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菜鳥”牽出阿里造夢軌跡:接力棒式擴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30 08:18


每經記者 陶力 謝曉萍 發自深圳 北京

夢想是阿里巴巴企業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之一。阿里巴巴在追逐一個又一個夢想的過程中,也同時不斷地衍生出新的夢想。


阿里巴巴從一家有邊界的電商公司逐步發展到目前一家似無邊界的生態公司,其業務擴張模式可用“接力棒式擴張”來形容:以今日之主業作為現金池來培育今日的非主業夢,而一段時間后,非主業漸成為主業接棒,繼續延伸出新的非主業。

“阿里巴巴下一個跨界進軍的業務領域是什麼?”也許答案還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阿里巴巴必然還會不斷跨界擴張。

馬雲再織夢:打造物流界的阿里巴巴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深圳

隱退僅18天後,馬雲帶他的物流夢再現江湖。

阿里巴巴在做物流夢,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可馬雲拋棄“做物流的思維來做物流”,而以“做生態的方式來整合物流”,彌補阿里巴巴生態鏈中的短板,以期打造物流界的阿里巴巴。

彌補物流短板/

當“一日送達”、“一日三送”等字眼頻繁出現在京東、易迅等挑戰者們的廣告中時,阿里巴巴因為商家全程自行配送,多少顯得“有點失落”。

阿里系電商平台的體系與京東等自營類電商有截然不同的基因。

一位不願具名投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快遞行業大多數採取加盟模式,快遞員在取件之后全部送到 “三通一達”的分配中心進行分揀。“其實阿里巴巴的本質就是平台,以后阿里系所有的包裹信息可能先集中到菜鳥上來,然后再由菜鳥分配給各個快遞公司。”[NT:PAGE=$]

馬雲在菜鳥網絡發布會上稱智能骨幹網絡(CSN)是他的一個夢想,且已為此籌謀了四、五年,此言非虛。2009年12月,浙江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承認公司首輪投資機構為阿里巴巴和富士康,雙方各投資750萬美元,各獲得該公司15%的股權,而浙江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客戶名單中就有阿里巴巴和富士康。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已經漸漸發展成為一家創新型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提供商。

2010年3月,馬雲又以個人名義入股星晨急便,但此筆佈局最終以星晨急便的倒閉收尾。

在物流業,並不太成功的天女散花式佈局讓馬雲悟到一句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此后,馬雲開始轉變其在物流業的佈局策略:轉向生態整合模式。2011年,淘寶宣佈結盟第三方服務商;2012年5月,天貓宣佈與包括郵政在內的九大物流商結盟。

正是上述一系列結盟,讓馬雲看到了前景。

天網+地網對接/

馬雲提出的CSN並不是平地建高樓。與之相對應的是,阿里巴巴內部已經有一張“天網”,它泛指大數據平台和雲計算。

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搭建了中國第一的互聯網生態圈數據平台。用戶購物、支付、搜索、叫車、查找地圖、發布微博等等,一系列的舉動都可以落實為數據。

“天網”將上述數據重構應用方式,嫁接到其他領域生新的商業模式。CSN則被稱作“地網”,它同樣注重於整個生態圈的建設和數據的利用。

阿里巴巴內部人士介紹,可以將菜鳥網絡理解為服務於快遞公司和賣家的一個平台。“天貓和淘寶是賣家進駐賣商品,菜鳥網絡可能是物流服務商入駐,賣自己的服務。”

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李俊凌直言,“我們拿到營業執照也才幾天,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所有事情規劃得很清楚。創新不是規划出來的,我們需要觀察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調整。”

由此,不難看出,阿里巴巴正試圖打造一套自己的完美體系,倉儲中心、幹線運輸、配送中心、小區配送員等每一個環節都由它掌控。[NT:PAGE=$]

當然,新建倉儲中心的第一步從拿地開始。

銀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菜鳥網絡CEO沈國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公司投資分一期、二期、三期,可能把整個項目做完整的話估計要3000億元。用這3000億元投資帶動現有中國交通、物流,包括航空、港口、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

重塑快遞規則/

促使馬雲下定決心改變物流現狀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企的成本。

他在發布會上說,由於第三方物流服務規模小,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我國的物流成本遠遠高於美國。此外,我國超過70%的現有物流倉儲設施建於上世紀90年代之前,已成為影響物流效率的瓶頸。

因此,馬雲的物流夢自然少不了快遞巨頭的參與。菜鳥網絡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五家快遞公司赫然在股東之列,每家出資5000萬元,占比均為1%。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此舉可謂扼住了快遞企業的咽喉。“從菜鳥的股權結構可以看出,主導者是阿里巴巴。將主流快遞公司吸納進來,他們必須遵守阿里巴巴規定的送貨時間和流程。一旦違規,阿里巴巴完全可以回購這1個點的股份。”

除了在規則上的改變,馬雲甚至指出,CSN的成立會完全改變快遞行業的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內部人士解釋稱,“現在沒有一個明確的模式,但還是以增值服務為主。舉例來說,假如你希望12小時內送達,你可以加錢,不再像從前全部提供一刀切的服務。”

對於CSN的未來,快遞行業也大多表示了支持。

順豐相關人員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阿里巴巴牽頭來做一個數據化的平台,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快遞本身也與電商的關係密不可分。加上現在行業比較混亂,利潤也不高,如果CSN能更加科學化進行管理,也有助於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不過,也有專家對CSN如何分配快遞公司之間的利益表示了擔憂。“統一分配固然是好的,但是在各快遞公司的訂單量怎麼分配呢?[NT:PAGE=$]

物流夢隱現浙商系/

整個CSN計劃一期投入為1000億元,總投資額預計為3000億元,龐大的資金支持中也包括中國人壽和中信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

沈國軍稱,除了菜鳥網絡的現有股東外,中國人壽、中信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表示將加入到CSN項目的投資中來,此外,未來CSN還會吸納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資,但不會以獲取菜鳥網絡股權的方式加入。

當然,被馬雲譽為“理想”的事業,自然少不了合伙人。這一次,他拉來了郭廣昌和沈國軍。

記者了解到,銀泰集團通過北京國俊投資出資16億元,占股32%;富春集團通過旗下富春物流投資5億元,占股10%;上海復星集團通過上海星泓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占股10%。

但是,上述公司沒有一家與物流行業有所關聯,無怪乎馬雲將公司名字定為“菜鳥”。

郭廣昌在今年“兩會”上就表示,將密切關注互聯網,會積極跟馬雲合作全國智能網建設。而在被問到為何會參與該項目時,沈國軍說:“銀泰集團本身是一個全國性投資公司,投資的行業包括商業、地、銀泰資源等。銀泰在其他互聯網方面也有參與投資,跟阿里巴巴集團共同來投資菜鳥,也是基於今后電子商務發展的願景。”

有分析人士認為,CSN的建設信息涉及訂單系統、倉儲系統、配送系統的再造和互聯互通,這方面的信息研發恰好不是阿里的強項。“大數據中轉中心必須要懂零售,在對零售與數據的雙重理解下,才能玩轉智能物流網。另外,下倉儲中心選址,還要借鑒商業地的思維。”

或許,這是對沈國軍與郭廣昌參與其中的最好注解。

阿里金融:站在電商和大數據肩膀上的隱形巨人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深圳

龐大的電商交易額,積累了海量的消費數據。如此,推動阿里巴巴成為了一個大生態平台,在該平台的孵化下,不僅衍生了阿里物流,也催生了阿里金融。

這是阿里電商業務的再一次跨界發展。馬雲很早便提出了“平台+金融+數據”的戰略目標,意在完善行業生態鏈。其邏輯正是依靠阿里系的各大電商平台交易數據,為阿里小貸業務提供貸款數據信息,從而樹立自己的信用標準。[NT:PAGE=$]

對於融資困難的數十萬賣家來說,阿里巴巴的小額貸款業務也足以吸引其進入和持續留在阿里巴巴電商平台。

“不需要抵押,不需要關係,只需要信用。”馬雲簡單地為該業務進行了詮釋,但阿里小微金融的野心卻由此浮現。

金融業務發展迅速/

對阿里巴巴內部各公司的角色,馬雲曾打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方:“B2B是大哥,弟弟妹妹們上學都靠他來供;淘寶是妹妹,可以拿大哥給的錢買花裙子;老三是支付寶,才上小學,但它最有志氣,要在未來扛起養家的重擔。”

在馬雲卸任以后,以“老三”支付寶為代表的阿里金融終於成為頂樑柱。

2012年,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所占份額為46.6%。在積累了海量數據之后,2010年4月,阿里巴巴開始低調試水小貸業務。

事實上,阿里巴巴在2007年已經開始與建設銀行合作共推小企業貸款——一款叫“e貸通”的貸款品。3年時間裡,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評價體系與信用資料庫,以及一系列應對貸款風險的控制機制,並開始以自身的交易平台優勢幫助建行對客戶進行風險控制,甚至包括針對網絡特性制定的壞賬客戶“互聯網全網通緝”,公佈用戶的不良信用記錄。

盡管最后與建行的合作不歡而散,但是阿里巴巴將這一套思維很快運用到自己身上。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悄然成立,注冊資本6億元。2011年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創新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在國內,融資需求在百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占了76%。“銀行並不願意去服務那些需求只在10萬元、20萬元左右的小微企業。”

而阿里金融通過監測企業的供應鏈和上下游,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報表和財務信息,這一點恰恰是小微企業在傳統融資過程中最大的障礙。

最新數據顯示,到今年一季度,阿里小貸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已經超過25萬家,累計貸出超過280億元貸款。[NT:PAGE=$]

有金融行業人士認為,從小貸業務來看,阿里金融甚至趕超了部分小型城商銀行規模。

此外,阿里小貸提供的是隨借隨貸的服務。平均每個客戶一年當中借貸次數約4.7次,累計時間為127天。但是通過阿里雲計算服務,阿里小貸的服務實際成本為6%~7%,遠遠低於21%左右的市場價格。

生活服務互聯網化/

除了支付寶和阿里小貸,在阿里金融事業群中還有兩個重點板塊:擔保公司和保險業務。。

支付寶相關人士表示,阿里金融設立擔保公司,為的就是能讓小微企業和消費者在接受金融服務、獲得貸款時更為順暢、快捷。其內在邏輯仍然是利用交易數據,支撐阿里推出多項針對電商平台賣家的金融服務。

這一模式也在業內迅速被覆制。

5月23日,外貿電商平台敦煌網與招商銀行達成合作,其模式與阿里小貸如出一轍。

國信證券分析師邵子欽分析認為,信息流直接可以帶來交易,而無需物流體系的支撐。海外已在P2P、信用卡消費、在支付等領域具有成熟的公司,互聯網金融作為網絡與技術的結合,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由於沒有銀行牌照,不能吸儲和跨區經營,將會限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規模。

除了支付寶和小貸,阿里巴巴在今年還成立了淘寶理財事業部。在“淘寶理財”首頁可以清晰地看到,弘康人壽、合人壽、太平人壽、國華人壽的保險品,以及光大銀行的理財品已經在售。上述金融機構也已在淘寶開設旗艦店。

昨天(5月29日),淘寶網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淘寶正在向證監會報備,為銷售機構開展基金銷售業務提供輔助服務。預計年內將能獲批。

無邊界擴張背后:阿里式“生態圈”版圖浮現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5月28日,由阿里巴巴牽頭組建的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鳥網絡)正式成立。這又是一次大手筆:從信息流、資金流到物流基礎設施,阿里巴巴再一次將自己的邊界擴張到民生活最基礎的部分。[NT:PAGE=$]

事實上,作為基礎服務行業-互聯網是沒有邊界的,它比傳統領域更具有便捷性,更需要固定的渠道和用戶,這意味轉化一個新品的成本會變得很低,這也讓互聯網巨頭們開始無邊界地擴張。

然而,我們需要認清的是,阿里巴巴布點織網,做到無所不在,因循的是怎樣的一種邏輯擴張?

淘寶系的自生長/

多年來,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很不喜歡外界把自己稱為帝國,他們更願意對外談的是:他們做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態;他們建設的不是公司,而是社會化組織。

在阿里巴巴看來,這個業圈子的擴張並不是帝國式的攻城略地、消滅對手,而是如一個真正的生態系一樣自我生長。

如何來理解這種生態的強悍,或許可以通過一些實例去了解,比如說,到目前為止,淘寶的生態中已經長出了至少十三種職業為用戶的包裹服務,每個淘寶訂單背后,都有一個複雜的系統在運轉,包括傳統製造業、網店掌柜、客服、網店裝修、麻豆、打包員、快遞員等。

淘寶生態系統中的細分和“物種”多樣性已經大大超過了外界的想象:從網店淘女郎到網店攝影師,從淘寶第三方合作伙伴到幫賣家做網絡營銷推廣的“淘寶客”,許多物種在這個平台上獲得了自生長的空間。

阿里巴巴內部則把這種生長稱為:生態系的自我滾動。“用‘購物平台’已經不足以形容淘寶了,我們也許可以把它稱作‘自循環和自生長的生態系統’。”阿里巴巴內部的一位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要支撐和推動如此龐大的生態系,讓每一個生態鏈中的角色都可以安居樂業,並讓自生長的動力可以源源不斷地持續下去則隨時考驗生態規則制定者的智慧。

這也是為什麼從2013年初,阿里巴巴的變化似乎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比如此前,馬雲宣佈於5月10日離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又以一紙郵件,將半年前剛剛調整成立的7大事業群,再次拆分為25個事業部。

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表示,“我們希望垂直和垂直業務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清楚,平台業務跟垂直業務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清楚。”

在採訪中,阿里巴巴多位內部人士更多表達的是,阿里巴巴希望進化出一個真正的共享體系,包括會員系統、交易系統、支付系統、商品管理系統、信用系統,包括一系列底層技術和品體系等。

“也許過三五年就變成向外部開源,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會成為整個電子商務體系的底層平台。”曾鳴說。[NT:PAGE=$]

依靠外延發展/

在SNS化內生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在依靠外延式的發展拓開局面。

5月10日,馬雲卸任CEO前最后一夜,他為阿里巴巴的移動佈局落下了“最后一塊拼圖”:以2.94億美元購買高德軟件公司28%股份。

互聯網專家陳志剛認為,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充分展示了阿里巴巴打通外部社區的企圖心。

事實上,在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中,與已經擁有地圖業務的百度、騰訊相比,地圖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短板”。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2009年9月收購中國萬網,2010年1月戰略投資上海寶尊網,2010年6月收購美國電子商務SaaS(軟件及服務)提供商VendioServices,“服務中小企業”依然是阿里巴巴在收購過程中最核心的選擇標準。

但現在,僅擁有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客戶端的阿里巴巴,入口一直是阿里巴巴需要的,而加速入口級應用的投資佈局也正是其要做的。

這也讓我們可以看到,從UC瀏覽器、友盟、唱吧、快的打車、陌陌科技,到今年上半年備受熱議的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阿里巴巴加速嘗試尋找“更快更直接”的方法。

而一系列收購和戰略投資則充分顯示出其對掌握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決心。正如阿里巴巴無線事業部副總裁邱昌恆此前表示的,對於入口型品都會優先考慮。阿里巴巴希望就是,通過對社會關係的聚合來促進消費者持續的粘性。

記者注意到,阿里巴巴並非只關注O2O,不久前它還收購了蝦米音樂網,當用戶聽音樂時順手買下一首歌、一張演唱會門票或是歌手穿的一件衣服時,它的雄心或許是要在移動互聯網上滿足用戶一切消費需求。

整合物流基礎設施/

與上述兩種擴張模式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所參與整合的菜鳥網絡則是通過另一種方式來完成無邊界的擴張,那就是整合。[NT:PAGE=$]

“菜鳥並不是做物流,而是一家基於互聯網思考、互聯網技術、對未來判斷而建立的創新型企業。”阿里巴巴內部人士表示。

據曾鳴透露,直到去年底,阿里巴巴才明確了不做物流,也就是阿里巴巴不介入物流運營,但是阿里巴巴同時也下了一個決心,中國需要一個倉儲的全國網絡。

據了解,中國智能骨幹網將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網絡金融等新技術,為各類B2B、B2C和C2C企業提供開放的服務平台,並聯合網上信用體系、網上支付體系共同打造中國未來商業的三大基礎設施。

而對於阿里巴巴涉入物流領域,有業內人士分析,淘寶系生的數據是一張“天網”,而智能物流網的落地項目則是所謂的“地網”,阿里巴巴的物流實現了 “天網+地網”的雙劍合璧,本質還是基於阿里巴巴的“大數據”。

而正是這些基於生態、基礎的建設,或許也將成為未來十年阿里巴巴繼續保持電商領域霸主地位的重要因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