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鉅亨網新聞中心
開欄的話>
2013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我市沉應對,在改革發展穩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堅實有力。
本報從今天起推出《半年回眸》專欄,回顧這半年裡,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態勢、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依法治市、落實八項規定、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通過這組報導,我們希望讓廣大市民更深地體會“兩個欠發達”的基本市情,把握“四個關鍵節點”,也看到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績,看到我市未來發展的遠大前景,凝聚“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強大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奮勇向前。
今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宏觀調控政策,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千方百計“穩增長、調結構、控風險、惠民生、保穩定”,實現了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結構調整效果顯現,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實幹托舉“中國夢”
打造發展“升級版”
上半年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7月8日,江津群光電子(重慶)公司,職工們正安裝品。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
七月流火。兩江環抱的山城,正經歷63年來最熱天氣的“炙烤”。爬坡上坎的重慶人,揮汗如雨。
艱苦的環境,磨礪人們的意志。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困難重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複雜的外部環境,給負重前行的重慶,增加了新的困難。
面對發展中的種種不確定,市委、市政府及早決策,迅速作出應對。[NT:PAGE=$]
早在年初召開的一次會上,市委書記孫政才就強調:越是困難,越是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統領,堅定“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力在統籌協調上求突破、轉型升級上謀跨越、改革開放上探新路、民生改善上見實效、求真務實上下功夫,用實幹托舉中國夢,打造發展“升級版”。
8.2萬平方公里土地上,3200萬重慶人踏石留痕,勇攀高峰。
經過艱苦努力,捷報傳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上半年,我市GDP增長12.4%,位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投資、消費、進出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3.8%、21.3%、13.5%、20.4%、14.1%。
實幹興渝。重慶這座年輕的直轄市,以勤勤懇懇的作風、實實在在的成績,譜寫出“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新篇章。
力促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確保投資拉動穩中趨好。面對不利局面,重慶“抓招商、促項目、強保障”,實現了上半年工業經濟的企穩回升和投資總量的穩定增長
今年一開年,壞消息接踵而至———國際,美國連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日元再度大幅貶值,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地震”;國內,人民幣不斷升值,對外貿易摩擦加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面臨新的困難。
弱市之下,重慶未能倖免。如何在困境中衝出重圍,市委、市政府為此召開多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並作出推進“抓招商、促項目、強保障”的戰略部署。
真抓實幹出成果———
國內首個微軟全球服務交付中心落戶重慶;
中鐵建西南投融資總部項目等四大金融項目集中簽約落戶;
長安福特發動機工廠在北部新區投;
……
半年來,一個個重大項目落戶重慶,一筆筆真金白銀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NT:PAGE=$]
投資方面,1—6月,投向重慶的各類資金增長21.3%,新開工的項目增長36.1%。工業方面,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第四。
量變引發質變。人們還欣喜看到,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重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強,效益明顯提升。1—5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42.2%,同比大幅提高62.7個百分點。
長安,重慶工業的佼佼者,率先帶領汽摩業走出困境。僅今年上半年,長安自主品牌和長安福特就有5款全新車型上市。
異軍突起的電子行業表現同樣出色。在筆記型電腦、打印機、手機等終端品帶動下,整個電子行業值增長45.3%,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又一“引擎”。
此外,材料、裝備和化醫等業也逆勢增長,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力改善外貿環境,更大力度推進開放。逆境之下,重慶通過開發開放,促進了外商投資的繼續增長
5月中旬,盡管全球經濟遇冷,但重慶召開的第十六屆“渝洽會”卻人氣“爆棚”———參會的跨國公司多達16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235家———人數之多、級別之高、簽約外資項目之多(125個)、投資總額之大(272.78億美元),均創歷史之最。
不僅如此,“渝洽會”前一個月,重慶收穫了另一“大單”———4月,市長黃奇帆帶隊訪問香港,成功促成了35個項目的簽約,總金額達到129.63億美元……
除了有效的“主動出擊”和豐富的經貿活動,打造“低物流、低稅費、低要素、低物業、低融通”“五低”優勢、推進對外開放軟硬環境建設,也在這半年取得新進展。
7月5日,鴻富錦精密電子(重慶)有限公司申報進口60公斤整合電路板,從申報到放行僅用時30秒———當天,重慶海關正式啟動無紙化報關———對於這樣的通關效率,公司關務經理甘代全感到十分滿意:“政府服務水平提升,給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外資進入激活經濟活力,高效服務則推進進出口效率。上半年,重慶對外開放在逆境之下仍然成效顯著,實際利用外資42.08億美元,同比增長20%。同時,我市外貿進出口取得歷史性突破———301.59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不但比去年增長兩成,還讓重慶進出口總額首次闖入全國十強,首次位列西部第一。
進出口取得突破,物流大通道建設功不可沒。
如今,被稱為“新絲綢之路”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已基本實現常態化運行,上半年固定班列發班密度增加到每周3班。航空方面也新開通了重慶—德國法蘭克福貨運航線,使我市的全球貨運航線達到19條。
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力促消費平穩增長。面對嚴峻形勢,我市出台了提振商業經濟的系列“組合拳”,有力擴大了消費需求
4月6日,台灣百貨巨頭新光三越,正式簽約落戶重慶。
金融危機尚未遠去的背景下,重慶吸引這一“百貨航母”意欲何為?
“今年1-2月,我市社零增速曾下滑至13.2%。面對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相關政策,打出了系列‘組合拳’。”市商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NT:PAGE=$]
除引進新光三越等大型外資商貿企業促消費外,啟動春季購物、美食消費節,加強農業生、擴大市場供應也是重要措施。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夏糧量同比基本持平,油菜籽、蔬菜、生豬、家禽等農品供應均有所增長。
正是提振商業經濟的系列措施,使得我市上半年消費實現平穩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
老百姓敢於花錢消費,除提振市場的措施生作用外,老百姓收入增加、民生的持續改善,以及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上半年,我市城鎮居民收入人均增長9%,農民人均收入增長11.9%。同時,財政支出的大部分都投向民生,用於社保、就業、教育、城鄉社會事務和一般公共服務的比例,達到財政總支出的57.7%。
今年5月,對下崗職工劉承智而言,對算是“雙喜臨門”———這個月,他不但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公租房,還找到了新的工作。
原來,我市出台了一項政策———對吸納入住公租房小區的下崗人員就業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這激發了不少企業,向劉承智們伸出“橄欖枝”。正是在這些政策作用下,上半年,重慶城鎮新增就業38.6萬人,新增微型企業1.1萬戶,帶動就業7.23萬人。
此外,我市還出台14條措施、投入3.3億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全面完成企業退休人員、城鎮超齡人員和被征地農轉城人員養老待遇調整工作,惠及249萬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