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NASA首席科學家:不擔心旅行者號遇外星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23 08:59
現年77歲的斯通博士是“旅行者”計劃迄今為止唯一的項目首席科學家,是“旅行者1號”最權威的發言人。斯通曾經是負責旅行者項目的NASA噴氣實驗室前主任,還是另外9個NASA飛行器項目的首席調查員。他與“旅行者1號”相伴36年。現在,“旅行者1號”的數據會在第一時間送到斯通位於加州理工學院的辦公室。目前,斯通博士正在北京准備參加國際宇航員大會,在此之前,新京報記者電話連線專訪愛德華·斯通,講述他與旅行者號的故事。
談初衷
起初想讓“旅行者”探索四星
新京報:“旅行者1號”是怎樣一步步踏上星際之旅的?1977年發射時,你是否預料到會有今天的成果?
斯通:“旅行者1號”是1977年發射的,我們最初的想法是讓“旅行者”去探索四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我們也考慮到讓它飛往星際空間的可能性,這在我們當時的任務書中有明確的體現。只不過,那個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日球層有多大,事實上,日球層比我們原想的要大兩倍。另外,我們也不知道飛行器可以飛多久,部件會不會損壞,因為大部分的飛行器只能運行20年。
新京報:現在的“旅行者1號”面臨的處境如何?
斯通:“旅行者1號”已經離太陽系很遠了。太陽風的壓力減弱,但外部的壓力增強了,這其中有來自五百萬到一千萬光年外超新星爆炸后帶來的宇宙射線。現在的宇宙射線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旅行者1號”,但是探測器內部的設備會因為宇宙射線而發生震動。
新京報:如果我們把“旅行者1號”比喻成一輛火車,你如何比喻這30多年來它經過的風景?
斯通:我們發現了太陽系中各種令人驚訝的場景。在“旅行者1號”之前,人們知道太陽系最大的火山在地球上,但當“旅行者1號”經過木星的衛星后,我們看到一個比地球上最大的火山還要大10倍的火山。這之前,我們以為地球是唯一一個大氣中存在氮的星球,但“旅行者1號”飛過土星的衛星后,發現上面的氮更密,更多。
我們以為衛星的磁場都跟地球一樣有南北極,但“旅行者1號”經過海王星時,發現它的磁場是沿赤道方向橫向分佈的;我們以為只有地球上才有地熱噴泉,但“旅行者”飛過土星的小衛星海衛一時,發現北極有大量的水氣噴發,而上面的溫度只有零下233℃。[NT:PAGE=$]
隨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從未發現的東西,知道了從未知道的知識,這是“旅行者”帶給我們最有價值的地方。
談期待
一直等待“旅行者”進星際空間
新京報:在過去的36年中,你們是否擔心過“旅行者1號”的安全?
斯通:在飛過木星的時候,我們曾經擔心過,因為那附近磁場非常強。因此,我們當時很謹慎,特別是在選擇哪些電子儀器運行時。飛行器上面的電子元件已經很舊了,雖然出了一點小故障,但不是破壞性的,這點我們很幸運。
新京報:當你們接收到新的數據,並最終判定“旅行者1號”已經進入星際空間時,你們的感受是怎樣的?
斯通:今年4月是最重要的時間,首先太陽出現了大規模的爆發,一年后才到達“旅行者1號”,它的等離子體儀器開始振動,比在氣層中強了一百倍,太陽的高能粒子也非常弱,我們這才認為,旅行者1號已經到達星際空間了。
我們非常興奮,一年前我們還不理解這些數據的意義。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我們一直在等待。
新京報:現在“旅行者1號”備受矚目,但之前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它。對你們來,過去36年是怎樣工作的?
斯通:的確,現在我們處於工作上比較興奮的時刻。平時,我們的工作就是看各種數據、各種信號,每年開兩次會,分析最新的數據,判斷“旅行者”探測器所處的環境是否發生了變化。2004年12月,太陽風突然減弱,來自星際的宇宙風增強。此后,各種驚喜不斷出現。但在那之前,“旅行者”探測器沒有多少意外,我們的工作也很平靜。
此前,外界一直在質疑,人類能不能到達太陽系邊界?我們的項目每兩三年就論證一次,大家最終一致認為,“旅行者”項目很重要,它可以解答人類的謎題。[NT:PAGE=$]
談憂慮
不擔心“旅行者”遭遇外星人
新京報:對於你和你的團隊來,“旅行者1號”對你們意味什麼?
斯通:對我們來,這顯然是跨越一生的“旅程”。我們工作近40年了,很榮幸參與了這個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看法的任務,這是人類第一次探索星際空間,能參與這樣偉大的任務,我們都感到很興奮。
新京報:未來,“旅行者1號”可能會與地球失去聯繫,也可能會遭遇其他高等文明,對此你是歡迎還是擔憂?
斯通:我想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太空真的很渺茫,“旅行者1號”距離下一個恆星還有1至2光年的距離,得花幾千年時間才能到達,所以被其他文明發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新京報:未來還有可能再造個類似“旅行者”的飛船進行類似探索嗎?現在“旅行者”上的哪些技術還可以借鑒?
斯通:如果要打造另一艘飛行器的話,“旅行者”上用的熱能來源還是有用的,但“旅行者”上的技術大部分已經很老舊了,比如“旅行者1號”上所有的內存加起來非常小,一台智能手機的內存都比它高出24萬倍,所以肯定會需要更高級、更有效的智能系統。
新京報:那麼,你覺得“旅行者1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斯通:我覺得有五方面的價值,一是物理層面的,它去了人造物體從未去過的地方;二是知識層面的,它讓人類了解那邊有些什麼東西;三是技術層面的,讓人們了解怎樣的儀器、器械可以進行操作讓它長時間飛行;四是應用層面,可以讓人們去了解怎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太空;五是人的層面,它實現了在那樣的太空環境中,人類物體依然可以運行良好。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金煜 韓旭陽 高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