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驅動新興市場增長的“雞尾酒” 已經飲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1 08:18
有評論文章指出,曾經驅動了新興市場增長的那杯雞尾酒——由中國經濟增長、低利率以及飆升的大宗商品價格混調而成——已經飲盡,從巴西到土耳其再到哈薩克斯坦一路的股指暴跌和貨幣貶值就是明證。如今發展中國要面對宿醉之痛。這場宿醉的表現可能不是一次廣泛的金融危機,但曠日持久的經濟放緩也足夠叫人痛苦,尤其如果疲弱的增長帶來政局不穩的話。
在近來全球市場的動盪不安中,人們對於此次股災究竟是歷史上哪次危機的翻版爭論不一。一些評論人士認為它最像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那次危機由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和亞洲貨幣貶值觸發。其他人則認為它再現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暴跌的資產價格導致幾家大銀行倒閉。不過,最不妙的是,要找到最好的類比可能要一路上溯到1929年。當時人們普遍假設是華爾街的崩盤引發了大蕭條。現代研究揭示事實恰恰相反,股價下跌是實體經濟深層次問題的體現而非成因。而這正呼應了人們在當下的疑問:中國實體經濟的狀況究竟有多糟?
此次股市崩盤之時,正值美聯儲加息在即,而人民幣的貶值帶動了區域性貨幣貶值。投資者對於全球經濟的擔憂聚焦在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目前貢獻了全球gdp的15%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的約一半。中國政府此次在應對股市震盪和管理市場“動物本能”方面的表現備受質疑,預示著中國可能會滑入像日本那樣的長期經濟停滯。而如果中國政府因此暫停結構性改革來應對股市動盪,將增加經濟急劇減速的幾率。
實際上,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次重大的轉變:富裕國家政策回歸常態化,中國尋求經濟再平衡。這場轉變正在顯現它的威力:政策制定者要駕馭它有一定難度,而市場則在壓力下搖擺不定。
此次全球股災可能也標志著新興市場自2000年左右開始的高速增長期已經告終。中國的增長前景趨於疲軟加之人民幣貶值,給其他新興經濟體帶來了壓力,尤其是那些增長模式依賴中國對工業品及其他大宗商品需求的國家。新興市場同時也受到美聯儲即將加息的政策擠壓。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已經導致流向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減少、美元升值,也讓持有以美元計價貸款的企業和政府更難償債。
此時,曾經驅動了新興市場增長的那杯雞尾酒——由中國經濟增長、低利率以及飆升的大宗商品價格混調而成——已經飲盡,從巴西到土耳其再到哈薩克斯坦一路的股指暴跌和貨幣貶值就是明證。如今發展中國要面對宿醉之痛。這場宿醉的表現可能不是一次廣泛的金融危機,但曠日持久的經濟放緩也足夠叫人痛苦,尤其如果疲弱的增長帶來政局不穩的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