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李華:推動「保險+期貨」 促進農村金融鏈條良性互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5 07:58


2016第十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4月22-23日在杭州召開,在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大連分公司綜合創新辦公室主任李華博士以「期貨在保險的創新與探索」進行了演講。他指出推動「保險+期貨」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要「穩」步推進,並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希望國家進一步支持農產品(000061,股吧)期貨市場的完善和優化;第二個是建議推動國家試點對主要糧食作物的期貨價格保險實施保費補貼;第三是建議監管部門根據現在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的特點,能夠優化相關的制度安排和流程規范;第四個是建議進一步優化場外期權業務監管流程。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主持人:謝謝任所長的講演。下面有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大連分公司的綜合創新辦公室主任李華博士。李華博士在2015年全程參與和推動了「保險+期貨」模式在大連地區的落點和試點工作,是中國的「保險+期貨」模式的主要設計者、先行者和實踐者,今天給我們帶來的題目是期貨在保險的創新與探索,謝謝!

李華:謝謝主持人,尊敬的朱總、任所長,非常榮幸受到主辦方的邀請,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站在實踐的視角,對「保險+期貨」,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我們的觀點、態度和訴求,在這里跟大家做一個交流,請大家批評指正。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保險+期貨」的創新與探索。主要是想從期貨、場外期權以及農產品,「保險+期貨」的角度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從我們實踐的角度來看,「保險+期貨」走得並不長,從2014年在中國保險報上首次提出要依托期貨市場來激活農業保險的價格風險保障功能以來,到2014年我們證監會和保監會委托大商所和人保財險已經做了相關的課題,我們認為這是「保險+期貨」的理論起源。到了2015年,在2014年理論起源的基礎上,在保監會的支持下,在證監會和大商所的支持下,我們在8月14號成功地落地了玉米和雞蛋期貨價格保險的第一單,我們認為這是實踐的起點。有了理論的積淀和實踐的探索,很快在2016年年初,剛才任所長也講到一號文件和「十三五」規劃,已經上升為了國家議程。我們相信,有這些前期的積累,再加上今天這麼一個專題討論會的推進,「保險+期貨」一定會迎來一個金色的未來。

我今天跟大家的交流主要分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個方面,我想跟大家簡單匯報一下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人保財險要做這個事情,有些什麼樣的背景和邏輯關系。第二個方面,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到底是怎麼做的。第三個方面,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礙以及現在所做的努力,以及將來我們想進一步推進所提出的一些建議。

首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人保財險,人保財險成立於1949年4月20號,是國有的骨干保險公司,現在的規模是全球財險公司的第三位,亞洲第一。我們是開辦農業保險最早的,從1949年開始,到1958年農業化運動,當時暫停過一段時間。我們經常談到的人保財險是2007年開始的中央財政補貼型的農業保險,也是從人保財險開始做的,這兩張照片,右邊的說1949年的公司的照片,左邊的是兩塊,底下的是1950年公司簽出的耕牛保險的保單,上面的是60年代的一個豬的保險的宣傳畫。

從現狀來看,我們人保財險的農業保險,保險產品已經超過了150個,具體的數量超過了1000個,在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從2007年中央財政補貼以來,到2015年這一段時間,人保財險累計為9.3億戶的農戶提供了4.2萬億的農業風險保障,在賠款方面,從2015年來看,市場份額超過了50%,我們的賠款的份額占行業的份額也超過了52%。整個的市場份額,2007年以來一直穩居市場前列,近五年一直在50%以上的份額,業務范圍超過了30個省市自治區。從具體的結構性指標上來看,人保財險的糧食作物的承保面積是超過了38%。在母豬的保險量已經超過了50%,這是人保財險在農業保險領域所做的工作,以及所處的現狀。

為了支撐農業保險的發展以及未來的進一步推進,我們也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主要在這里表現為網點的布局,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戶,為了讓農戶一出門就能看到人保財險的標識,能夠體會到人保財險的服務和真誠,我們2007年承擔政策性的農業保險以來,一直以來在覆蓋面上和人員隊伍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在覆蓋面上,現在應該說我們在全國100%的縣和96%的鄉鎮,以及56%的行政村都已經設了人保財險的專業服務網點,為此建立了有差不多33萬人的隊伍。為了支撐覆蓋面和隊伍的運行,我們也設立了專項的發展基金,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我們投入了大概6個億,在全國配了1886輛三農服務車,對15萬人做了專業的培訓。

上面三張簡單的PPT,主要是想為大家展示三個維度的問題,第一個,我們是有歷史的,我們深耕農業保險,從1949年,雖然中間有短暫的停頓,到現在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農村服務的經驗。第二個,從現狀來,我們超過50%以上的市場份額,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產生活的保障。第三個,從網點的支撐來看,因為有這麼巨大的保險覆蓋面和人員配備,我們基本具備了服務農戶的廣闊觸角。正因為這三點,在服務的過程中,第一是因為有歷史的積淀得到了認可,農戶或者說合作社還是其他的新型合作組織,有風險管理的訴求,我們都能夠采集到。第二是因為有基本的風險保障的跟進,我們同時自己公司的主體也有進一步擴大保障程度的訴求。第三是擁有這些網點的支撐,所以我們能做這些事情。

我想說的是,特別是在上面三點的基礎上,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來自於基層的很實際的訴求,我們提供了這麼多的自然風險和意外事故風險的保障,在跟農戶對接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聲音是,我們確實是遇到了自然風險和意外風險的災害危險,但是我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夠來自於市場風險保障的支撐,才是真正我們致富奔小康的途徑。為此保險公司的角度,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主要保險在價格保險方面。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我們大概做了1.15億的保費規模的農產品價格保險,它涵蓋的規模比較廣闊,除了有剛才大家所提到的生豬價格的保障之外,另外全國都有蔬菜價格的保障,以及比較有特色的一些地方的農產品,一縣一品的產品,比如核桃、苗雞、牛奶等等,保險公司做這件事情是來自於市場的促進,到底有多大的可持續性,這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事實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我們在做價格保險的過程中,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遇到了兩個非常實際的困難。從理論層面來看,大家知道作為一個保險公司,並不是說所有的風險都可以保。從經典的保險理論來看,我這里羅列了四個基本的條件和標准,第一個是經濟上的可行性,也就是說風險不確定的,而且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才有可能要投保。第二個是獨立同分布的大量風險標的,第三個是損失可確定性並且能夠被計量,第四是損失發生具有偶然性,這四個,基本上都符合價格保險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問題就出在第二個,大家知道我們在做自然風險和疫病風險和意外事故的時候,這些風險從它的特征上來看是屬於獨立的風險標的,但是價格不一定,應該具有系統性風險的特征。針對與這種風險特征的投保,從理論上來講應該不是保險公司干的事情,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同時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在實踐中遇到了第二個問題,實踐上分位兩個方面,第一是價格發現機制的問題,我們如果要進行農產品價格的保險,我們到底以哪種價格來作為標准,就是我保障的價格有問題,參考的價格也有問題,現在我們在做的,剛才跟大家匯報的產品的時候,有些用的是田間地頭的價格,有的用的是批發市場的價格,有的是小販的價格,價格發現機制是非常混亂而且不健全和不標准化的,這就反射出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可持續程度是存疑的。第二個是風險分散機制的問題,像這種價格過度下跌所帶來的經營壓力,應該說是保險公司所不能承受的,沒有風險分散機制的支撐,一旦發生系統性的風險是很難預料的。如果說全國接近5億頭生豬,我們去年或者前年都投保,在一個月之內生豬價格降到10塊錢、20塊錢,這種上百億的保險賠付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困難,這是非常實際的問題。

正因為遇到這兩個問題,我們也在尋求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途徑,很自然的,針對價格發現機制的問題,我們就找到了期貨市場發現機制,期貨市場的這種獨立公開透明連續、預期,以及權威的特點,正好符合我們做價格時遇到的困難。第二個是場外期權的風險分散機制,做大宗農產品價格風險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捕捉到期貨市場上已經進行了場外期權的創新,我們當開始跟朱總對接的時候,我們還在想是不是需要我們自己通過這種期貨的渠道做這件事情,但是我們去的時候,心里還是有顧忌的,因為做期貨套保的事情我們還是非專業的,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也這探索如何為三農服務,市場也在探索如何為三農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我們去了以後才發現有這麼好的場外期權的創新,剛好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非常便利,對於保險公司來講可以非常低成本地解決我們做價格保險遇到的風險分散機制的問題。我們場外期權機制的創新,應該是為我們之前所探索的農產品價格保險提供了非常好的風險分散的機制。第三點解決的問題是農業保險的客戶優勢和產品優勢,確實我剛才跟大家也匯報到了,農戶,特別是中國的廣闊分散的農戶,在理解,或者是在接近和走進期貨市場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非常現實的困難,無論是交易量上面還是知識結構上還是信息傳遞上,這種障礙應該說是非常現實的。農業保險無論是從歷史上還是從現狀上,應該說給農戶帶來了非常好的認可基礎。這里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數據,2014年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小麥是覆蓋到接近50%,玉米接近70%,水稻接近70%,因為有這些覆蓋面的存在,所以說農戶在風險保障方面,對保險是比較認可的,這是第一個基礎。第二個,有的同志也會質疑,為什麼要通過「保險+期貨」的路子來走,為什麼不能直接走期貨?我想這里面大概有四個關鍵詞,從我這里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是對接的優勢,比如我人保財險有100%的縣的覆蓋優勢,96%的鄉鎮和56%的村的覆蓋優勢,對農戶的對接和服務,這是非常大的優勢。第二個是講話的優勢,保險產品的講話功能在這里會體現得非常明確,因為它是要解決怎麼保怎麼賠的問題就行了。第三個是保險公司承擔着擔保的功能,這是為你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這里實際上隱含着二次擔保的功能。第四個是聚合的功能,應該說對於農戶來講,他不會去過多地區分哪些需求是保險的,哪些需求是期貨的,他有實實在在的風險分散的需求。對於保險公司來講自然價格風險的保障,應該說形成聚合的規模化的風險分散的方案,對農戶來講,實際上是用最簡單的事情,最簡單的形式辦了最復雜的事情。這是我跟大家交流的第一個方面的內容。

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到底這個事情我們是怎麼做的。剛才任所長也跟大家詳細地交流過了,我這里實際上是把邏輯用圖片地形式跟大家做個交流。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有兩個基本的理念,第一是盯准目標、融合創新,我的目標就是要服務農戶,要讓農戶的風險有比較好的分散,無論你是來自於保險還是來自於期貨,還是來自於其他金融工具的創新,這是途徑的問題,我要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我們有「保險+期貨」的創新。第二個視角,集散平衡、大小對接的理念,我們想的是把農戶的小規模的風險集中起來,跟大的期貨市場的要求對接起來。另外對於期貨市場的大的門檻要求分散開來對接到一個個農戶上,通過小大的對接形式,讓中國廣大的分散的農戶跟期貨市場有個對接,這樣實際上也是為了服務,讓三農的風險有比較好的分散的目的。這個流程剛才任所長也講到了,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流程,中間也會幻化出很多的衍生主體出來,比如說在這個模式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農服公司,比如說飼料企業、疫苗企業,跟種養殖戶是更加直接的利益主體,也可能加入到這個環節中來運行,但是實際上基本流程也是這樣,不會有什麼變化。這里以玉米為例,做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與期權對接,我這里的玉米期貨價格保險,是在保險期貨內,約定月份玉米期貨合約在約定時期各交易日收益價的平均值低於玉米成本價格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要進行相關的賠付,賠付的處理,就是右下角的方塊。實際上我們這里要專門提到玉米成本價,因為無論是從美國的實際來看,還是從我們現在期貨行業所要做到的更加符合實際科學的理論緯度來看,可能不太接受玉米成本價格的約定,這里也應該說要有一定的過渡,就是我們在做這個保障價格的時候,到底是以期貨價格一定時期的平均來看,還是以它一定的成本價格來看,我覺得這里對農戶來講,應該有個接受的過程。因為成本價格是從生產的角度來看的,會有心理價格存在。無論是期貨市場還是現貨市場,反映出來的是供求關系,供求關系所反映出來的價格,是不是農戶在生產經營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成本的情況,這個還需要有一段路要走。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保障價格是設定我們所調研出來的成本價格,還是設定一定時期的品種價格,我覺得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模式,也需要經過一段的探索和宣導。

針對上面跟大家交流的模式,我們認為在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上面,有兩個非常關節的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保險產品的關口,我們一定要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事前根據被保險人實際設定目標價格,就是剛才所提到的成本價格。然後根據相關產品的期貨市場價格波動作為決定賠付與否的參考價格,我這里所體現出來的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核心的要素,第一個是目標價格,第二個是參考價格。無論是目標價格還是參考價格,一定要以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作為最基本的准繩。第二個環節,在風險分散的端口,就一定要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功能,針對與第一個環節里面承保的數量、品種和周期,以及參考價值的結構,在第二個環節進行相應的配置,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在試運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風險是閉環的,不要有過多的風險。在未來如果這個模式不斷成熟,可能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有了更深度的合作,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上面,可能有一些新的模式出來,我覺得這是後話。在第一個階段試點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種從理論上不要留任何的風險口。

針對於前面的兩個關鍵的環節,這里有更進一步的闡述,也是兩點,第一是希望在做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的時候,產品的設計參考價格一定是根據期貨市場價格波動來確定的,再一次做一個強調。第二個是產品設計的賠付周期和費率波動,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期貨市場定價規則和風險對沖規則,在前一段保險產品的價格設計上面是非常靈活的,可以幻化出很多不同的模式出來,但是到底能不能在期貨市場上尋求到相關的非常科學合理的價格標准,這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要運行「保險+期貨」模式,前端的保險設計一定要符合或者說充分尊重現有的期貨市場交易規則的特點。

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應該說「保險+期貨」現在的情況下,體現出的是一個簡單的否決權期貨價格保險的產品,我們做這個產品,實際上心中也有一個大的布局,就是希望通過「保險+期貨」的合作,能夠撬動整個農村金融鏈條的良性互動,通過這個良性互動真正地服務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剛才也跟大家匯報過,傳統保險解決了自然風險、疫病風險和意外事故的問題,通過保險和期貨合作解決了市場波動價格的問題。我們在想,能不能因為有這些比較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的備輸,能夠為農戶的資金來源或者是資金支持有一個很好的保障。同時,我們人保財險確實也是為了做這件事情,現在跟銀行在對接的過程中,銀行有很高的熱情,但是因為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也存在這里,需要一定的創新,我們為了更好地服務這個事情,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們拿出了10個億,專門以保險期貨的對沖來做一個支持,希望能夠以「保險+期貨」,推動保險+期貨+銀行的模式,推動農村保險的工作。

意義和前景就不再多說了,簡單列一下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我想這里有三個意義和前景,第一是促進三農發展,特別是農業現代化,因為剛才也提到了我們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全方位的農村金融鏈條的構建,能夠形成一個新的農村金融的板塊,服務農業現代化。第二個是在解決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方面,剛才所長也提到如果國家轉而支持設定目標期貨價格的方式,應該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耗,提高財政補貼的效率。而且這里特別想強調的是通過期貨價格保險的保障,希望通過保價來達到穩供的目的,而不是現在的穩供保價的目的,我想通過這種產品,在這個邏輯上有一定的調整和優化。第三是促進金融行業本身發展的維度來看,我們希望通過這件事情,在這個鏈條的過程中,大家都是共贏的。剛才所長所提到的,保險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有了更深層次的、更廣覆蓋的保險的保障,同時保費規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於期貨來說,我想應該是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期貨對接三農和小微企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顯著提升期貨市場的活躍度,改善投資者的結構,培育產業客戶。對於銀行來講因為有「保險+期貨」的合作,形成了風險管理體系的保障,我們也希望能夠解決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難題。

第三個方面,我想跟大家簡單地交流一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大概從實踐的層面遇到這些問題,第一個是基差風險的問題,農戶的實際價格與期貨價格波動之間存在偏差,我們想很坦率地講,這個問題並不是我們做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所遇到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國家或者說西方國家,在推動這種指數型的保險,只要是指數類的保險都遇到這個問題,一個面上的情況能不能覆蓋單個農戶和單個個體所面臨的實際。在這個問題上,也遇到了這種基差風險的問題,體現得比較明顯一點。我想在實踐層面,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緩解這個問題,一是是不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置個性化的參考價格方式,比如說我們呈現在農戶面前的不是單個的選擇,而是階梯型的選擇體系。二是是不是可以根據歷史基差走向對產靠價格做相應的調整,當然這是由歷史來預測未來的方式,我們現在也做了相關的嘗試,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我覺得可能更進一步的,是希望通過第三點,進一步細化保障模式。我們希望現在農村農業互聯網和農業大數據的跟進,能夠有一個比較實時的現貨價格采集的來源,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現貨價格的大數據和對期貨價格,對農戶的保障模式來進行相關的調整,也就是說通過期貨市場再加上現貨的農業大數據的調整和優化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是定價風險的問題,監管部門的要求與期貨市場定價存在着實際的困難。因為我們保險公司在推廣保險產品的時候,實際上它是一個相對比較固定的模式,也就是說我們的保額費率或者是價格,在向監管部門報備的時候是相對固定的模式,可能我今天報備了,在一年之內可能是不能調整的,這和保險的大數法則的基本原理是匹配的,我們主要是根據歷史的風險分散的特點來進行預測,所以是相對固定的指標。我們在期權定價的時候,就遇到了不太匹配的情況,期權我們知道,是隨行就市的,這種不斷變化的定價要求和保險的相對固定的定價的特點,怎麼來進行匹配,這是我們現在所遇到的比較頭疼的問題。我們現在主要是通過羅列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盡量多的進場時候的價格的預測,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應該說這也只是一個權宜之計。今天上午的時候我也跟期權界的教授在探討這個問題,如果將保險引如,「保險+期貨」的模式下,如果它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也就是說我每年都會運行這個產品的話,對現在所面臨的隨行就市的企業定價,是不是有一個調整和優化的空間,我希望理論界和學界在這個方面,能夠將這個因素考慮下去,對這個方面有一些推進,對現有的期權定價的公司,考慮到保險在這里面有一些新的模式出來,解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同時遇到的情況,你也不可能跟農戶做產品推薦的時候,說我現在給你保障價格是確定的,但是你的成本是不確定的,今天進和明天進是不一樣的,對於農戶來講,特別是現在的農戶來講,是很難接受的現實。所以我覺得這里面,有很多主體的利益需要去平衡,需要去匹配。這里面還有一些路要走。

第三個問題是市場深度風險的問題,還是剛才跟大家所交流的,價格保險,可以根據個性化的需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組合,也有很多不同的結構出來,最後我承接了這麼大的量,我通過期權和場外期權,能不能進行風險對沖,這是我們在現在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既然是「保險+期貨」,我們希望在運行這個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是量入為出,市場有多大的承接量,我們有希望做多大的「保險+期貨」的探索,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在呼吁,或者說一號文件和「十三五」規劃里面明確寫出了,要穩步推進,穩步擴大這個事情,「穩步」的意義我覺得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此,你要做這個事情,不僅要把這個事情做得市場邏輯上是通的,在市場規模和容納上也是要通的,這個還需要自上而下的一個統籌規劃。第二個角度,因為剛才也提到了意義的幾個方面,我們也希望通過「保險+期貨」的創新,能夠反過來對期貨市場有一個良性的互動。正因為有了「保險+期貨」的模式,有了中國的現貨市場上更多的產業主體的力量引入,對期貨市場本身的活躍度、健康程度也是一個促進,我對這個問題是保持非常樂觀的態度的,希望隨着「保險+期貨」的推進,市場深度本身也在不斷地擴大、不斷地優化,我覺得未來在穩步的情況下,是可期的。

第四個問題是違約風險的問題,如果說是「保險+期貨」的形式,實際上我們跟期貨公司之間,這種場外的形式,也是一種委托套保的形式,還是存在着一定的違約風險。當然我們也了解到交易所在做相關的平台,這是我們非常願意,也呼吁看到的情況,也希望這個事情未來能夠在平台的監管下,或者在平台上能夠運行,真正地能夠做到「保險+期貨」的模式,是在交易所的,或者是在監管機構的關注下,是動態的、閉環的可追溯,這樣的話這個模式就真正能夠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同時還有系統風險的問題,如果有這個資本市場的波動,因為它畢竟是一個連接到資本市場的問題,如果有不可預料的國際國內的情況,造成了市場巨幅的波動,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有一個大災准備基金的情況,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是不是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

最後一個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流程風險問題,「保險+期貨」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它是兩個行業的融合。在這兩個行業融合的過程中,無論它是不是表現出了再保險的功能,但是在實際運行的流程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具體流程上的困難,比如說實質上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形式上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所以可能在合規的前提下,我們要進行下一步更多的制度和模式的創新。這里我也簡單地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希望國家進一步支持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完善和優化,這里主要體現的是,我們希望更多的場內期權的產品出來,這不僅是標准化的問題、可追溯的問題,也是成本降低的問題。同時,也希望全國或區域性的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的發展,能夠促進更多的期權產品上市,而且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交易所的規則,根據我們做的事情,隨之它的規模和量的不斷擴大,能夠有所調整。比如說我們在做玉米的時候,玉米的種子企業在前一年的年底就要進行種子的銷售,要對它的客戶進行類似於風險保障的話,我們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就遇到了交易所的,因為玉米的合約,是以一年為一個周期存在的,如果我要前一年來做這個事情,就遇到了實際的問題,能不能將一年調整為一年半。

第二個是建議推動國家試點對主要糧食作物的期貨價格保險實施保費補貼,剛才所長也提到了,以玉米、棉花、大豆等品種為試點品種,在主產區率先試點,在結構上根據現有的情況,采取中央補貼、省市配套、以及農戶自繳的形式。

第三是建議監管部門根據現在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的特點,能夠優化相關的制度安排和流程規范,這里我也提到了,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對於傳統的保險,確實在業務流程上面和風險分散的途徑上面是有所改變的,要求監管部門在推動創新產品的流程梳理實施有針對性的監管,比如說匯率的浮動性問題,我剛才提到的相對固定和絕對浮動的問題,對於全力性的支付和和行權攤的資金在財務上如何處理的問題,這是要實際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現在遇到的一些難題。

第四個是建議進一步優化場外期權業務監管流程,剛才也提到,特別是希望探索形成統一的中央清算的制度,然後不僅做好清算帳單的工作,而且能夠發揮中央對手方的功能,為買賣雙方做好擔保。希望在良好的環境下做好動態閉環、可追溯。以上是我匯報的內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