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選》胡忠信:馬拿公投當民意 護送核四興建過關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核能四廠興建爭議,成為開春以後最具爭論性的問題。行政院長江宜樺在日前宣布,經過與馬英九總統商議以後,決定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核四興建與否。
但緊接的問題是公投的「命題」內涵,按照國民黨版本,可能會提出「是否支持核四停建」,依照過去六次公投經驗,一次都沒有過關,主因是公投門檻極高,必須至少有二分之一全台選民投票才生效,然而要達到至少九百萬人民公投投票,可說「難如登天」。
過去六次公投都是「公投綁大選」,尚且無法過關,更不用說單一議題的「核四公投」;也就是按照國民黨的如意算盤,在強大的反核社會壓力之下,以公投做為手段,反而具民意正當性,可以輕易護送核四興建過關。
一向視公投為洪水猛獸的國民黨突然政策急轉彎,民進黨自然措手不及,於是採取議事杯葛手段,不讓江宜樺在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最後經朝野協商,達成如下共識:公投以前,核四暫停施工,暫不追加預算,不放置燃料棒,邀請專家監督。
民進黨則提案修改公投法,由高門檻的二分之一降為四分之一;此外,民進黨也考慮提出公投命題「是否支持核四續建」,民進黨也認為,既然公投不易達到二分之一以上投票率,用上述命題可阻擋核四續建過關。
當朝野各自「機關算盡」之際,另一股民間反核力量興起,一是「媽媽反核監督聯盟」,二是影劇圈藝人紛紛表態反核,這股公民力量前所未見,直比一九九六年「白曉燕事件」所引發的媽媽上街頭,最後逼使連戰副總統辭去行政院長兼職,造成警政署長下臺,而當時擔任政務委員的馬英九還為此事件辭去公職,表示對治安不佳的抗議。事隔十七年,馬英九成為政府領導人,不得不面對自蔣經國以來的「超級燙手蕃薯」核四興建問題。
自兩年前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以後,一衣帶水的台灣反核意識高漲,一年來的油電雙漲,加上近日天然氣漲到歷史新高,均使反核意識逐漸成為主流。過去「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政策,核能議題往往被炒作成「藍綠對決」,如今民間反核力量躍居第一線,從公民社會觀點看待,未嘗不是正面之事。
馬英九、江宜樺本來是將計就計,抽車而反將反核人士一軍,但以目前態勢發展來看,反核如果力量呈加乘效果,加上公投命題運用得當,核四興建亦有可能被人民公投所否決。過去國民黨的民主選舉是「假戲真做」,從縣市長、國會乃至總統直選,那一件不是「弄假成真」,最後是「葉公好龍」而龍真的從天而降?
民進黨一向把公投當作神主牌,如今國民黨也來飆車,最後結果固然難以預料,但以公投決定「非核家園」與否,未嘗不失為最終解決方式;至於公投門檻下修為四分之一,以代議政治為主軸的台灣,實在沒有必要,如果門檻極低而凡事公投,勢必造成無窮後患,維持高門檻有其必要。
美國開國先賢一代,在制憲過程中為了黑奴制度爭論不休,最後留下一個尾巴,一直到八十年後,一八五0年代的美國人民必須面對,才以南北戰爭方式解決衝突,但正如林肯總統所做的決定,廢奴宣言具有道德意義,南北戰爭只是以力服人,最後必須以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徹底廢奴黑奴制度,詩人惠特曼尊稱林肯是「十九世紀最偉大政治人物」,道理在此。
當代台灣人民並不期待出現偉大政治人物,但人民可以自己追求偉大,以公投方式決定核能政策的未來;如果一九九六年以來的歷次總統大選投票率在七成五乃至八成,如果公投議題做為公共討論空間,使正反意見充分表列,由公民自我判斷做出抉擇,不正是一種民主典範?
正如英國政治思想家約翰‧米勒所言:「即使你認為你絕對的對,也要允許反對聲音存在,以此來檢驗你的觀點正確與否。」人不能只靠主觀經驗,而需多元觀點的腦力衝擊,核四公投正是最好的公民人文教育。
(本文作者胡忠信,資深政治評論家,中華聯網5TV談話性節目《現代君王論》主持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