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騰訊寫稿機器人背后:真正智能機器人10年后出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5 08:50


見習記者楊清清北京報導

近日,互聯網巨頭們的智能機器人頻頻現身,奪人眼球。


9月10日,在國家統計局公佈8月CPI數據的第一時間,騰訊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夢幻寫手)便寫出新聞稿,成為業界議論焦點。而就在9月8日的“2015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宣佈推出百度智能機器人助手“度秘”,亦迅速刷爆朋友圈。日前,微軟第三代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也殺回微信,自稱17歲陪人聊天是其強項。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公開預測,到2020年,智能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1500萬台,業規模達1.5萬億美元。

“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可從前后兩端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北京賽迪方略城市經濟顧問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王高翔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未來隨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智能機器人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較快增長。”

科技巨頭搶奪萬億市場

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新材料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全球正進入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而種種跡象表明,智能機器人井噴時代即將到來。

目前,除谷歌之外,IBM、微軟、臉書、雅虎、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紛紛投入巨資,搶佔智能機器人的戰略制高點。而國內互聯網巨頭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亦加速佈局智能機器人,以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根據Gartner今年8月發布的《2015年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顯示,智能機器人(Smart Robots)尚處於技術上升期,但預計將在5-10年內迎來穩定應用期。這也就意味,隨智能機器人技術成熟度的增加,5-10年后,智能機器人或將步入實質生高峰。

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正成為未來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而在發達國家推動新工業革命、製造業回歸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正面臨歐美發達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發展智能製造裝備、推動製造業升級是實現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這場工業4.0的全球競賽中,中國亦不斷加碼智能機器人領域。《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提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品,推進生過程智能化。”

真正智能機器人10年后出現

騰訊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甫一出現,互聯網上便有了關於“記者下崗”的各種猜測。

據報導,寫稿機器人不僅可對核心數據進行梳理,還可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盡管目前該機器人只能撰寫消息類稿件,諸如深度、人物類題材還無法勝任,但因其屬於批量生類型,每天可完成百篇稿件,在稿件數量上“完勝”單兵作戰的記者。

“這體現了知識工作自動化發展的趨勢。”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他看來,未來如會計報表、法律司法文書等大量格式化文書化的內容,完全可以由機器人來操作。

而王高翔則表示,智能機器人的運用可以從前后兩端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從製造環節而言,智能機器人可提升工業生效率,促進製造過程向智能化、柔性化發展。從品類型而言,隨智能機器人的普及提升,品種類也將逐日更加豐富。

“延伸到騰訊的寫稿機器人、度秘等這類具有自動學習能力、自動出能力的智能機器人而言,它們在中國製造業中的應用,可以更好協調企業與企業、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關係。”王高翔指出,“從而可以促進以工業4.0為核心的業網絡的形成。”

不僅數量能夠取勝,在寫稿基本功之一的找資料方面,智能機器人也是一把好手。企業網D1Net數據部經理趙曉勤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寫稿機器人運作的基礎是UGC(用戶生內容),而機器人撰稿的過程是連接無數用戶“大腦”的體現。快速收集信息並輸出分析的優勢,使其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

“微信活躍用戶超過6億,臉書的用戶超過15億,這些平台上生的信息,人是無法全部掃描的,但機器可以。”趙曉勤。

除令人咋舌的寫稿機器人之外,目前還有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如聊天機器人、烹飪機器人、清潔機器人、迎賓機器人、送貨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軍事機器人等也均開始出現在不同領域。

盡管亞洲製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業聯盟秘書長羅軍早前公開表示,機器人要做到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決策問題,非常不易,目前的機器人尚未達到該水平。但同時,羅軍也指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機器人將在10年左右出現。也就是,隨智能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髮展成熟,更多智能機器人“上崗”將不再遙遠。

而在寧家駿看來,未來人類與智能機器人的勞動分工是必然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因其工作原理是基於規則進行邏輯推理,所以適用於程序化勞作,可以處理數據量較大、時效性要求高的工作。而人類的思維特點在於不受限於規則,可從事更具創新性的工作。“人類的跨界思維轉換,是機器無法代替的。”

(編輯:張偉賢,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zhangwx@@21jingji.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