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伊交好只限“眉來眼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2-08 10:15
繼埃及總統穆爾西去年8月訪問伊朗、開啟雙邊關係“融冰”之旅,伊朗總統內賈德2月5日-8日借參加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之機到訪開羅。與穆爾西在德黑蘭短暫停留幾個小時的低調不同,此次內賈德的訪問調門很高:紅地毯迎接,閃光燈下秀勝利姿勢;領導人會談后的表態也很積極,諸如“成果豐碩”、觀點“十分接近”,“埃及人民好就是伊朗人民好”、“開啟高層互訪之門”等,無不在向世人傳遞兩國關係改善升溫的信號。
對穆爾西而言,高規格接待內賈德無疑是對穆巴拉克時代“親美”外交思路的一種調整。從去年訪伊的“融冰”之旅起,埃及新任總統就在向世人展示更為獨立的外交姿態,並試圖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比如,去年的巴以衝突,穆爾西居中調解,為雙方停戰奔走呼告,贏得國際社會一片贊譽。更何況如今埃及國內局勢再陷混亂,如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不失為轉移視線、爭取支援的一招好棋。
伊朗的小算盤同樣打得響。伊朗因核項目受到西方國家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面臨美國和以色列動武威脅,此外重要盟友敘利亞又深陷危機無法自拔,因此急需拓展外交空間:重啟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是其一,與埃及繼續改善關係又是一例。訪埃期間,內賈德除了在言語上頻頻示好,更表示將拿出“真金白銀”,向埃及提供大筆貸款助其渡過難關。
不過,鑒於歷史積怨和國際形勢等因素,埃伊現階段的接觸還只能止於“眉來眼去”,無法邁出實質性進展。
首要的阻力來自美國。美國和伊朗互為夙敵,埃及要想在兩者之間周旋和尋求平衡,並非易事。埃及雖然希望爭取外交上的獨立自主,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擺脫對美國經濟和軍事援助的依賴。
其次是海灣國家的反對。埃及動亂后,海灣國家加強了對埃及的財力支援。近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與伊朗關係持續緊張,埃伊的接近無疑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另外,遜尼派占多數的埃及也對伊朗抱有疑慮。作為穆爾西所屬穆斯林兄弟會盟友的薩拉菲派因擔心什葉派勢力蔓延,反對埃及與伊朗關係正常化,這成為埃伊關係正常化的又一阻力。
如分析人士所言,30多年前的伊朗伊斯蘭革指令埃伊兩國漸行漸遠直至斷交,如今兩國裂痕雖然趨於修復,但迄今為止,主導開羅和德黑蘭之間關係的地區框架幾乎沒有改變。因此,埃伊若想重修舊好,恐怕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