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股盤前─指數有超跌之嫌 短期或回歸弱平衡
鉅亨網新聞中心
昨(23)日A股市場在多重利空因素下,大幅下挫,滬深兩市跌幅均超過1%。綜合分析各種不利因素,股指的大幅下挫有過度之嫌,短期內市場或將回歸弱平衡狀態。
中新網報導,滬指週四(23日)全天基本壓制在2300點下方,盤中短暫收復2300點,午後再度下挫失守。最終滬深兩市雙雙跌超1%,創業板指勉強翻紅,回吐盤中大部分漲幅。金融等藍籌股無所作為,一度上漲的工行收盤時悉數回吐日間漲幅。
截至23日收盤,滬指報2275.67點,跌26.73點,跌幅1.16%,成交1111億元(人民幣,下同);深成指報9265.68點,跌139.38點,跌幅1.48%,成交1243億元。
行業板塊多數下跌,水泥、保險、有色金屬、券商等板塊跌幅居前。來自網路、資訊等領域的中小盤股仍為兩市熱點,物聯網、電子資訊、航太軍工等板塊上漲。
個股方面,歐比特、麥捷科技、超圖軟體、南風股份、金運鐳射、聯創節能等15支個股漲停,盛運股份、迪威視訊、富瑞特裝、華虹計通、三泰電子等漲幅居前。新大新材、亞太藥業、南洋科技、寶泰隆、瑞豐光電、比亞迪、香溢融通、浙江東方等跌幅居前。
據中證網報導指出,造成昨日股市大跌的主要因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滙豐PMI初值跌破榮枯線,創7個月新低。第二個因素是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經225指數跌幅達7.32%。
就第一個因素來說,雖然PMI指數公佈後,市場有所下探,不過幅度較小,而且隨後便開始反彈向上。可以說市場已經充分預期到了PMI指數的不理想,其公佈並沒有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就第二個因素來看,它可能是造成昨日股指大跌的主要因素。對照日經225指數和上證綜指不難發現,兩者午後的走勢非常相似,日本股市的重挫帶動了A股下跌。
日本股市會對A股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的力度和持續性都不會太大。因此,A股還是要回到自己的運行規律上來的。
就目前來看,很多因素支撐使得A股下跌的空間和力度都不會太大。首先,從技術上來看,在周線級別上,各種技術指標都顯示大盤仍在上升途中。KDJ指標中K、D、J三線金叉並向上發散,技術形態良好。MACD指標上來看,綠柱正逐步縮短,DIF線有向上金叉DEA線的趨勢。因此大盤的短暫回調可能不影響整體的反彈趨勢。
從股指期貨方面來看,昨日隨著市場的下跌,主要空頭席位並沒有增加空頭的持倉,相反多頭出現了大幅增持,可見即便在淨空持倉依然較高的情況下,下跌的幅度亦相當有限。從具體席位持倉看,前20名席位持倉空方出現小幅增持,僅708手,多方則變化不大,增持未超過200手。空單中,排名前10的席位有7位減持,僅排名第8與第9的席位出現了400多手的增持,另外浙商期貨出現了1000多手的增持;多方中排名第一的國泰君安出現了2300多手的增持,再度回到淨多頭持倉狀態,而浙商期貨與光大期貨分別出現了超過900手的減持。
第三,從盤面上來看,雖然上證綜指和深成指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但是創業板指數卻依舊飄紅,可見市場的資金並沒有因為大跌而抛棄該板塊。短期內來看,創業板依然有相當的號召力。
總的來說,這次大跌或是前期大漲的一次宣泄,宣泄完之後,大盤或將回歸弱勢平衡的狀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