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基金子公司突圍渠道建設 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及PE業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13 11:39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5月初,有媒體報導稱,繼3月下旬銀華財富獲批後,再無一家基金子公司獲批消息傳出。一時間,基金子公司暫停審批傳聞攪擾著市場神經。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公告發現,新華富時資產、中信信誠資產相繼在4月中下旬獲批成立,顯示基金子公司成立的步伐仍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一些已經獲批的基金子公司正在積極醞釀公司首單產品。此外,基金子公司或很快將在類信託業務以外的資產證券化、PE投資等領域有所突破。

瞄準資產證券化/

 近期,匯添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醞釀推出旗下首單專項資產管理產品「添富天房-債權投資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產品是首個投向保障房項目的基金專項資產管理產品。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國內保障房方向的REITs計劃一度傳出。北京市早前表態,已將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議案提交證監會審核。而據媒體此前報導,國內首單REITs或將落地天津,發行受益憑證的單位正是天房集團。此次匯添富推出保障房的基金專項資管產品,也開啟了市場對於基金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的想像空間。

    「未來希望能夠在資產證券化方向上有所突破。」上海某大型基金旗下子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的優勢在於前期產品設計,通過金融工程結合,使得產品在風險收益上有所匹配。」

    另一基金子公司總經理也透露,基金子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很快有所突破。他表示,所謂資產證券化,就是將非標準化、流動性差的資產變為標準化、可以流通的資產,《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中明確規定,資產委託人可以通過交易所交易平台向符合條件的特定客戶轉讓其持有的資產管理計劃份額,這一條款,事實上已為基金子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預留空間。

    談及未來基金子公司的業務架構,上述上海基金子公司人士稱,地產投資將是子公司很重要的一塊業務,除此之外,基金子公司還會結合基金公司的投資優勢,在專業併購上有所發揮。

    另類投資領域中,一些實物資產投資,比如林權、土地權、版權也會佈局。「很快將在對沖基金及城鎮土地使用權上有所涉獵。」他稱。[NT:PAGE=$]

尋求PE業務突破/

 另一銀行系基金旗下子公司則打算將PE業務搭建成為除通道業務之外的 「另一條腿」。「通道業務及PE業務都會兼顧。」某銀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通道業務還是會繼續做,新成立的子公司需要通道業務打基礎。不過,通道業務並不能體現基金子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未來,子公司將在投行業務,股權投資、債權投資,股權加債權的夾層投資及併購業務上逐漸佈局。

    「PE業務不是藍海,但是基金公司也擁有多年在資本市場投資上積累的經驗,未來公司會選擇幾個行業或細分的子行業進行研究,加上股東方面(銀行)在長期業務合作中,積累下來的對企業的瞭解,這些都將構成基金子公司核心競爭力。」上述人士透露,子公司成立之初,在人才引進及部門設置中都對PE業務有所布局,正式開展業務時機還有待觀察。

    儘管有基金子公司對類信託業務以外的其他領域有所考量,但亦有信託系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舊依靠母公司的資源優勢,從事相關業務。「公司剛起步時,信託業務以及基金業務都會涉及,畢竟子公司的人員就是來自這兩類機構。」

    此前,一些信託系基金公司人士曾預計,相比信託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優勢在於,不受銀監會對淨資本管理的限制,因此基金子公司可以承接股東方信託公司一些比較佔用資本金的項目。

    不過,信託系股東對控股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或不如想像中大。某大型信託公司副總表示,自己所在信託公司旗下參股兩家基金公司,不過相互間都是獨立的金融機構,不存在由於資本金不足,轉移業務之說,「信託公司淨資本不足就增加資本金,對於旗下基金公司又不是100%控股,沒有必要轉移項目,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渠道搭建未雨綢繆/

    距首批基金子公司獲批不到半年,多數新成立的子公司目前仍在探索業務模式,更多的基金子公司還在焦急等待獲批。不過,鑑於銀行在公募基金銷售領域形成的強勢地位,已有基金子公司開始未雨綢繆,成立之初就深耕渠道。

    「資產管理最終對接財富管理,這就是銀行多年來屹立不倒的原因。」上述信託公司副總表示,自己目前分管公司的銷售業務,近年來一直在搭建直銷渠道,競爭對手就是所有通過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發售的產品,在他看來,公募基金缺乏自己的銷售渠道,也是其軟肋之一。

    近年來,信託公司受制於不得異地設置分支機構,銷售依賴銀行渠道也一直是其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而銀行對信託代銷的事實性「收緊」,也讓更多信託公司意識到直銷的重要性。[NT:PAGE=$]

    去年10月銀監會下發的 《關於規範信託產品營銷有關問題的通知》,鼓勵信託開展異地營銷、允許信託公司設立異地營銷中心。但目前除了幾家較大的信託公司,大多數信託公司並未建立完善的銷售隊伍,信託公司「仍是銀行的附庸」。

    「其實即便是同一個渠道,強勢程度也會因產品而異。」滬上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事實上,最近幾年信託產品並不愁賣,信託公司組建自己的直銷隊伍,只是想把中間的銷售利潤也攬入其中。「未來基金子公司產品或分為兩類,一種是類信託產品,目前在渠道中也會比較受歡迎。另一種是風險相對更高的產品,面對渠道或許會處於弱勢地位。」

    「未來在渠道建設上,直銷和第三方代銷都會嘗試。」上海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

    事實上,已有一些基金子公司先行佈局。萬家基金成立的萬家共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第二大股東——歌斐資產,母公司諾亞財富創始於2003年,是內地首家上市的獨立財富管理機構,集團旗下的諾亞正行,也是首批獲准的「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機構之一。

    嘉實基金更是發起嘉實財富的財富管理服務機構,在產品方面,嘉實財富確立了以證券基金、私募股權、信託計劃、資管計劃和投連保險等產品為主的銷售結構,並於2012年12月底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

    上海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亦稱,目前在非公募產品銷售格局中,還沒有形成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不過,隨著產品日益增多,未來私人銀行在產品上也會有所選擇,屆時,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優勢也將愈發凸顯。

淨資本要求存爭議/

  儘管基金子公司審批暫停只是「空穴來風」,但傳聞盛起之時,也一度引發市場關於監管層擔憂子公司風險賠付能力的猜想。

    事實上,儘管從事的是類信託業務,但證監會和銀監會對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監管思路大不相同。2010年9月,銀監會出台 《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要求公司淨資本不得低於2億元,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上述辦法將信託公司可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與淨資本直接掛鉤,對信託公司淨資本實施硬約束。

    對比基金子公司,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辦法》,只有提出子公司註冊資本應當不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並沒有要求風險資本和淨資本掛鉤。

    信託公司人士對此坦言,淨資本要求及不成文的剛性兌付「慣例」,一方面讓信託產品享受到市場的追捧,但另一方面,行業經過多年爆髮式增長,維持剛性兌付的壓力與日俱增。

    「我不讚成對基金子公司提出淨資本要求。」上述上海某基金子公司總經理稱,對於資產管理機構,既然產品沒有預期收益,就不應該有淨資本要求這一說法。基金子公司不應該帶上信託行業多年來的「剛性兌付」緊箍咒。

    不過,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亦坦言,不一樣的淨資本要求,使得子公司發行類信託產品時,在同一市場與信託產品競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