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張化橋: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張化橋: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書名:《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作者:張化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內容簡介

投資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除了一些基本知識之外,靠的是經驗和心態。只有多思考,才能慢慢領悟。在這一點上,它與釣魚、打高爾夫球、下棋有很多類似之處。

在這本書里,張化橋以專業金融從業人員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員視角,道破股民的悲哀;直面自己的行業;解說a股上市公司境況;評議a股市場文化……

而同時,他又以一名普通股民的身份與讀者交流成功投資的心得:如何選股、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如果避開各類陷阱、如何形成良好的投資心態等。

作者簡介

張化僑

前瑞銀中國投資銀行部副主管,現任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縣,中國湖北財經學院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后加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並於1991~1994年間於澳洲堪培拉大學任金融講師。

1994年,張化橋移居香港,先后於惠嘉、里昂及匯豐等多家外資銀行擔任經濟師和股票分析師。1999~2006年,在他擔任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聯席主管期間,他的團隊連續五年被《機構投資者》雜志評選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他本人也連續四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

2000~2003年,他在瑞銀大力推薦小型民營企業,並創立民企指數,被冠以“民企之父”之稱;2003年,協助推進中國qfii(合資格境外投資者)機制;2006~2008年,擔任上市公司深圳控股的首席營運官;2008年底,重回瑞銀當投資銀行家;2011年離開瑞銀,轉而從事小額貸款業務。

修訂版序

不斷醒悟,暫離股市

2011年6月,我從瑞士銀行退休,到廣州花都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當董事長。原因很多:我愛小額貸款行業,我仰慕萬穗公司的人們,我想做點pe(私募股權基金)股權投資。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小原因:我想暫時離開股市,站得稍微遠一點……

我最近老是在想一個問題:作為股民,我究竟想賺誰的錢?如果我想賺上市公司的錢,那么我就必須選擇那些從長遠來看有成長潛力的好公司,耐心等待它們成長(畢竟,草長出來也是要花時間的)。如果我想賺其他股民的錢,那么,我就必須學點心理學,或者學會打聽訊息,試圖先人一步,著重分析短期的經濟數據和公司的財務數據,以及猜測其他人對這些短期數據的反應(求二階導數)。

從短期來看,股市基本上是一個零和遊戲。如果你做短期,那就只能依靠比別人聰明或者幸運,賺其他股民的錢,因為公司的業務不能在短期有明顯變化。但是,股市在中長期並非零和遊戲。

有幾個道理,我們也許可以串起來(它們實際上是同一個道理的幾種說法):

1. 短期投資就是想賺其他股民的錢;長期投資就是想分享上市公司在生意中賺的錢。

2. 短期投資只需要研究股民,研究股票;而長期投資者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

3. 我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而實際上,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4. 短期投資者需要關注價值洼地,而長期投資者關注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后的結果,不需要太看中間的過程。

5. 上市公司的董事們經常被迫賺錢,因為他們的買賣受到限制。

6. ipo(首次公開募股)是一場熱鬧,虧錢容易賺錢難。

7. 總的來說, 做pe股權投資的人們比做二級市場的人們好像聰明一些。對不起,我說這句話,會得罪太多人,請允許我收回這句話。做pe股權投資的人們跟做二級市場的人們相比,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投資的企業也許能夠上市,也許終究不能,所以他們

一般被迫留足了空間,而二級市場的人們總是指望“見勢不妙,撒腿便跑”,可是我們總是在還沒有來得及跑掉之前,資金就不見了一大半。這時候,於心不甘,繼續持有,於是我們就虧了更多。

8.最好不要做預測;如果你一定要做預測,那就只做長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預測。預測幾個月以后的物價、金價、銅價、匯價或者股價,實在是不明智的。

2010年,我出版了《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初版)一書。但是醒悟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在股市泡了17年,中毒很深的人。最近,我把今年繼續思考的結果放到了書中,把過時的內容剔除了。這個更新本將於8月擺在你面前,我自己很滿意。謝謝編輯沈家樂和李玫,也謝謝讀者給初版所提的很多意見。

是為修訂本之序。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