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模仿有理:用戶龐大、資金充裕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ReadWrite周二撰文稱,雖然Facebook近期頻頻模仿競爭對手的做法引發了很多批評,但對於這樣一家擁有龐大用戶的企業來說,這種戰略不僅安全,而且十分明智。
以下為文章全文:
Facebook在創新方面對Twitter和其他硅谷后起之秀的模仿越發嚴重,但由於擁有高達11億的活躍用戶,它完全可以有充當快速跟隨者的資本。事實上,正確的戰略或許正是在其他企業的創新受到追捧后,直接照搬或收購。畢竟,雖然很多人可能擔心Instagram或Snapchat推出的這樣或那樣的功能會打擊Facebook,但最難複製的還是規模龐大的用戶。
Facebook模仿簡史
先來快速回顧一下最近有哪些品更新表明Facebook已經喪失創新能力。最新的來的,而早在推出前,Twitter的短視頻應用Vine就已經上線,簽到功能明顯是在模仿Foursquare。
雖然有些人或許會嘲笑Facebook缺乏創意,但實際上,對於這樣一家根基深厚的公司來說,快速跟隨反而有可能是正確的戰略。你或你的朋友上一次慶祝Facebook界面改版是什麼時候?或者反過來說,你們最近一次抱怨Facebook改變了早已熟悉的用戶體驗是在什麼時候?
真的有人願意用Facebook Home嗎?這款品稱得上是創新,但也可以被歸入嚴重的創新失誤。
由此看來,模仿其他企業的功能不僅安全,而且明智。
問問蘋果公司就知道了。音樂播放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沒有一個是蘋果公司的發明。然而,它仍然通過改進其他企業的創新獲得了無可匹敵的市場份額和利潤份額。預測未來實屬不易,而且未必總能收穫豐厚的回報。但為龐大的用戶創造安全而簡單的未來,卻可以帶來不菲的收益。
用數據說話
雖然Facebook的商業化戰略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廣告業務也不夠完美,但正如谷歌前品經理亨特·沃爾克(Hunter Walk)所說,該公司仍在不斷“印錢”。批評人士稱,該公司在移動領域不得其法,但它每個月的移動營收占比都在擴大,最近的2013年第一季度已經達到30%,遠高於一年前的23%。
在Facebook的11億月活躍用戶中,有三分之二通過手機登錄Facebook。Facebook不需要用Home或其他精巧的功能來取悅這些用戶,只要保持舒適的體驗,同時增加已經在其他地方流行開來的功能即可,例如Instagram視頻功能(模仿Vine)或簽到(模仿Foursquare)。
雖然有數據顯示,青少年用戶正在大舉撤離Facebook,但真實情況卻沒有那麼簡單。
Facebook願意高價收購
當競爭對手的服務在青少年或其他目標人群中顯示出足夠的增長能力時,Facebook可以直接收購這款品。雖然其他公司已經主導了照片分享領域,但Facebook卻憑藉對Instagram的收購在該行業實現了跨越。由於在IPO(首次公開招股)中籌集了巨額資金,Facebook出得起大價錢。
這也是我看好Facebook前景的原因。這家社交網絡巨頭佔據完美的地位,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的創新,並將其融合到既有的Facebook用戶體驗中,對Facebook的用戶體驗形成補充。通常而言,這種模式可以通過自主開發完成,但如果有必要收購,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報出高價。
這與另外一個市場領導者微軟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通常都會採用“擁抱和拓展”戰略(embrace-and-extend,譯注:指的是借助已被廣泛使用的標準進軍某個品領域,然后利用獨有的技術拓展這些標準,藉此獲得差異,從而擊敗對手)。正如《華爾街日報》的羅而非·溫克爾(Rolfe Winker)所說:“微軟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跟跛足的馬綁在一起。”身為它的合作伙伴,諾基亞、雅虎、戴爾和巴諾書店都已自身難保。
只要Facebook願意模仿或收購最好的創新,它就能繼續增加收入,甚至為新老用戶提供更好的用途。(書聿)
更多創業創新資訊,盡在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