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門”敲響對賽博武器實施管控警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7-19 11:45
康永升
目前,“稜鏡門”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斯諾登的歸宿依然未卜,但事件本身已經在警示國際社會,到了該對賽博武器實施管控的時候了,不然人類有可能重蹈核武器威脅的覆轍。
賽博武器指的是用於在賽博空間實施偵察、防禦和攻擊等特定行動的軟硬件工具和手段。常見的賽博武器包括:用於竊取網絡數據的木馬病毒,保障計算機與網絡安全的防火墻軟件,以及具有破壞性的惡意軟件。“稜鏡門”事件中,斯諾登曝光的美國針對他國網絡的入侵活動,通過互聯網實施的情報竊取活動,所採用的工具和手段就是賽博武器。
與核武器一樣,賽博武器的首要威脅在於其超級破壞性。如同核大戰沒有勝者一樣,賽博戰也不會有贏家。
根據奧巴馬去年10月簽署的“第20號總統政策令”, 賽博空間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網絡。因特網、電信網、計算機、信息和通信系統、網絡與嵌入式處理器與控制器都是構成賽博空間的重要形態。這意味,信息化社會,各種電子設備,包括採用智能技術的洗碗機,都有可能成為賽博武器的打擊目標。隨人類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未來的賽博戰可能是對人類文明的全面摧毀。
美國首位總統賽博安全特別顧問克拉克在《賽博戰》一書中談到,賽博戰是全球性的,戰爭一旦打響,賽博攻擊將迅速拓展至地球各個角落,許多國家將迅速捲入戰爭中。基於這一認識,有專家斷定,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賽博戰。
賽博武器的主要威脅還表現在其對傳統戰爭規則和戰爭倫理的挑戰。
一方面,戰爭的紅線日趨模糊。現有的戰爭法則對和平與戰爭狀態作出了相對明確的規定。但在賽博空間,突破對方網絡防護設施,傳播網絡病毒、竊取網絡情報,本身就是一種攻擊行為,已經是事實上的戰爭。
另一方面,軍民身份難以界定。傳統作戰武器的操縱者主要是軍人,戰爭法也明確規定有禁止打擊的目標。但對賽博武器而言,其操縱者既可能是軍人,也有可能是平民個體,對于禁止打擊的目標缺乏明確約束,平民和一些民營設施也會成為賽博戰的重點作戰對象。
有專家指出,“稜鏡門”事件中,美國政府大量實施網絡監控、竊取公秘密的舉動,一定程度上是在與美國國內、國際民“開戰”。
當然,對於發展賽博武器的風險,人們並非缺乏認識。問題在於,部分國家並未吸取核武器的歷史教訓,反而期望通過賽博空間武器化,借助戰爭實現對安全。[NT:PAGE=$]
“稜鏡”項目曝光后,一些賽博技術大國紛紛檢討網絡安全政策,不斷加大賽博戰力量建設。據日本每日快報網站7月15日報導,多名對政府決策具有影響力的專家提出,日本自衛隊賽博防禦力量兵員不足、技能不熟,建議將其員額擴編20到30倍。同時,還建議通過立法擴大部隊行動領域,甚至提出實施先發制人式的網絡作戰行動。
作為“稜鏡門”事件的當事方,美國五角大樓已重新調整其賽博戰戰略。新戰略更加突出賽博空間的作戰功能,強調利用新的作戰概念保護國防部網絡。
有分析認為,大國之間謀求賽博空間的軍事優勢將引發虛擬軍備競賽,最終會形成賽博冷戰。
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發布的題為《彈性軍事系統和高級網絡威脅》的研究報告認為,網絡威脅的潛在后果一定程度上類似冷戰時期的核威懾。屆時,誰也不敢輕易發動一場賽博大戰。一些國家利用賽博空間謀求軍事優勢、追求對安全的算盤到頭來只會是一場空。
“稜鏡門”事件已經敲響了對賽博武器實施管控的警鐘。人類的智慧不僅體現在能夠研發殺戮武器,還體現在能對其實施管控。借鑒核武器經驗,賽博武器不能再走先擁有、后治理的老路。國際社會應在賽博空間大規模武器化之前,通力合作,防止其被戰爭侵蝕。
首先,網絡技術強國應放棄網絡霸權。“稜鏡門”事件表明,網絡技術強國是造成賽博空間武器化的主要黑手。它們在對他國妄加指責的同時,暗中利用技術壟斷,打造賽博戰非對稱優勢;通過對賽博品預置網絡后門、邏輯炸彈,為賽博戰做准備。只有當網絡技術強國放棄網絡霸權、各國能夠平等使用賽博技術成果時,賽博空間才能實現和平。
其次,應建立國際網絡監督機制,共同維護網絡和平。借助國際賽博空間監管組織、國際條約,推動賽博武器裁軍;監管各國賽博戰力量建設和賽博行為,對類似“稜鏡”項目等不正當行為,實施國際問責。
最后,應制定明確的賽博戰規則,約束賽博戰行為。通過國際法,明確禁止對民用基礎設施實施賽博攻擊,除非兩國處於戰爭狀態,或防禦國已遭受攻擊時;明確禁止以安全為由,侵犯本國和他國公民隱私;明確禁止和平時期對民用基礎設施,如電網、鐵路、銀行等部門網絡安置后門或邏輯炸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