以為在中國能做下去。但是在2000年左右,就被折騰起來了,我也很想知道原因。其實,我們也在盡力科普,可13億人的國家,你要一個個去解釋,沒必要,也沒可能。只要把法規搞好,依法行政就行,不能讓行政阻力成為掣肘主要因素。
“上市的轉基因,安全沒問題”
成都商報:目前,你對轉基因農作物的前景如何看待?
張發:環境已經很糟了,還能糟到哪裏去。像轉基因大米華恢1號與Bt汕優63的安全證書,5年有效期即將過期,過期后就沒了,也沒理由去申請,申請了不批也沒意思。當初申請就用了10年。農業部來發證書時,很多人都很高興,我高興不起來,看到未來充滿荊棘。
成都商報:轉基因水稻為什麼比其他轉基因農作物審批更複雜?
張發:最主要的還是安全。但我可以肯定,已經上市的轉基因農品,安全肯定沒問題。現在應該不存在實質性的障礙,有的是行政阻力。
“想常吃,但試驗田裏就一點”
成都商報:也有人質疑,推動轉基因水稻業化是受經濟利益驅動?
張發:做了一輩子,我當然希望自己做的東西變成老百姓餐桌上的東西,看到這些東西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如果企業不賺錢,業怎麼發展,怎麼去和跨國公司競爭。如果有我應得的那一部分,我會拿。
成都商報:您經常吃轉基因大米嗎?
張發:我是想經常吃,可現在沒有大規模種植,我們的試驗田裏就那麼一點,哪夠經常吃。成都商報記者 王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