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深度報導:三星崛起之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29 14:39
導語:放眼當今的移動硬件領域,除了蘋果和三星外,其他品牌似乎都永無出頭之日。是哪些特質成就了三星今日的地位?《商業周刊》今天發表深度報導,揭示了三星的崛起之路。
以下為文章全文:
我坐進了一輛奔馳商務車,同行的還有3位三星公關人員,此行的目的地是龍仁,一座距離首爾約45分鐘車程的城市。
龍仁號稱“韓國的奧蘭多”:並無明顯特色,但卻發展飛快。它最著名的是旅遊業,韓國最大的主題公園“愛寶樂園”(Everland Resort)就坐落於此。不過,我們的目的地並非愛寶樂園,而是一個比愛寶樂園更賺錢的“主題公園”——三星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它的主題是三星。
這裏的正式名稱叫做“Changjo Kwan”,翻譯過來就是“創意學院”。這棟巨大的建築採用傳統的韓式屋頂設計,周圍環境宜人,與公園無異。在一個亭廊中,擺放一幅用瓷磚拼湊起來的世界地圖。這幅地圖將全世界分成兩類:一類是三星已經涉足的市場,用藍色表示;另外一類則是三星即將進軍的市場,用紅色標注。藍色顯然佔據多數。進入大廳,一段用韓語和英語銘刻的標語映入眼帘:“我們要奉獻自己的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創造優異的品和服務,讓世界更加美好。”落款則用英文寫道:“Go!Go!Go!”
每年都有5萬多名三星員工在Changjo Kwan以及與之類似的機構接受培訓,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在此期間,他們會被反復灌輸三星的理念:他們會學習3P——品(product)、流程(process)、人事(people);還會學習有助於三星進軍新市場的“全球管理”;還有一些員工會一起製作泡菜,學習團隊合作和韓國文化。
他們會根據級別住進不同的房間,有的住單人間,有的則要幾個人共住一個房間。住宿區的每個樓層都以一位藝術家的名字命名,也都有特定的主題。例如,瑪格麗特層會在地毯上繪製雲朵,天花板的上還會倒掛幾盞檯燈。走廊上,擴音器不斷傳出一個男性的聲音,說的是韓語。“這都是董事長幾年前發表的一些評論。”三星的一位員工解釋道。
她口中的“董事長”指的是李健熙,71歲的三星電子董事長。不過,李健熙拒接受採訪。雖然曾經在2008年因為逃稅被判刑,后於2009年獲得韓國總統特設,並因此廣受媒體關注,但李健熙本人對外一直很低調。但在三星內部卻是另外一番場景——他几乎無處不在。不只是擴音器中傳出的各種口號,無論是內部政策還是外部戰略——從電視機的設計方式到“危機永存”的理念——都留下了這位董事長的痕跡。
自從李健熙1987年掌權以來,三星的銷售額已經飆升到去年的1790億美元,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電子公司。但與這種遍及全球的觸角相比,外界對三星卻仍是霧裏看花。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與蘋果、盛田昭夫與索尼的故事早已盡人皆知,但李健熙與三星呢?外界或許會將該公司的崛起歸結為政府的鼎力支持和資本的觸手可得,但在公司內部,這一切都要追溯到李董事長和“法蘭克福廳”(Frankfurt Room)。
“法蘭克福廳”裡擺放上世紀90年代的舊式傢具,一張大桌子的中央用一束假花裝飾。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法蘭克福廳之於Changjo Kwan,就好比格萊蒙廳之於聖彼得大教堂——二者都堪稱“聖地中的聖地”。這裏禁止拍照,所有人進去后都只能低聲耳語。這個房間源於一家德國酒店,淺褐色調的裝修十分考究。1993年,李健熙與它的副手們正是在這裏制定了三星的轉型計劃,隨后逐步將一家二流電視機製造商,打造成全球最大、實力最強的電子廠商。這種轉型意味要從“低質高量”轉向“高質”。雖然可能犧牲銷量,還最終目標卻是“衝出韓國,走向世界”。
三星如今已經傲視群雄。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製造商,洗衣機銷量也在全球名列前茅,但真正讓三星成為像迪士尼和豐田一樣家喻戶曉的品牌的,還是它的智能手機。即使三星仍然沒有變成像蘋果那樣讓人頂禮膜拜的品牌,但卻成功找到了對抗蘋果的法寶——它的Galaxy智能手機銷量已經超過iPhone。除了蘋果以外,三星或許是唯一一家能吸引人們爭相排隊參加新品發布會的企業,它3月14日在紐約舉行的Galaxy S4發布會就是最好的例證。但在以前,三星發布電冰箱時,卻從未引發如此轟動——盡管它推出的泡菜專用冰箱已經在韓國市場廣受追捧。
[NT:PAGE=$]
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最大的一項業務,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為韓國貢獻了17%的GDP。它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7萬員工,但無論在哪裏,都無法像韓國這樣處處感到三星的存在——它的實力之大,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第二個政府”。
一位首爾居民可能會出生在三星醫療中心,然后被父母帶回一套由三星房地部門開發的房子。她的嬰兒床可能是進口的,但運送時使用的集裝箱卻有可能是三星重工生的。當她慢慢長大,可能會看到三星人壽保險的廣告,而這則廣告有可能是由第一企劃(Cheil Worldwide)製作的——這是三星旗下的一家廣告公司。她穿的衣服可能是Bean Pole牌的,這個牌子源於三星紡織部門。當親朋好友來訪時,他們可能會住在The Shilla酒店,或者到The Shilla免稅店購物,這一切統統歸三星所有。
數十年來,這樣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早已在多數工業化國家失寵。但與Gulf + Western、Sunbeam和其他已經銷聲匿跡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相比,三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專注和極端機會主義。“三星就像是一個軍國主義組織。”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當索尼遇到三星》一書的作者張世真說,“所有的走向都由CEO決定,沒有任何討論的余地——其他人只負責執行命令。”
“三星紀律嚴明,就像鐘錶一樣分秒不差。你必須與大家步調一致,否則,同事的壓力會讓你喘不過氣。如果你不遵守命令,就沒法在公司待下去。”美國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馬克·紐曼(Mark Newman)說。
於是,在這種風格的指引下,三星挺進了新的領域。與LG和現代等其他韓國綜合性企業集團一樣,三星同樣從小處起步:首先為電子行業生關鍵零部件。最理想的選擇是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的零部件,因為這種成本門檻有助於限制競爭。微處理器和存儲晶片就是最完美的選擇。“一家半導體工廠需要20億至30億美元啟動資金,你不可能只建半個工廠。”三星全球公關負責人Lee Keon Hyok說,“要麼建完,要麼不建。”
基礎設施到位后,三星便開始向其他公司出售零部件。這也幫助他們了解了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當三星決定擴大業務規模,與自己的下遊客戶競爭時,便大舉投資建設工廠、開發技術,利用自身的優勢迅速獲得了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地位。去年,三星電子的資本開支高達215億美元,達到蘋果的兩倍。“三星對技術下了很大的賭注。”紐曼說,“他們先是深入研究問題,然后便會把身家性命都賭上。”
到了1991年,三星開始生液晶面板,供應給其他電視機品牌使用。1994年,它又開始生快閃記憶體晶片,這種晶片現在已經成為iPod和智能手機的必備元件。三星如今已然成為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廠商,它的快閃記憶體和RAM內存晶片銷量也位居全球第一。2012年,三星甚至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頭號手機廠商。
在三星蒸蒸日上的同時,其他企業卻相繼敗走麥城:摩托羅拉分拆后,將手機業務賣給了谷歌;諾基亞也在智能手機浪潮中眼睜睜看自己的龍頭地位遭到蠶食;索尼愛立信的合作關係也已瓦解;Palm在併入惠普后徹底消失;黑莓雖然依舊廣受關注,但早已今不如昔。放眼當今的移動硬件領域,除了蘋果和三星外,其他品牌似乎都永無出頭之日。
三星由李健熙的父親李秉哲創立於1938年,三顆星的商標也被沿用了數十年之久。在父親1987年去世后,李健熙繼任董事長。(李健熙之子李在鎔是他的繼任者,目前擔任副董事長。)在李健熙的領導下,三星很快繁榮壯大。“1988至1993年間,公司增長了兩倍半。”三星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總裁Shin Tae Gyn說,“所以高管都認為發展得不錯。”但李健熙的野心卻不止於此,它的目標不只是打造一家成功的韓國公司,還要建立一家與通用汽車、寶潔、IBM比肩的世界級企業。他甚至給自己定下了最后期限:在2000年實現這一目標。“當時距離2000年並不遙遠。按照那時的速度,我們能否按時成為世界級企業?答案是否定的。”Shin Tae Gyn說。
未完待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