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存量支持實體經濟 應借助金融創新發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韓潔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近一段時間,“盤活資金存量”成為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熱詞。27日在京出席“2013年中國金融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的部分中外專家表示,當前形勢下,盤活存量除了要加強財政貨幣政策調控,應借力金融創新,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出席論壇的中國人民銀行參事李德指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以調整經濟結構為著力點。中央提出要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除了要借助財政、金融的各種政策,還應加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金融創新,引導金融資本流向新興產業及三農等領域。
目前,我國廣義貨幣存量M2已邁過百萬億元大關,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也達到3.5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但一方面資本存量巨大,另一方面大量需要資金的企業拿不到貸款,這一矛盾現狀正是受制於依然滯后的金融體制改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論壇上指出,金融結構不合理,股權融資比重低,債權融資比重高,往往使企業陷入沉重的債務負擔;大銀行多,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小型金融機構少,也使得小微企業和農民貸款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而保險市場不發達、金融機構國際化經營程度低等問題,也制約了金融市場的發展。
鄭新立建議,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應下好“六步棋”:放寬金融準入,允許民間資本設立小型民間融資機構;建立地方性金融監管機構,確保小型金融機構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貸款擔保制度;加快推進銀行利率市場化,讓市場充分競爭;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存貸款保險機制,發展股權融資;用好外匯儲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談到金融創新,出席論壇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建議,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要想更好支援制造業發展,釋放消費潛力,應加快推進面向消費者的金融貸款服務。“對中國而言,這一創新服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但毫無疑問,中國在消費貸款領域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來自塞浦路斯的全球在線金融服務提供商--鐵匯金融集團主席馬可斯·加舒瑞思說,資訊全球化的推動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和網絡化已是大勢所趨。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市場,將金融產品和科技創新相結合,拓展全球在線金融服務等新服務領域,有助於更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論壇為期兩天,由中國投資協會主辦。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金融機構的官員以及國內外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世界經濟新格局、金融改革與創新、金融產品網絡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完)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