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2014年影響深遠的六大科技事件:美國遇見阿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05 16:43


導語:美國《紐約客》雜誌近日撰文,列舉了6件雖然發生在2014年,但卻可能在2015年繼續對科技行業生重大影響的事件。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1、“分享經濟”遭遇困境

2013年新年夜,租車服務Uber的一名司機在人行橫道上撞死了一名6歲女孩兒。自那以后,該公司可謂危機不斷:他們的司機兩度被控毆打乘客,其法國分公司還用辣妹作為促銷噱頭,Uber高管甚至暗示將雇人挖掘記者的負面消息以示報復,Uber新德裏的司機還被控強姦女乘客。另外,該公司還在波特蘭、舊金山、洛杉磯、西班牙、泰國、法國等多地面臨監管障礙。他們在悉尼人質劫持事件中的坐地起價同樣備受詬病。

Uber是所謂的“分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在這種模式中,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台買賣現實服務。雖然Uber可能比其他同類企業遭遇了更多的批評,但卻並非唯一一家在今年面臨監管障礙的公司。例如,紐約總檢察長埃裏克·施耐德曼(Eric Schneiderman)認為房屋租賃網站的部分房東違反該州的法律。

這類分享經濟服務往往以平台自居,他們表示,平台上的用戶並不是他們的員工,因此不必為其用戶的行為承擔太多責任。但實際上,與具體責任相關的法律法規仍在制定之中。另外,由於他們的服務是在下開展的,而這恰恰是政府嚴厲監管的領域,導致事態更加複雜。

這種趨勢還會在明年繼續上演,或許會出台很多相關法規,對這些企業及其用戶的行為加以限制。但這並不意味分享經濟前景渺茫。事實上,政府之所以密切關注Uber和Airbnb,恰恰是因為他們增長速度過快。倘若以去年的形勢為參考,2015年的監管和法律障礙仍然不足以扭轉整體趨勢。

2、虛擬現實變成現實

2014年3月,Facebook宣佈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眼罩開發商Oculus VR。因為Oculus一直都在開發游戲眼罩,使得這筆交易顯得不同尋常。但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博客中透露了他的宏大野心。扎克伯格表示,該公司起初將繼續研究Oculus的視頻游戲項目,但他的未來願景並不僅限於次,甚至帶有幾分科幻色彩:

“在游戲之后,我們會用Oculus平台提供很多其他的體驗。試想,你可以在游戲中坐到法庭上旁聽,與世界各地的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與醫生面對面交流。而這一切,都只要在家裏帶上眼罩即可實現。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溝通平台。通過這種真實的存在感,你可以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共同分享無限的空間和體驗。你不僅可以與好友在網上共度時光,甚至可以與他們分享全部的體驗和冒險。”

由於Facebook在這筆收購中投入了大筆資金,因此扎克伯格必須證明Oculus的確符合該公司的願景。但Facebook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平台,可以用於服我們使用新型通信設備。過去幾個月有跡象顯示,Facebook正在快步推進這項計劃。去年9月,Facebook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一個名為Crescent Bay的原型眼罩。去年11月,Oculus CEO布倫登·艾利比(Brendan Iribe)表示,該公司幾個月內就將面向消費者推出虛擬現實眼罩。2015年的高中生或許還無法申請虛擬大學,但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技術今年或許就會出現。

3、美國遇見阿里巴巴

創立於1999年的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很早以前就開始創造巨額營收,但該公司直到去年才開始為美國商界所知。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創造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但路透社在該公司上市前進行的調查卻顯示,88%的美國人從未聽過該公司。

這份調查似乎對阿里巴巴不利,但這個結論卻忽視了幾個問題。首先,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中階級增長迅猛,意味一家國際公司的成功已經不再依靠美國消費者的追捧。第二,美國人對阿里巴巴的認識不足反而表明該公司在美國有巨大增長空間。

阿里巴巴副董事長蔡崇信在上月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在美國的短期計劃包括購買美國企業的少數股權,幫助美國商家把商品銷往中國。但他還表示:“關鍵問題是,我們能否在美國市場開展一些真正瞄準美國消費者的業務。我們認為,從長期來看,這將是一個吸引我們的市場。”

4、蘋果推出智能手錶

在一些新興科技品出現時,蘋果未必總是率先發布,但卻總能定義整個行業。在蘋果之前,其他公司都設計過PC、MP3播放器和平板電腦,但真正讓它們廣受歡迎的還是蘋果。所以,當蘋果2014年9月發布Apple Watch智能手錶時,消費者和科技媒體都倍受鼓舞。

該公司在9月的活動上展示了這款手錶的原型品,該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甚至在台上親自佩戴了一塊。該品似乎既時尚又實用,蘋果承諾其中將包含很多炫酷的功能,包括顯示短信、震動導航、心率追蹤和健身等。但還是要等到2015年初上市后,才能判斷Apple Watch能否吸引主流消費者。也只有到那時,才能知道蘋果的這款智能手錶能否延續這家傳奇企業往日的輝煌。

5、泰勒·斯威夫特放棄Spotify

今年11月,當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推出新專輯《1989》時,她和她的唱片公司選擇屏蔽Spotify流媒體音樂平台。雖然這一決定惹惱了部分歌迷,但卻並非沒有先例:之前已經有很多歌手採取了類似的措施。但Spotify隨后宣佈,斯威夫特已經撤下了她的所有音樂。一段時間以來,斯威夫特都沒有公開談論此事。后來在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她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藝術應該有其內在價值。從這一點來看,當我把自己的音樂放到Spotify上時似乎無法實現這種價值。所有人都抱怨音樂銷量下滑,但沒有人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他們都在不斷湧向流媒體音樂。而這種形勢在很大程度上積壓了付費專輯的銷量。在Beats Music和Rhapsody上,你需要花錢才能收聽我的專輯。這些地方纔能讓我感受到自己創造的價值。在Spotify上,他們並沒有任何設施,也沒有對誰能收聽什麼音樂加以限制。我認為,應該讓人們感受到音樂家作品的價值,就是這樣。”

換句話,斯威夫特不喜歡Spotify的商業模式——與其他流媒體服務不同,這個平台並沒有提供收費的高端服務,而是完全採用廣告創收。不過,她的這項決定進一步推動了Spotify對音樂行業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討論。

那麼,斯威夫特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這取決於Spotify是否會作出改變,採用對歌手更加有利的商業模式——同時也取決於斯威夫特最終能否在離開Spotify后賺到更多錢。這一結果明年將變得更加明了。與此同時,音樂行業的人們也將關注其他歌手是否會效仿斯威夫特的做法。斯威夫特所在的Big Machine唱片公司的CEO斯科特·博切塔(Scott Borchetta)表示,今后應該會有更多歌手逃離Spotify。“我收到過其他很多經理和歌手的電話。”他接受媒體採訪時,“很多人都有意這麼做。Spotify的確是項很好的服務,但他們需要加強與歌手的合作。”

6、網絡中立的轉折點

網絡中立原則認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政府應當對所有網絡流量一視同仁。所以今年春天,當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以下簡稱“FCC”)出台新規,允許康卡斯特和Verizon等運營商向谷歌和Netflix等互聯網公司收取內容優先費時,立刻引發了網絡中立支持者的憤怒。他們認為,這是在縱容網絡“快車道”的出售行為。自那之后,網絡中立支持者一直在對此事舉行抗議。

今年9月,數以千計的網站參加了“互聯網減速日”,專門抗議FCC的這一決定。幾天后,FCC結束了網絡中立原則評論期,期間收到的信息創下歷史記錄。今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呼籲FCC採取最有力的政策保護網絡中立原則。他補充:“我呼籲明確禁止付費優先權,以及其他起到類似效果的限制措施。”

FCC原本有望在2014年對網絡中立原則作出最終決定,但該委員會已經將此事推遲到2015年。最終的結果將會對互聯網內容的傳輸生重大影響。(書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