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分析〉快刪掉金融服務App 它會掃空你荷包

鉅亨網蘇嘉維 綜合報導 2013-08-20 21:46


21 世紀裡,擁有智慧型手機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且不難理解它的方便之處,但金融性應用程式所帶來的大量資訊,實在不讓人易於操控。

《MarketWatch》主筆 Chuck Jaffe 撰文指出,不可否認的是,智慧型手機真的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但它強大的威力,就像普通人拿到釘槍般,很容易產生意外,尤其是初次接觸金融性app的新手,實在會為他們帶來一場災難。


金融機構正大舉投入手機應用程式 (app) 到智慧型手機上,這代表了可以即時追蹤或管理用戶的投資狀況,且 app 進步的速度,已可用手機付款,與即時檢視用戶的投資組合,這使大部分的投資人能夠因此受惠。
 
富達投資 (Fidelity Investments) 底下的富達實驗室 (Fidelity Labs) ,日前發表了一個對於 Google Glass 的應用程式 Glassware,能讓使用者不用低頭拿手機,或是任何 3C 產品,只要戴上眼鏡,就可以獲得想要的市場資訊。這種新科技十分創新,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其實效用不高。

該主筆認為,其實一般的智慧型手機就能達到,個人所要處理的所有事物,如繳帳單或是瀏覽網頁等,而且還處理得有聲有色。可惜的是,常常使用金融性 app 的用戶,會因為過度的使用,而將資金挪到不必要的地方使用。

更糟糕的是,這種 app 的開發者,不只要讓使用者覺得他們的 app 十分好用,更要讓使用者們認為在智慧型手機上能使用類似服務,真是一種科技奇蹟。但事實上 app 的所帶來的大量資訊,是會擾亂你正確的投資方向。
 
於是,散戶們深信,僅用智慧型手機操盤,他們就能夠與專業經理人一樣厲害,一位當沖操作者告訴該主筆,他認為智慧型手機操盤的程度,就好比拿手機對抗桌上型主機的效能,就好像你自認為你已全副物裝能上戰場了,但其實你僅僅拿了一把菜刀,就想對抗槍林彈雨。
 
加拿大多倫多科技公司 Xtreme Labs 金融服務部門的總監 Mike Stern 表示,他們在推出金融 app 裡算是相當早期的時間,該 app 的存在,能使用戶在手機上交易與投資,但不代表所有使用者就應該使用金融 app,佔整天的時間。

此外,使用者在面對智慧型手機裡不斷湧出的最新資訊,促使他們想要不斷使用金融 app 及工具。

人腦在面對資訊時,會去思考並整理它,最後做出反應,如果大腦獲取越多投資訊息,投資者越有可能去使用金融 app,且大腦會認為 app 工具是有益於人類的。

假設明天股票一落千丈,那麼大部分投資者的金融商品利益也將一瞬間縮水,大部分的 app 使用者將有如啟動保護機制般,時時刻刻的觀察手機上的資訊,使用者會認為總比什麼事情都不做,還來的好。

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那時給了投資人一個教訓,當天股市大跌,開市後立刻跌停鎖死,使得原本炒短線的投資人,只能癡癡的看著綠油油的股市,被迫變成長線投資人,投資者被套牢,卻都無法扭轉情況。

眾多的研究顯示,金融 app 的使用者,在獲得片面的資訊後,得到一種虛假的投資安全感,這也是投資者典型的狀況,做了錯誤的選擇後,還不斷交易,如能放棄股市的短線投資,將資金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投資基金,那可能還會獲利較多。

在金融 app 上,想要從大量複雜的資訊,得到正確的訊息,是很困難的,因為你投資前,須考量稅務的影響與交易的成本,其實若是跳脫開智慧型手機的思維下,你會覺得投資交易前,去考量現實生活的成本,是會讓你頭腦清晰些。

糟糕的是,有許多證據顯示,人們在使用金融 app 前,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下什麼樣的決定,他們正被 app 所操控,而不是在操控 app。

Stern 根據研究數據提醒,僅有半數的消費者在使用手機銀行及投資 app 時,他們是完全了解科技帶來的能力。

而另一半的 app 使用者,他們完全不理解,手中所握的科技能力,與操作使用所帶來的後果,Stern 表示,那些使用者僅會讓自己掉入危險的陷阱裡。
 
當然所帶來的危險,僅會影響自身使用者,這終將歸咎於「智慧」這兩個字,投資者需要有更多思考及能力,去掌控手中的金融性 app,不然最終還是摧毀自己的投資計畫。

金融性 app 可能是一種很酷且聰明的設計,但 app 本身並不聰明,需要一個有智慧的使用者,才能確實掌控手中的投資武器。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