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國內多地試點“電子書包” 遭家長質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28 12:59


新聞回顧

臨近開學,一場有關“電子書包”的爭論正在深圳發酵。支持者認為,這是傳統教育改革的飛躍;反對者則認為,在電子信息化席捲生活各個領域的時候,中小學課堂上應當保持師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


“電子書包”命運將會如何?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表示,9月份開學后,將在全區8所試點學校舉行公開課,屆時將邀請市、區人大代表及家長代表、媒體記者進入課堂聽課,由民意決定該項目是否廢止。

電子書包,就是採用可移動攜帶型的電腦設備作為學習終端,與學校網絡服務平台相連,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的數字資源和管理平台。相較於傳統課堂老師在黑板上講解的方式,電子書包可利用三維圖、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在講授語文、美術、音樂等課程時更加生動。

去年起,深圳市福田區在8所學校的16個班級試點電子書包。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新鮮事物面世不久就遭到了家長普遍而強烈的反對和責難。媒體調查顯示,82.72%的家長對“電子書包”持反對意見,在一個名為“深圳教育問題交流”的QQ群上,每天有近百名家長交流對“電子書包”的看法,且普遍心存顧慮。

與世界同步

國內多地試點“電子書包”

就在不少深圳家長質疑的同時,今年8月份,荷蘭開放11所“史蒂夫·喬布斯學校”,這11家學校的上千名孩子將不再使用課本、書籍或黑板學習,而是完全借助iPad;教室內也不再有學習計劃、座位表、作息表、家長會、假期等,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iPad軟件通過多媒體教材進行學習。

荷蘭的“史蒂夫·喬布斯學校”,僅是全球新一輪“電子書包”建設的縮影之一。目前,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試點推行電子教育。一些國家還出台了“電子書包”全面鋪開的時間表:韓國2015年、美國2017年……

在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下,我國教育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也都先后積極試點運用。近幾年來,北京將多樣化的移動終端用於教育教學一直處於積極的發展狀態中。2010年9月,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率先和蘋果(中國)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將iPad用於未來教學實驗班的教學實驗;2011年3月,NEC中國研究院與北師大教育技術學院就平板電腦教育應用研究項目開展交流合作,探索平板電腦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目前,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等都在進行平板電腦進課堂的應用探索,其探索的規模或以班級為單位、或以年級為單位,其設備管理模式也是多元化的,或廠家借用、或學校籌措、或家長支付。[NT:PAGE=$]

去年年初,教育部下發《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隨后全國多個省市開展“電子書包”試點。從全國來看,在深圳,南山實驗學校麒麟小學建議一年級小學生統一購買蘋果iPad平板電腦,以方便學生上語文讀寫課;在上海,在“電子書包”理念的驅動下,基於Intel 一對一解決方案、中國電信“電子書包”解決方案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在多所實驗學校開展;南京從2012年試點“電子書包”進課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學成為試點學校,大多數學校是從政治、歷史等非主科開始試點。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開展平板電腦進課堂(含擬開展的)應用的學校已經超過百所。

家長疑慮重重

擔心視力、書寫和思維能力

然而,“電子書包”試點對深圳家長而言,僅僅是“看上去很美”。不少家長們想要堅守的是:在電子信息化席捲生活各個領域的時候,還能在中小學的課堂上保持師生傳道授業解惑傳統。

網名為“保護兒童”的深圳學生家長,本月在論壇上連番發帖,他,孩子去學校的唯一意義就是因為有活生生的教師,活生生的教師是學校的唯一核心資源,如果沒有,孩子為什麼不待在家看錄像、和電腦互動就行了,幹嗎要去學校?

一位家長向媒體坦言,孩子平時放學在家已經很喜歡玩iPad,如果課堂上還用平板電腦取代傳統課本,視力問題真的會受很嚴重的影響,電腦輻射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更重要的是,家長會擔心這種教學方式會不會傷害孩子的思維能力?“電子書包”也許會讓孩子們過於依賴信息技術,不再去記憶課堂重點,一出現問題就去資料庫裏找答案,長此以往會不會沒有辦法獨立思考?

有家長表示,我們並不完全反對“電子書包”,但課堂和家庭作業都放棄紙質書寫,我們下一代的書寫能力會不會退化得更快。現在電子化辦公已經讓我自己都覺得好多字不會寫了,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還有家長認為,“電子書包”的出現是業推動的結果,教育不應淪為業的附庸。一位家長甚至總結了“電子書包”的六宗罪:再陷學習機成游戲機覆轍;打教育的旗號賺錢;影響學生視力;高輻射危害身體;教改擾亂教育秩序;擾亂教學管理秩序。

針對家長們的質疑,深圳福田區教育局表示,只是在8所學校的16個班級試點,不到全區班級數的1%,且目前還沒有推廣普及的計劃。據悉,目前“電子書包”在福田區幾所試點學校也僅運用於部分課程的部分教學環節,並沒有替代學生必要的書寫,課堂主體仍然是師生間面對面的溝通。[NT:PAGE=$]

單純依靠技術

無法促進教育變革

其實,“電子書包”的質疑在國外也同樣存在。

“每童一機”計劃在秘魯的失敗,就是一個鮮明的事例。該計劃由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發起,藉由生接近1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讓對這項計劃有興趣的國家提供給兒童使用。近年來,秘魯教育部在全國8300所學校共分發了98萬台兒童筆記型電腦。由於採用定製的作業系統,兼容性很差,再加上沒有人來培訓教師,秘魯“每童一機”計劃效果很差。根據泛美開發銀行的調查發現,秘魯兒童的數學、讀水平以及花在功課上的時間並沒有顯著提高。秘魯教育部部長承認:“我們雖然給學生配備了電腦,但是沒有准備好教師……教育部沒有指定相應的培訓計劃……‘每童一機’不像發糖一樣簡單。”

難道問題的中心出在兒童本身?“每童一機”的主席尼古拉斯:“什麼是教學轉變?不是讓教室變得更好,不是使用最新的教學技術,而是提高兒童的整體素質水平,這才是教學任務的中心。”其實,美國在2006年就已經提出“沒有對教育萬能的技術”這一觀點。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李玉順副教授表示,教育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單單依靠技術並不能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也無法完成駕馭技術促進教育的變革。只有技術,而沒有形成正確的理念和認識,教育和課堂就是冰冷的空,無法達到有效整合技術促進教學的目的。技術是一種手段,如何服務於教學,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則需要一教師付出更多辛苦,去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去理解和“讀懂”信息技術教育。

在日前召開的“基於Pad的新型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階段總結與研討會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羅志剛認為,移動學習是發展趨勢,這種智能學習終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會專家和一教師們表示,數字資源開發、數字學習方式變革正在進行深一步的拓展。電子教材、數字化課程資源能夠帶給學生、老師們更廣闊的學習、教學空間,教學理念要隨年輕教師的成長不斷更新。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現代技術提高學生素質,是教育界普遍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延伸讀

全球出現過三輪“電子書包”浪潮

第一輪:1984年 為了探索“如果每個中小學生都能隨時隨地使用電腦進行學習,教育將會怎樣?”這一世紀課題,蘋果公司斥資20多億美元,為全美2000余所中小學校師生每人配備二台(一台學校,一台家裏)蘋果電腦供其自由使用。經過十年的試驗,得到了一份振奮人心的報告,結論為:當每位學生人手一台電腦進行學習時,教學方式將會發生根本而良好的變革。而這個變革具體將會如何進行,由於這是一場沒有設計的自由和自然試驗,報告沒有,也無法回答。由此,這場轟轟烈烈的偉大試驗因而走向了沉寂。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明日蘋果教室”試驗項目。[NT:PAGE=$]

第二輪:2000年 全球又掀起了第二輪“電子書包”建設高潮。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率先試水。結果要麼用不起來,要麼教學效果根本無法與傳統教學相抗衡,最終全都無果而終。

第三輪:2005年 全球第三輪的“電子書包”建設浪潮,起始於2005年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全球“每童一機”教育信息化普及項目。2006年英特爾緊隨其后,面向全球強力推進其“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項目。2010年后,“電子書包”開始得到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開始盛行。目前,全球已有包括美國以及亞洲和歐洲的50多個國家開始在中小學推行“電子書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