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結合生產力4.0 + 電子商務 青年農民年收入晉升200萬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今(3)日指出,傳統農業在結合生產力4.0、電子商務之後,將晉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農業,青年農民的年收入甚至可以達到100~200萬元。在未來10年內,農委會要培養出3萬名優秀青年投入。

農委會今天上午到行政院會,向院長毛治國報告「新世代農業工作者培育策略」。

根據農委會規劃,將透過設置育成基地、整合輔導資源等12項具體措施,建構青年從農的培育發展導引藍圖,協助年輕人成為新世代農業工作者,期待未來10年內能培育出3萬名優秀青年投入,共同驅動農業產業價值鏈的創新與價值提升。

為了吸引青年從農,農委會以新世代農業工作者創業過程的各項需求為主軸,分為扎根萌芽(準備期)、深耕精進(開始期)、茁壯成長(成長期)及結實傳承(穩定期)等4大階段,針對每個階段的需求做分析。

對此,毛治國表示肯定。他說,透過培育優質農業人才,吸引多元、跨領域人才投入農業,除有利我國推動生物經濟產業、農業生產力4.0及農業電子商務與行銷發展,也期待加速調整農業從業人力結構並提升產業競爭力。

毛治國責請農委會,具體提出具國際競爭力與農業願景的重點推動產業項目,縮短技職教育與產業實務的落差,並完備產業價值鏈配套輔導措施,以提高青年從農意願,提升整體農業競爭力。

陳保基在院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未來10年內將有11萬人屆齡退出農業,因此農委會將培養青年農民,收入要實現農業的價值,且不以傳統耕作稻米為主,要具備國際競爭力,並設置育成中心、創業園區等配套來做。

陳保基舉例,目前在桃園八德、彰化種植蔬菜、水果的青年農民,年收入已經可達100~200萬元。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