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流動性緊缺是一種結構性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0 17:12


流動性緊缺是一種結構性問題

◎周俊生


近期,我國5月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多項數據表現不佳。與此同時,市場資金趨緊的利空消息也不斷傳出。種種跡象表明,市場上流動性已經十分緊張,市場缺錢!

流動性緊張,導致宏觀經濟數據低於預期。令不少人擔憂的是,這種經濟增速下降的趨勢在短期內仍將延續下去,因此,不少投行已經修訂了中國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經濟增速放緩,這肯定不是好事。因此,最近幾天,隨著5月經濟數據的公佈,市場上關於降準和降息的呼聲也高了起來,甚至出現了四大行要求央行降準的傳聞。降準是為了讓銀行獲得更多的信貸“頭寸”,向市場釋放出更多的流動性,而降息則可以讓企業減輕信貸成本。如果資金面能因為降準降息而改變目前的緊張狀況趨於寬鬆,那麼經濟運行等於獲得了潤滑劑,未來的經濟數據就能夠修好。而5月CPI同比漲幅僅為2.1%,這表明通脹壓力幾乎已經不存在,因此目前由央行操作降準降息似乎已到時候。

不能說這種分析沒有一點道理。但是,這種說法更多的是基於以往中國頻繁使用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而得出的經驗。中國保持了多年的GDP高速增長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驕傲,而這種增長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政府支持的投資擴張,這種投資擴張又高度依賴銀行信貸的支持。因此,伴隨著中國GDP高增長的是中國貨幣發行的嚴重超標,它的一個直接的結果是使人民幣在國內和國際出現了“分裂”。在國內,超發的人民幣使其不斷貶值,民眾收入水平處於實際的下降通道之中;但是,人民幣在國際上與美元等貨幣相比較又出現了升值,尤其是當美國啟動量化寬鬆政策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使中國企業的出口生意無法正常地進行下去。

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的最近幾年,中國的貨幣政策總體上處於寬鬆狀態,這雖然使中國保持了經濟增速的繼續上升,並且在全球範圍內較早地擺脫了金融危機的侵襲,但是,在寬鬆貨幣政策之下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左沖右突,導致的一個結果便是通貨膨脹的不斷發作,今天,CPI水平雖然回落到了比較正常的狀態,但是,物價水平與危機爆發前的5年前相比,已經上了不止一個台階。很顯然,中國以貨幣超發、投資擴張帶來的經濟高增長在短期看上去很輝煌,但它只是將問題像擊鼓傳花般往後傳。目前的中國正在承受這種“擊鼓傳花”所帶來的痛苦,這是為以往追求高增長模式必須付出的代價。

其實,中國政府對這種以貨幣超發支撐下的GDP高增長模式一直是有所警惕的,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模式的不可持續性,並為此提出了經濟轉型的目標。但是,以往的教訓是,只要經濟指標稍有回落,政府馬上就坐不住了,再一次運用投資擴張的手段來維持經濟增長速度,使經濟轉型的目標經常半途而廢。今天,中國又一次處於這樣的十字路口,降準降息的呼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冷靜地分析,目前的流動性緊缺更多地呈現為一種結構性問題,央企等並不缺錢,只要看看他們在各地的土地拍賣市場上爭當“地王”的情景就明白了。真正缺錢的是那種處於經濟結構底部的民營中小微企業,但是他們從來不是四大行信貸投放的考慮對象,即使降準降息了,這些中小微企業還是很難從中得到實惠,這在以往幾次推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的實踐中已經得到證明。因此,對於央行來說,目前更重要的並不是降準降息,而是要引導商業銀行將信貸目標更多地傾向於中小微企業,使經濟結構底部出現活力。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即使經濟數據有所下降,但經濟運行就仍能保持健康狀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