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游牧民族 逐花而居的養蜂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現代游牧民族 逐花而居的養蜂人」(林憲源報導)
每年春天,龍眼樹開花時節,養蜂人家早先就把蜂箱搬到了高雄大崗山上,大崗山上滿山遍野都是龍眼樹,蜜蜂採擷釀蜜,花期結束後,芳香濃郁的「大崗山龍眼蜜」正式上市。每年夏天舉辦的「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已經是第十二屆,養蜂人家展售蜂蜜、花粉,現場展示蜂巢、蜂王乳的製作,靠著農業局與養蜂農對品質的堅持,讓活動歷久不衰。大崗山「龍眼蜜」的祕密在於滿山都是龍眼樹,光是龍眼果實產量一年就有一萬三千五百噸,是全台灣第三大產區,蜜蜂在山上採摘單一龍眼花釀蜜,成就蜂蜜中的濃郁香氣。高雄市長陳菊推薦,「龍眼蜜」是蜜中極品,是高雄的寶。
「大崗山龍眼蜜」因為質優吸引來客,今年,除了各地的遊客外,還有遠從日本而來的訪客,日本養蜂協會二十多人組團來到大崗山觀摩,參觀養蜂產業,還親自上台體驗穿蜂衣。高市農業局長蔡復進說明,日本本土蜂蜜產量不夠,他們希望從其他國家進口蜂蜜,知道高雄的蜂產品精緻,因此組團來到大崗山,參訪團是由日本養蜂協會理事長帶隊,參與的有協會會員二十多人,以及在日本從事蜂針醫療的業者,其實日本方面陸續也下單訂購了大崗山的蜂蜜、花粉、蜂王乳等產品。
所有大崗山周邊的蜂農都聚集在活動會場展售自家產品,生產優質「龍眼蜜」的蜂農王信和在活動會場為參觀者解說如何分辨蜂蜜真假,他說「龍眼蜜」價高,所以市面上會出現「假蜜」、「合成蜜」魚目混珠。
「假蜜」是以「高果糖糖漿」添加食用色素和香料,一桶五百元的高果糖模仿「龍眼蜜」的色澤風味出售,獲利驚人。但專業的蜂農很簡單就能分辨真假,王信和說,純正蜂蜜透光性差,如果以玻璃瓶裝蜂蜜,看不到瓶後的手指,但「合成蜜」透光性較佳,手指放在瓶後還可以看得見。再者,只要將少許蜂蜜加水上下大力搖晃,純正蜂蜜產生的泡沫細緻持久,可能持續兩個小時以上,而「合成蜜」泡沫粗大,很快就會消失。
而在實驗室的檢驗中,純正蜂蜜含有花粉、蛋白質、以及膠質,這可以解釋泡沫細緻不易消散的原因,至於「合成蜜」,純粹是高果糖,沒有花粉等成份,嘗起來只有甜味,沒有花香餘韻,也沒有蜂蜜獨有的微酸。
要釀造出一公升的蜂蜜,蜜蜂至少要飛行十萬趟至二十萬趟採集花蜜,辛苦的不只小蜜蜂,還有養蜂人家,他們是現代游牧民族,不同的只在於不是「逐水草而居」,他們追尋的是花的蹤跡。蜂農王信和的家族在每年春天二月,就將蜂箱搬到大崗山山上,二月到五月的龍眼花季,生產出質優高檔的龍眼蜜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
王信和有四百多個蜂箱,他的蜂箱每箱四萬隻,麾下有一千六百萬蜜蜂大軍,「逐花而居」的游牧生活裡,每年二到五月在大崗山為了「龍眼花」,夏天的空檔採集住家附近的雜花,收取蜂王乳後,九月底搬到台東為的是「埔鹽花(鹽膚木)」生產花粉,接著再轉到桃園採集「茶花」,年底又會轉到苗栗採集「油菜花」。王信和說,這些遷徙都要等到晚上進行,趁著蜜蜂入夜天黑,心情穩定之後搬遷,才不會因為騷動造成太多損失。
一年時間,蜜蜂跟著蜂農從南部轉到東部、北部、繞了台灣一圈又回到高雄的大崗山,期間難免會碰到颱風大雨酷暑寒流,王信和說蜂箱放在野外,刮風下雨都要小心看顧,經常還得留意樹枝石塊砸中,而蜂王乳的採收也有期限,誤了時程也就收不到了。雖然像照顧小孩一樣無微不至,但總有料想不到的事,像是今年2013的春天就碰上缺雨,四月底為南部水庫實施人造雨時,害得蜜蜂採不到龍眼蜜。
王信和說,龍眼樹大約在二月中開花,持續到五月中,往年大約都是三個月的採收期,但今年春天缺水,採蜜量先是不足,四月底實施人造雨,龍眼花又提早凋謝,以致今年的採蜜期在四月底結束,前後不到兩個月。王信和的龍眼蜜收成比去年大減八成,其他蜂農也都減收,前一年大崗山龍眼蜜兩萬多瓶,2013年只有一萬多瓶,收成只有去年一半。
王信和說,人造雨降下酸雨,聽說跟番茄汁一樣酸,造成龍眼花提早凋謝,受損的不只有蜂農,他很多從事農作的朋友也都說那場人造雨造成果樹不結果,農民希望政府單位要規畫好,如果缺水可以盡早規畫人造雨,不要選在果樹開花期,就不會造成損失慘重。
今年的龍眼花期結束了,雖然收成比去年減少了大半,蜂農跟他的千萬蜜蜂大軍還是會繼續遷徙,蜂農王信和的笑聲中有著樸實和樂觀,他說養蜂賺的就是「天公錢」(意指看天吃飯),很辛苦,但還是得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