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耳朵真的需要經常掏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5 11:13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
“掏耳朵”,看到這三個字許多人可能就感覺耳朵癢癢了,可作為醫生的我想到這個動作就會想起平時聽到的各種掏耳朵的景象,有的人用挖耳勺掏起耳朵來想挖寶,有的人用加長型的指甲蓋掏耳朵看起來很優雅,有的人用發卡掏起耳朵來像探月,更誇張的是有的人竟然用牙籤掏耳朵,想就感覺恐怖……。
事實上,因為掏耳朵后引起的耳朵發炎甚至鼓膜穿孔在耳鼻咽喉科日常工作中是非常常見的,那麼就讓我們聊聊——
掏耳朵這種動作几乎是我們每個人都干過的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掏耳朵本身有很多學問在裏面,掏好了那是一種享受,掏不好那是一場災難。那麼到底怎樣掏耳朵才正確呢?讓我們先看看我們的耳朵。
耳朵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外耳道是一個近似於圓筒狀的結構,外面連耳廓,裏面最深處是鼓膜,其功能主要是向中耳、內耳傳遞聲波。外耳道口附近的皮膚長有細絨毛,可以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
外耳道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聹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聹,俗稱耳屎,它也有一定的保護外耳道作用。但是,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甚至影響聽力。
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骨質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外耳道不是一個直的管道,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會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耳朵真的需要經常掏嗎?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的外耳道不需要掏。這是因為我們的耳朵在進化過程中有一種自潔功能,那些小塊耳屎、碎屑等等可隨開口話、咀嚼以及頭部的活動而自行掉到耳外,不會引起外耳道堵塞。
但有的人覺得掏耳朵舒服,也可以半個月左右掏一次。如果游泳或洗頭時耳朵裏進了水,需要把水掏出來,但要注意方法。
那些不正確的掏耳朵方法
1、用手指甲、發卡、挖耳匙甚至牙籤掏耳朵。
這些尖的東西掏耳朵非常危險,這種方法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引起出血,導致外耳道發炎。前面我們到,外耳道發炎會引起劇烈的腫脹以及劇痛,會令人痛苦不堪,還會影響到聽力。另外,這些尖的工具在掏耳朵時很容易刺傷耳膜,則可引起鼓膜穿孔,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2、 過於頻繁的掏耳朵,甚至掏耳上癮。
頻繁掏耳會引起外耳道皮膚肉眼難以看見的隱性破損導致感染。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藥后會很快好轉,但如果誘發黴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會使人坐立不安;有時甚至還可以引起外耳道腫瘤的發生。
3、讓別人幫助掏耳朵。
每個人的外耳道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深一些,有的淺一些,有的較直,有的有彎曲。不借助專業工具很難看清楚外耳道情況,所以不要請別人幫助掏耳朵,否則很容易導致外耳道或鼓膜受傷。
怎樣掏耳朵最安全?
耳朵瘙癢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一般的輕微瘙癢自己即可解決,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選用粗細合適的棉簽,適當的蘸上一些酒精,硼酸等藥物,輕輕插入外耳道,在外耳道內瘙癢處輕輕轉動即可。由於棉簽軟,不會導致外耳道皮膚損傷,又可清理出外耳道裏的髒東西,棉簽上的酒精有止癢、殺菌作用,真可謂一舉多得。
這些情況需要請專業人士掏耳朵:
下面這些情況自行掏耳朵會有危險,需要請專業人士幫忙。耳鼻咽喉科醫師有獨門技:耳內窺鏡、耵聹、負壓吸引器等工具,掏起耳朵來會做到視野請、無損傷,不管什麼東東,一舉拿下。
1、耳屎生成速度快,特別是俗稱“油耳”的人,耳屎很粘稠,需要請專業人士幫忙。
2、耳屎呈球形,質地較硬,或者嵌頓在外耳道內,需要請專業人士幫忙。這時醫師會開耵聹液浸泡耳屎數天后再取出。
3、給嬰幼兒掏耳朵。特別是哪些尚不會表達自己感受的寶寶,如果寶寶經常撓耳朵,那可能是外耳道有耳屎,家長最好不要自行解決,因為掏不好會引起很嚴重問題,需要請專業人士幫忙。
4、各種昆蟲,球形物等各種異物進入耳內,對不要自行掏耳朵。對於昆蟲,如果自己掏耳朵,會刺激的昆蟲更加往深處爬行,甚至會把鼓膜抓破;對於球形物,自行掏耳朵會把異物捅得更深,這種情況下必須請耳鼻喉科醫師處理。
5、自己掏耳朵后出現耳朵疼痛、出血、聽力受到影響,必須請專科醫師檢查,看看是否有外耳道破損,有無鼓膜穿孔,有無外耳道炎,必要時給予專科治療。
6、耳朵異常瘙癢。可能是一種被稱為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疾病,需要請專科醫師明確,給予專科治療。
小貼士:
我們在掏耳朵時,會感到嗓子發癢、刺激性的乾咳,這是因為外耳道內皮膚有迷走神經末梢分佈,掏耳朵時刺激了迷走神經引起咳嗽,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