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研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2 08:20


來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年第4期

【內容提要】中國倡導共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俄羅斯主導推進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未來中亞地區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二者如能實現有效對接合作,定能給中國及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本文重點分析二者的異同、對接合作的內動力、重點優先領域、保障措施及應規避的問題。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 歐亞經濟聯盟 對接合作

【作者簡介】秦放鳴,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冀曉剛,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烏魯木齊830046)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國家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標志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已由倡議階段邁向方案制定和落實推進階段,這在歐亞大陸板塊開啟了新的區域發展和區域合作模式,必將為歐亞大陸相關國家增添新的經濟活力和動力。而與此同時,由俄白哈關稅同盟發展而來的歐亞經濟聯盟,於201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作為一個區域性的經濟聯盟,在歐亞大陸板塊的區域經濟發展中也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提出后,得到了沿線各國的肯定和支援,它們表示愿意積極參與具體項目的合作。但也有國際輿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慮和誤讀。如有的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挑戰了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歐亞經濟聯盟產生了排斥、擠壓和替代效應,中俄在中亞區域的利益可能會發生碰撞,中國在該區域影響力的提升可能會削弱俄羅斯的影響力等等。

本文認為,盡管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存在差異,但二者是並行不悖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強調的是合作性、開放性、非排他性和互利共贏性。只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進程中秉持開放性、合作性姿態,雙方主動尋求利益的契合點和合作面,一定可以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有效對接合作,一定能夠造福歐亞地區沿線國家和人民。

那么,如何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在歐亞地區經濟合作中的互利共贏,二者能否實現有效對接合作,如何實現對接合作,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異同

(一)二者的不同點

1.區域開發與合作模式的差異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在區域開發和合作模式的選擇上有著明顯的差異。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以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和節點城市為基礎,以絲路的幾個不同方向為主線,通過節點連接主線進而形成連片的經濟合作區域。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提出后,沿線國家積極響應,並對絲路經濟帶的相關建設項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也使得絲路經濟帶建設的空間范圍不斷擴展,形成了以中國及周邊鄰近國家為主的核心區、以絲路各個方向沿線相關國家為主的擴展區和延伸至歐洲、非洲及美洲的輻射區。總體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開發與合作模式可以歸結為“以點帶線連片式”發展模式。

而歐亞經濟聯盟則是以區域性一體化組織形式出現的,在區域開發與合作的模式選擇上形成兩種方案:一是在獨聯體國家區域內“深耕細作”,以區域一體化為導向,分步分階段吸納獨聯體國家加入歐亞經濟聯盟,使其成為正式成員國。目前,已有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五國成為其正式成員國,未來還有塔吉克斯坦等國也可能加入。二是在獨聯體國家外圍,歐亞經濟聯盟與某個國家或者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實行組團式發展。如2015年歐亞經濟聯盟將與越南建立自由貿易區[1]。此外,還將與泰國、印度、以色列等國商議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

在歐亞經濟聯盟內部,取消內部關境,對外實現統一關稅政策,同時還將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最終形成統一的市場。而與歐亞經濟聯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國家同樣能夠享受到政策紅利。因此,可以將歐亞經濟聯盟的區域開發與合作模式歸結為“組團塊狀式”發展模式。

2.受益主體的差異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有助於為中國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同時還有利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其中重要一環是以“互聯互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不僅能夠強化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還可以借助互聯互通項目提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水平,造福沿線國家人民。

而歐亞經濟聯盟本身是由俄白哈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發展而來,可以說是俄白哈三國一體化的第三個實質性階段,其最終目標是要建立歐亞聯盟。歐亞經濟聯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俄羅斯,聯盟內部許多標準和規則多是按照俄羅斯國內的相關標準制定,一定程度上是傾向於俄羅斯的。盡管歐亞經濟聯盟的宗旨是促進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提高成員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現實中由於俄羅斯的主導作用,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之間的利益分配和受益程度會有所不同。自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年初,俄羅斯盧布貶值將近一半,對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在盧布貶值刺激俄羅斯部分商品出口的同時,哈薩克斯坦一些民眾卻開始抱怨俄羅斯的廉價商品沖擊哈薩克斯坦的市場,導致哈國內一些中小企業遭受損失或直接關門[2]。哈薩克斯坦生產者同俄羅斯生產者在許多商品價格上相比,明顯處於劣勢,為了最大限度緩解因盧布貶值對哈部分商品及行業的沖擊,哈政府已出臺措施限制部分俄商品的進口,包括石油產品、汽車蓄電池、汽車、建筑鋼筋、玻璃、電線電纜產品、肉制品、通心粉、雞蛋、糖果、面粉和果汁等。而歐亞經濟聯盟是由俄主導的,所以,歐亞經濟聯盟運行后,部分成員國會從中受益,但同時也有部分成員國的利益受損。

3.項目推進方式的差異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一部分在國內,其余部分都涉及到國際合作,因此在具體的項目推進過程中,需要依靠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自主自愿、以平等互利合作的方式展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互利共贏。具體來說,在其推進過程中是以合作意愿為導向,對沿線國家不設置任何門檻,並對所有愿意參與絲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均持開放態度。

歐亞經濟聯盟是俄羅斯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其項目推進的方式更具有制度保障。歐亞經濟聯盟有常設管理機構,即歐亞經濟委員會,該委員會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分工下設專門委員會,分別負責宏觀經濟及一體化、經濟及財政政策、工業及農業綜合體、貿易、技術調節問題、海關合作、能源及基礎設施、競爭及反壟斷調節等方向的具體事務,可以說其設立的組織機構涵蓋了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歐亞經濟委員會作為超國家機構,在成員國間利益調節和相關政策執行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所以,相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經濟聯盟作為高度一體化的區域組織,在具體項目推進過程中更具有優勢和效率。

(二)二者的共同點

1.地域上的重疊性

從地緣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在地域上具有重疊性。如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中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未來將要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塔吉克斯坦等國,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隨著更多中亞國家相繼加入歐亞經濟聯盟,中亞國家將在歐亞經濟聯盟中成為主體成員國;而中亞區域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首推的重點區域。因此,二者在地域上具有重疊性的特點。

2.經濟目標的一致性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以互聯互通為前提、以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全線自由通商為經濟目標的跨國、跨區域的建設;而歐亞經濟聯盟提出要在其框架內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並進一步消除貿易壁壘及障礙,促進成員國間順暢通商。一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沿線國家積極配合與合作,共同挖掘沿線區域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潛能,共同落實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另一方面,歐亞經濟聯盟迫切希望加快成員國間經濟一體化進程,推進“四個自由”在聯盟內部早日實現,提升聯盟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從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建設及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經濟目標是一致的。

3.共同任務的契合性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都面臨著復雜的發展環境,二者在應對各自的發展困境過程中,面臨著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區域內經濟發展、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共同任務。

如經濟進入新常態是二者發展面臨的共同環境,適應經濟新常態、克服新常態對本國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二者的共同任務。對中國而言,經濟增長區間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發展模式由重“量”轉為重“質”,中國經濟面臨著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的現實壓力,這是中國經濟需要直面的“新常態”;對俄羅斯而言,歐美聯手對俄發起經濟制裁、國際油價走低、盧布貶值、經濟低速增長甚至萎縮將是俄羅斯經濟發展不得不面臨的“新常態”;對於中亞國家而言,由於受2014年油價持續走低和俄羅斯經濟衰退的影響,中亞國家經濟增長緩慢。2015年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外,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的經濟增長也將放緩。經濟低速增長將是中亞各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常態”。

面對新常態,中俄及中亞國家都肩負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共同任務。在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過程中,中國需要俄羅斯及中亞國家豐富的能源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俄羅斯需要中國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實現經濟復甦和結構調整,中亞國家則希望在中俄各自主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中均能受惠,抓住建設機遇,增強本國經濟實力。

我們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雖有不同之處,但更多的是共同之處。二者對接合作將造福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

二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先行重點領域分析

(一)戰略層面對接

歐亞經濟聯盟規劃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從提出之初中俄兩國的遲疑和觀望,到如今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高層達成共識並最終確定歐亞經濟聯盟與絲路經濟帶建設在戰略層面的對接,大致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

1.起初的遲疑和觀望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之初,俄羅斯一些高層和學者對此是持懷疑態度的,甚至有學者認為,盡管中國處在歐亞經濟聯盟的框架外,但仍然會增強中國在中亞的地緣政治作用[3]。俄羅斯地緣政治學家弗拉基米爾·杰爾加切夫則認為,中國的絲路經濟帶計劃與古典地緣政治學說“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相符[4]。因此,起初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俄羅斯不希望中國借助絲路經濟帶建設介入中亞地區,並且擔心中國會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加強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

2.高層之間消除疑慮達成共識

隨著相關各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入,絲路經濟帶建設所倡導的“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合作原則得到了各國的廣泛認可。2014年5月2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海公開表示支援中國倡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而2015年1月1日歐亞經濟聯盟正式成立后,中國外交部也公開表示支援歐亞經濟聯盟,並愿意與歐亞經濟聯盟發展合作。2015年5月8日,中國與俄羅斯在莫斯科發表了《中俄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這標志著絲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正式開始從戰略層面對接,中俄雙方將共同努力,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

(二)對接合作的契機

從經濟上的一致性目標和共同任務的契合性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應有對接合作的內動力,存在相互對接合作的契機。從經貿層面來看,兩者彼此間擁有極大的對接合作意愿。一方面,中亞國家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發展資金不足、融資渠道狹窄等問題,而另一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抓手正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聯合項目的實施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因此,中亞國家也希望能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獲取中國建設資金的進入,爭取來自中國的投資資金,用以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這體現出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合作具有巨大的潛力。俄羅斯智庫瓦爾代俱樂部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包括運輸中轉,還包含基礎設施、工業、貿易及服務業發展項目,是帶動沿途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能夠全面挖掘地區潛能,保障地區穩定。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國際經濟政治研究所所長蘇爾丹·阿基姆別科夫也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能為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下的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5]。

(三)對接合作的先行重點領域

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都面臨著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為了順應各自的發展,有效解決各自在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困難,應在優勢互補的產業和領域優先實現對接合作,從而實現雙贏局面。具體而言,二者可以在互聯互通、能源合作、貿易合作、產能合作等領域先行對接合作。

1.互聯互通對接合作

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國或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先導,是加強沿線國家合作的空間載體和重要基礎。只有公路、鐵路、管道、航運等暢通,才能促進貨物、人力、資本的自由流動。互聯互通是時代潮流,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需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互聯互通應該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首推的互聯互通建設中,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巴經濟走廊等無論對中國還是對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而言,中巴經濟走廊是能夠幫助中國繞開馬六甲海峽拓展能源運輸的戰略頻道,新亞歐大陸橋是中國直通歐洲的物流主頻道,中蒙俄經濟走廊則偏重國家安全與能源開發;對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而言,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項目,能夠提高本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聯盟內部及成員國與聯盟外部的物流條件,並加強成員國間空間聯系,加速成員國間的一體化進程。目前,從莫斯科經哈薩克斯坦至北京的高鐵線路設計工作已經啟動,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中塔鐵路已在緊密部署當中。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在互聯互通領域的對接合作,將從現有的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傳統互通建設項目,擴展至電力、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等新興領域的互聯互通。

2.能源對接合作

目前我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且資源獲取渠道狹窄。據中國石油(601857,股吧)經濟技術研究院2015年2月發布的報告,201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上升至32.2%。現在這些資源主要通過海路進入中國,鐵礦石依賴於澳大利亞和巴西,石油依賴於中東,渠道較為單一。如圖1所示,2013年中國進口原油中有近一半是來自中東,天然氣進口中有接近一半來自土庫曼斯坦。此外,中國與世界其他重要資源國的合作不夠深入,並且沒有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經貿合作,使得資源方面的合作缺乏穩定性和牢固性。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在能源領域的對接合作,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鞏固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成果,擴展中國能源進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有利於充分發揮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資源優勢,實現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戰略,促進其經濟發展並實現二者的互利共贏。

3.貿易對接合作

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一直有著傳統的貿易往來。自2011年起,中國已經連續4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4年兩國貿易額達到925.8億美元。目前,中國已經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貿易伙伴國與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國、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及土庫曼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4年,中國與中亞的相互貿易額達到450億美元。但是,在合作過程中也暴露出貿易結構不合理、貿易合作方式落后、貿易便利化條件差等問題。如中國對俄及中亞的出口主要以服裝、鞋帽、輕工業制品和機電產品為主,進口則以石油、天然氣、礦產品等資源性產品為主;貿易方式上,中國與中亞的口岸經濟、邊境貿易仍然占比較大等。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在貿易領域的對接合作,應是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貿易合作提檔升級的良機。一方面,當前的俄羅斯迫切需要尋求突破制裁之策,以化解美歐對其進行的經濟圍堵。中俄深化貿易領域合作,促進貿易結構優化,拓展金融服務領域合作,對於俄羅斯減輕制裁效果、助力本國經濟復甦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另一方面,借助二者在貿易領域對接合作的契機,中亞國家可以加強與中國的農產品(000061,股吧)貿易往來,擴展傳統貿易渠道,促進與中國的邊貿互市轉型升級,利用與中國的地緣優勢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為中亞國家自身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4.產能對接合作

中國目前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從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等相關部委披露的有關數據來看,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只有78.3%,處於2006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其中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焦炭這些傳統產業的產能利用率只有70%~75%,光伏利用率就更低一些,只有不到60%,風機產能利用率不到70%。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很難通過國內的消費和基建投資解決過剩產能問題。而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一方面有利於通過產業轉移等方式消化一部分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能夠改善俄及中亞國家落后的基礎設施,為歐亞經濟聯盟經濟發展助力。事實上,目前雙方產能對接合作已初見成效,相信該領域合作前景廣闊且大有作為。如2015年,中哈產能合作已達成28項協議,投資總額達230億美元,涵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領域;中俄在高鐵、航天、造紙、水泥制造等領域均已達成合作共識,雙邊貿易額有望在今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2015年5月10日發表的《中白關於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是符合兩國發展利益的戰略性項目,雙方將以園區為基礎建立兩國大型合作項目的典范。

三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是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政治前提。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均已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並且同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這也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及歐亞經濟聯盟背景下,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商討合作的機制平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中,各國應始終堅持政治互信,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一律平等,重視合作各方的呼聲和關切,不唯我獨尊、強加於人,始終堅持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二)資金保障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提出之后,2014年下半年中國分別宣布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 000億美元,中國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為最大股東。作為絲路經濟帶建設推進的系列配套方案之一,亞投行為絲路經濟帶建設及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亞投行由中國倡議成立,截至2015年4月15日,共有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歐亞經濟聯盟中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也加入其中。此外,2014年9月成立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其目的主要是支援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加之正在籌備的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等,這些舉措均為絲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

2015年5月8日中俄關於雙方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從高層戰略層面確定了推動絲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決心。歐亞經濟委員會也與中國商務部建立了溝通交流機制,並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歐亞經濟委員會關於啟動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伙伴協定的聯合聲明》,進一步明確了與歐亞經濟聯盟建立貿易便利化的制度性安排。同時,《聲明》還強調未來雙方將建立相關會晤機制及其他雙邊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二者對接合作的制度保障。俄羅斯媒體稱,歐亞經濟委員會及中國的代表已經就建立中國-歐亞經濟聯盟自由貿易區事項開始談判,但專家也表示,要實現該理想至少需要10年時間,使自貿區完全運行,則需要20年至30年時間。盡管如此,我們仍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關制度保障逐漸完善之后,中國-歐亞經濟聯盟自由貿易區能夠盡早實現。

四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應規避的問題

(一)避免重復建設

在制定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具體方案時,應避免重復建設,盡可能實現有效對接。

要實現二者的有效對接,雙方要以平等互利為原則,在互利共贏領域,以彼此相互接受的方式進行合作,優先考慮將各合作方已有的國家規劃或戰略進行對接。例如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與俄羅斯的“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跨歐亞發展帶”戰略以及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計劃先行實現對接合作。此外,按照歐亞經濟聯盟的計劃,在其框架內將於2016年建立統一的藥品市場,2019年之前建立共同電力市場,2025年之前建立統一的石油、天然氣和石油產品市場。如果中國能夠參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計劃,勢必能夠尋找到絲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之間合作的契合點,並盡可能避免其重復建設,實現有效對接和區域福祉的最大化。

(二)防范地緣政治風險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過程中,應注意防范地緣政治風險。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形勢錯綜復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面臨的潛在風險將進一步加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沿線涉及國家眾多,可以說是在全球范圍內版面,沿線區域或國家一旦發生政治危機或出現不穩定情況,會對整個“大棋盤”造成威脅。近來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在中亞地區活動猖獗,“伊斯蘭國”組織恐怖分子滲透中亞並計劃在中亞開辟“第二戰線”;中亞國家之間的水資源爭端、邊界領土糾紛不斷;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后,該區域的安全域勢存在較大變數;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面臨來自巴基斯坦塔利班恐怖主義的威脅。除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威脅外,尚有中東、北非動盪,烏克蘭衝突等,這些地緣政治和安全因素,對於涉及面極廣、涉及領域縱深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都是潛在的風險。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逐步展開,聯盟及沿線區域的安全保障問題將會成為未來關注的重點,因此,在防范地緣政治風險方面,二者也應全域謀劃,並探索在安全保障領域的對接合作。

〔本文是新疆大學-清華大學中亞發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招標項目“俄白哈關稅同盟對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貿合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yyj2014b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李中海)

[1]《越南將加入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09/13617477_0.shtml

[2]экономист елена кузьмина о еаэс,санкциях,рейтингах и о том,зачем все это нужно.http://www.fergananews.com/articles/8399

[3]насколько значит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http://inosmi.ru/russia/20140605/220809726.html

[4]кто будет владеть евразией? суперпроект века.http://www.dergachev.ru/analit/the_great_silk_road/

[5]《俄智庫:“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助力歐亞中部發展》,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5-04/ 6220156.html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